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5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39篇
药学   1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81.
黄志鹏  郭如意  苏智军 《肝脏》2012,17(2):134-136
二甲基甲酰胺(DMF)是一种透明液体,易燃、能刺激皮肤、眼睛和粘膜,工业用DMF带有令人不适的鱼腥味.DMF沸点高、凝固点低、化学和热稳定性好,是一种用途极广的化工原料和优良溶剂,主要应用于聚氨酯、腈纶、医药、农药、染料、电子等行业.亚洲尤其是中国已成为DMF生产和消费增长最为快速的国家和地区,关于其人体毒性(尤其是肝脏毒性)及职业性危害也不断见诸报刊.杨杰等[1]回顾性调查了828例职业性接触DMF引起急性中毒患者,多数患者肝脏受损,37.44%患者ALT增高,15.94%AST增高.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血清IL-13、IL-15水平及IL-15/IL-13比值在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109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13、IL-15水平。结果 肝炎组血清IL-13、IL-15值及IL-15/IL-13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0)。慢性重型肝炎死亡组IL-15值及IL,15/IL-13比值明显高于治疗好转组(P〈0.05);合并细菌感染组与无细菌感染组间比较,IL-13、IL-15值及IL-15/IL-13比值均无明显差异。相关分析表明,IL-13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分别呈显著负相关(P均〈0.05);IL-15、IL-15/IL-13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分别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存在IL-13、IL-15值及IL-15/IL-13比值的异常,存在IL-13、IL-15的失衡;通过联合检测血清IL-13、IL-15值及IL-15/IL-13比值,能较好地反映乙型肝炎患者Th1/Th2细胞激活状态,有助于乙型肝炎患者的预后判断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83.
对甲氧西林耐药的表皮葡萄球菌(MRSE)是一种重要条件致病菌’‘’,也是引起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幻。我们于1992年1月~1996年12月对临床标本中分离的199株表皮葡萄球菌进行了MRSE检测,检出情况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菌株来源;自临床各类标本分离的、按常规方法[‘:鉴定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来源;血液105份,痰60份,尿液14份,耳分泌物7份,外科伤口脓汁5份,胸腹水4份,前列腺液2份,咽拭子和粪便各1份。2.MRSE的筛选:采用浙江省军区后勤部卫生防疫检验所生产的苯哇西林纸片(lp软片),以K—B法检测,抑菌圈…  相似文献   
84.
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内毒素结合蛋白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清内毒素结合蛋白(LBP)与肝脏炎症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99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LBP水平,其中33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入院后2~4周复查LBP。结果肝炎组LBP值(79.62±45.52)ng/ml高于正常对照组(50.22±31.44)ng/ml(P=0.001)。慢性重型肝炎组血清LBP值明显高于慢性肝炎中、重度及正常人(P<0.05)。慢性重型肝炎治疗后好转组LBP值明显低于病死组及治疗前LBP值(P<0.01),抗菌治疗组LBP值明显低于未抗菌治疗组及治疗前(P<0.01)。抗菌治疗组好转率64.3%(11/17)明显高于未抗菌治疗组25.0%(4/16)。LBP与血清白蛋白、胆碱酯酶、血红蛋白呈负相关,与血清总胆红素、Ⅲ型前胶原、凝血酶原时间呈正相关。结论慢性肝炎患者血清LBP增高与肝脏损害程度密切相关,治疗后LBP值下降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5.
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的细胞免疫状态及静滴丙球的疗效评价苏智军,张奕返,郭如意,史美育,向骏免疫功能低下与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发病有关[1],为进一步认识乙脑与免疫的关系,1993~1994年我们对11例乙脑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B淋巴细胞进行...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抗甲状腺自身抗体及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健康对照者18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65例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4例,应用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并比较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促甲状腺激素(TSH)、抗甲状腺相关抗体及IL-6水平。结果 CHB患者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和IL-6水平分别为(9.5±5.6) KIU/L、(42.5±218.7) KIU/L、(1.5±0.7) IU/L和(6.6±12.6) pg/mL,在肝硬化患者分别为(9.5±8.6) KIU/L、(47.6±101.5) KIU/L、(2.2±1.7) IU/L和(15.8±25.5) pg/mL,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分别为(4.4±5.6) KIU/L、(7.7±18.3) KIU/L、(0.8±0.8) IU/L和(2.8±2.0) pg/mL,P〈0.05],而CHB和肝硬化患者血FT3分别为(2.4±0.5) ng/L和(2.4±0.6) n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9±0.2) ng/L,P〈0.05];肝硬化患者TRAb和IL-6水平分别为(2.2±1.7) IU/L和(15.8±25.5) pg/mL,明显高于CHB患者[(1.5±0.7) IU/L和(6.6±12.6) pg/mL,P〈0.05],而TT3和TT4水平分别为(0.8±0.3) nmol/L和(5.4±1.9)nmol/L,显著低于CHB患者[(1.3±0.3) nmol/L和(8.0±2.2) nmol/L,P〈0.05]。结论联合检测慢性HBV感染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抗甲状腺自身抗体及IL-6水平对病情评价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7.
随着抗结核病药物应用增加,抗结核病治疗而导致肝损害的发生率逐渐增高。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相当一部分结核病患者同时混合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给结核病治疗带来了困难。笔者收集我院抗结核病药致肝功能损害的住院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8.
为探讨胸腺肽α1(Tα1)辅助抗生素在重型病毒性肝炎合并感染的抗感染疗效,我们于1997年10月至1999年10月应用Tα1治疗重型肝炎合并感染者15例,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30例重型肝炎合并感染患者,均为男性,随机  相似文献   
89.
艾滋病15例误诊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的误诊原因,提出防范误诊对策。方法:对15例AIDS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AIDS以男性为主,20~49岁病人占80.0%(12/15);除1例夫妻间性传播、1例病因不明外,13例均有性乱史。临床表现涉及多个系统,以发热、消瘦、咳嗽、淋巴结增大为主,少数出现腹泻及湿疹,并发机会性感染的病原菌以细菌和真菌为主,8例X线胸片提示有肺部病变,6例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及分类检查示CD4^+/CD8^+为0.03%~6.8%,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为189~250个/mm^3。10例首次发病至确诊时间均〈1年,平均(98.85&#177;12.29)天,5例首次发病至确诊时间〉1年。结论:临床应加强对医务人员AIDS相关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其主动监测能力和水平,接诊医师认真询问病史、仔细体检并注意全面总结分析,可避免或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