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5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39篇
药学   1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调查泉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基因亚型及血清型的分布。方法采用巢式PCR法对48例样本S基因扩增后进行测序,应用Neighbor Joining构建系统进化树并分析其基因型和基因亚型,应用Magnius和Norder法进行血清型分析。结果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检测出B基因型35例(68.8%),C型13例(31.2%);B基因型中Ba亚型占97.0%,adw2血清型占93.9%;C基因型中C2亚型占93.3%,adrq+血清型占80.0%。结论泉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B基因型为主,其次是C基因型;B基因型样本中,以Ba亚型和adw2血清型为主,C基因型样本中,以C2亚型和adrq+血清型为主。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乙型肝炎肝硬化(HBV-LC)患者HBsAg定量和HBVDNA定量的变化及两者的相关性。
方法采集46例CHB轻中度患者(CHB-LM组),24例CHB重度患者(CHB-S组)和28例HBV-LC患者入院时及51例患者经核
苷(酸)类似物(NA)抗病毒治疗4.08±3.06 月时的血清标本;采用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HBsAg 水平,荧光PCR 定量检测
HBVDNA载量。多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Wilcoxon检测,相关
性分析采用Spearman检验。结果HBsAg和HBVDNA定量在CHB-LM组、CHB-S组和HBV-LC组中逐渐下降(χ2=12.537和
8.381,P=0.002和0.015);CHB-LM组和CHB-S组HBsAg和HBV DNA定量值均高于HBV-LC组(P<0.05);CHB-LM和CHB-S
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649和0.032,P>0.05)。HBeAg阳性患者HBsAg和HBVDNA定量在CHB-LM组、CHB-S
组和HBV-LC 组中呈下降趋势(χ2=6.146,P=0.046 和1.009,P>0.05);CHB-LM组HBsAg 定量高于HBV-LC 组(Z=-2.247,P=
0.025)。HBeAg阴性患者HBsAg和HBVDNA定量在CHB-LM组、CHB-S组和HBV-LC组中逐渐下降(χ2=7.196和14.658,P<
0.05);CHB-LM 组和CHB-S 组HBsAg 和HBV DNA 定量均高于HBV-LC 组(P<0.01)。HBsAg 与HBVDNA 定量水平在
CHB-LM 组(r=0.389,P=0.009)、HBV-LC 组(r=0.431,P=0.022)中均呈正相关性;而在CHB-S 组中无相关性(r=0.348,P=
0.104)。与NA抗病毒治疗前相比,51 例患者治疗后HBsAg水平略有下降(Z=-1.050,P=0.294),而HBVDNA水平明显下降
(Z=-5.415,P<0.001);治疗后HBsAg定量与HBVDNA定量无统计学相关性(r=0.241,P=0.111);且两者治疗前后的差值也无统
计学相关性(r=0.257,P=0.085)。结论HBsAg和HBVDNA定量在CHB-LM、CHB-S和HBV-LC患者中逐渐降低,按照HBeAg
阳性和阴性分组后,这种趋势依然存在;HBsAg和HBVDNA之间呈正相关,但并非绝对平行。
  相似文献   
33.
目的 研究全耐药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MEs)、消毒剂/磺胺耐药基因(qacE△1-sul1)、整合子(int)1、2、3等10种耐药基因的分布.方法 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PI鉴定条/PSE5.0药敏条和美国BD公司的Phoenix NMIC/ID-109鉴定/药敏板鉴定和细菌药敏试验,应用PCR法检测9株全耐药菌临床分离株6种A-MEs、qacE△1-sul、整合子(int)1、2、3等10种耐药基因,并分析其分布.结果 9株全耐药菌共检出8种耐药基因,其分布为aac(6')-Ⅱ、aac(3)-Ⅰ均1株,aac(3)-Ⅱ2株,ant(3")-Ⅰ、ant(2")-Ⅰ均3株,主要阳性耐药基因为aac(6')-Ⅰ b-Cr 4株,qacE△1-sul1、int Ⅰ 15株;int Ⅰ 2、int Ⅰ 3均为阴性;各有1株菌分别为2、3、5、6种基因阳性,2株菌为4种基因阳性;3株菌均为阴性.结论 全耐药菌菌种分布广;耐药机制多为多重机制,主要与A-MEs和Ⅰ类整合子有关,各种耐药基因的分布无特异性,部分菌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4.
目的 研究痰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PRBAB) 39种耐药相关基因.方法 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PI鉴定条/PSE5.0药敏条和美国BD公司的Phoenix NMIC/ID-109鉴定/药敏板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应用PCR法检测1株分离于合格痰标本PRBAB临床分离株29种β-内酰胺酶相关基因(bla)、6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MEs)、消毒剂/磺胺耐药基因(qacE△1-sul1)、3种整合子基因(intⅠ 1、2、3)等39种耐药相关基因,分析其分布情况.结果 该菌7种耐药相关基因阳性:bla基因(bla TEM、blaADC),AMEs基因[aac(6')-Ⅰb、aac(3)-Ⅰ、ant(3")-Ⅰ、qacE△1-sul1和Ⅰ类整合子基因(intⅠ1)];其他32种基因AMEs基因[aac(6')-Ⅱ、aac(3)-Ⅱ)、ant(2")-Ⅰ)等]均阴性.结论 泛耐药ABA耐药机制为多重机制,主要与7种耐药相关基因(bla TEM、blaADC、aac(6')-Ⅰb、aac(3)-Ⅰ、ant(3")-Ⅰ、qacE△1-sul1和Ⅰ类整合子)有关.  相似文献   
35.
近年来,一氧化氮(NO)与肝病的关系的研究受到普遍关注。现对1999年4月~1999年7月在我科住院的87例肝病患者血清NO浓度的检测结果分析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本组87例为我科住院病人,其中急性肝炎20例(甲型6例,戊型14例),慢性肝炎41例(乙型37例,乙、丁型重叠4例),活动性肝炎肝硬变26例。男72例,女15例,年龄20~71岁。诊断符合1995年(北京)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2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1.2 测定方法和试剂 采用温州伊利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一氧化氮(NO)试剂盒,具体操作按说明书进行。  相似文献   
36.
苏智军  柯邵鹏  史美育  林万朝 《肝脏》2002,7(2):102-103
我们于 1999年 7月开始对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BH)进行了临床研究 ,并着重观察血清ALT值、HBeAg滴度值与拉米夫定疗效的关系 ,现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一、病例选择60例CBH患者系我院住院或门诊患者 ,均ALT升高、HBeAg及HBVDNA阳性 ,诊断符合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检测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和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 G、Ig M、Ig A)和补体C3、C4水平的意义。方法在32例慢性乙型肝炎、3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和35例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 G、Ig M、Ig A)和补体C3、C4。结果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血清Ig A水平为(4.06±1.20)mg/L,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3.18±1.23)mg/L,P0.05]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21±1.53)mg/L,P0.05];C3水平为(0.33±0.02)g/L,显著低于慢性乙型肝炎[(0.54±0.25)g/L,P0.05]和肝硬化患者[(0.60±0.05)g/L,P0.05];三组其他指标无显著性相差(P0.05)。结论血清Ig G、Ig M、Ig A和补体C3、C4水平检测对肝脏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8.
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高变异率的病毒,其特定位点的基因变异可以对干扰素-α的疗效起到抑制或促进作用。本文就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对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影响进行扼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39.
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PBC)是一种多发于中年女性、不明原因导致的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脏疾病.熊去氧胆酸(UDCA)是目前公认的对PBC具有确切疗效的首选治疗药物,免疫抑制荆与其联合治疗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肝移植仍是终末期PBC的惟一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0.
本文就我们4所医院近年来住院老年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26例(由脑实质内出血、外伤和出血性疾病所致SAH及SAH合并冠心、肺心、心肌病和瓣膜病变等疾病除外)。入院后常规作心电图记录,其中正常(A组)21例(16.67%),不正常(B组)105例(83.33%)。1 临床资料1.1 年龄和性别 A组男12例,女9例,60~69岁 14例(占 66.7%),70岁以上7例(占 33.3%),年龄 60~83岁,平均年龄 66. 5±5.1岁。B组男 57例,女48例,年龄60~69岁 74例(占70.48%),70岁以上31例(占29.52%),年龄60~81岁,平均65.9±4.8岁。1.2 两组高血压史、吸烟史、糖尿病史及血钾测定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的差异(P>0.05)。1.3 心电图检查日期 病人入院后行心电图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