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5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41篇
药学   1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发热(FUD)的病因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感染科符合FUO诊断标准的51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FUD患者的病因常见于感染性疾病及结缔组织病.获确诊的最终诊断方法以临床经过和(或)诊断性治疗、血清学/细菌学、体液检查、影像学为主.结论:FUO病因多为常见病的少见表现而不是罕见疾病,对FUO患者的诊治需遵循"个体化医疗"原则,在反复细致地询问病史,全面系统查体,综合评价实验室资料的基础上,尽早明确病因.  相似文献   
23.
陈素梅  王星  林琪  苏智军 《吉林医学》2011,(7):1334-1335
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情况,以指导的临床合理应用。方法:统计分析临床分离常见致病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药敏结果。结果:484株革兰氏阳性(G+)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最低(<27%),肠球菌耐药率高,除肠球菌外对第四代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优于第三代。1 512株革兰氏阴性细菌(G-)中克雷伯氏菌对喹诺酮类药物最敏感,其次是肠杆菌属、嗜麦芽单胞菌及其他革兰氏阴性菌。大肠埃烯菌、铜绿假单孢菌及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均高于50%。结论:常见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各不相同,但多数耐药率较高,及时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4.
Th17细胞和Treg细胞是CD4^+T细胞的新亚群,二者在分化发育、功能发挥等方面有着密切联系,并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有研究表明,Th17/Treg平衡失调可能参与了其异常免疫反应,而导致HBV持续感染或慢性炎症的形成。本文就Th17细胞/Treg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扼要阐述。  相似文献   
25.
重型病毒性肝炎病情危重,病死率高,临床上无特效治疗方法。尽管目前广泛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即保肝、降酶、退黄、促进肝细胞再生、免疫治疗和支持疗法等,病死率仍高达48.8%。我院于1997年10月~1999年3月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胸腺肽α_1(Tα_1)治疗重型肝炎16例,现将结果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病例选自1997年10月~1999年3月收住我科的重型肝炎患者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6例,年龄21~66岁,平均38.87±14.81岁,临床早期2例,中期6例,晚期8例,并发腹水14例,并发感染10例(包括SBP4例,肺炎4例,败血症1例,胆囊炎1例);对照组16例,年龄21~70岁,平均40.81±14.18岁,临床早期4例,中期7例,  相似文献   
26.
重型肝炎因肝衰竭而极易并发细菌感染,其中井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最为常见。重型肝炎并SBP者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我科自1996年3月~1999年2月收治重型肝炎101例,其中并发SBP34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1996年3月~1999年2月我院收治重型肝炎101例,其中伴有腹水者86例,发生SBP34例。重型肝炎诊断均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1995,北京)SBP诊断参考1988年全国腹水学术会议制订的标准。具体为:①发热、腹胀、腹痛;②腹膜刺激征;③腹水常规:WBC>0.5×10~9/L,PMN>0.5;④腹水细菌学检查阳性。凡具有①②③项中两项或单独④项即可诊断。1.2 临床表现 34例SBP中急性重型肝炎1例,亚急性重型  相似文献   
27.
TT病毒与肝炎关系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目的 对闽南地区各种肝炎患者、健康体检者、义力献血员和肝癌患者共480例从临床流行病学角度探讨TT病毒(TTV)的致生及其与各种肝炎的关系。方法 采用巢式PCRIgG,用EPI INFO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80名研究对象中TTVDNA的总检出率为23.96%。各种胆炎患者的TTV总阳性率为23.94%,肝癌患者的TTV阳性率为20.69%,而健康者的TTV阳性率为24.84%,义务献血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重型肝炎患者痰黏金黄杆菌(CHG)耐药机制。方法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PI鉴定条/PSE5.0药敏条和美国BD公司的Phoenix NMIC/ID-109鉴定/药敏板进行鉴定和细菌药敏试验,应用PCR法检测分离于重型肝炎患者合格痰标本1株多药耐药CHG临床分离株16S rRNA、29种β-内酰胺酶相关基因(bla)、6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MEs)、1种消毒剂/磺胺耐药基因(qacE△1-sul1)、3种整合子基因(intⅠ1、2、3)等39种耐药基因,经测序和同源性分析证实并分析其分布情况。结果该株菌经16S rRNA测序和同源性分析(GenBank注册号为FJ887959)证实为CHG;药敏试验,对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对阿米卡星、氨曲南、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呋喃妥因、庆大霉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妥布霉素、哌拉西林、四环素、左氧氟沙星等药耐药;经测序和同源性分析证实2种耐药基因阳性[1种bla基因(blaTEM-1)、1种AMEs基因(ant(3″)-Ⅰ)],2种耐药基因GenBank注册号分别为FJ936117、FJ887960;其他37种基因均为阴性。结论该菌株耐药机制为多重机制,主要与2种耐药基因[blaTEM-1、ant(3″)-Ⅰ]有关;经检索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GenBank和Medline数据库,该研究是首次报道从CHG检出blaTEM-1、ant(3″)-Ⅰ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乙型肝炎肝硬化(HBV-LC)患者HBsAg定量和HBVDNA定量的变化及两者的相关性。
方法采集46例CHB轻中度患者(CHB-LM组),24例CHB重度患者(CHB-S组)和28例HBV-LC患者入院时及51例患者经核
苷(酸)类似物(NA)抗病毒治疗4.08±3.06 月时的血清标本;采用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HBsAg 水平,荧光PCR 定量检测
HBVDNA载量。多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Wilcoxon检测,相关
性分析采用Spearman检验。结果HBsAg和HBVDNA定量在CHB-LM组、CHB-S组和HBV-LC组中逐渐下降(χ2=12.537和
8.381,P=0.002和0.015);CHB-LM组和CHB-S组HBsAg和HBV DNA定量值均高于HBV-LC组(P<0.05);CHB-LM和CHB-S
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649和0.032,P>0.05)。HBeAg阳性患者HBsAg和HBVDNA定量在CHB-LM组、CHB-S
组和HBV-LC 组中呈下降趋势(χ2=6.146,P=0.046 和1.009,P>0.05);CHB-LM组HBsAg 定量高于HBV-LC 组(Z=-2.247,P=
0.025)。HBeAg阴性患者HBsAg和HBVDNA定量在CHB-LM组、CHB-S组和HBV-LC组中逐渐下降(χ2=7.196和14.658,P<
0.05);CHB-LM 组和CHB-S 组HBsAg 和HBV DNA 定量均高于HBV-LC 组(P<0.01)。HBsAg 与HBVDNA 定量水平在
CHB-LM 组(r=0.389,P=0.009)、HBV-LC 组(r=0.431,P=0.022)中均呈正相关性;而在CHB-S 组中无相关性(r=0.348,P=
0.104)。与NA抗病毒治疗前相比,51 例患者治疗后HBsAg水平略有下降(Z=-1.050,P=0.294),而HBVDNA水平明显下降
(Z=-5.415,P<0.001);治疗后HBsAg定量与HBVDNA定量无统计学相关性(r=0.241,P=0.111);且两者治疗前后的差值也无统
计学相关性(r=0.257,P=0.085)。结论HBsAg和HBVDNA定量在CHB-LM、CHB-S和HBV-LC患者中逐渐降低,按照HBeAg
阳性和阴性分组后,这种趋势依然存在;HBsAg和HBVDNA之间呈正相关,但并非绝对平行。
  相似文献   
30.
目的 研究痰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PRBAB) 39种耐药相关基因.方法 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PI鉴定条/PSE5.0药敏条和美国BD公司的Phoenix NMIC/ID-109鉴定/药敏板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应用PCR法检测1株分离于合格痰标本PRBAB临床分离株29种β-内酰胺酶相关基因(bla)、6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MEs)、消毒剂/磺胺耐药基因(qacE△1-sul1)、3种整合子基因(intⅠ 1、2、3)等39种耐药相关基因,分析其分布情况.结果 该菌7种耐药相关基因阳性:bla基因(bla TEM、blaADC),AMEs基因[aac(6')-Ⅰb、aac(3)-Ⅰ、ant(3")-Ⅰ、qacE△1-sul1和Ⅰ类整合子基因(intⅠ1)];其他32种基因AMEs基因[aac(6')-Ⅱ、aac(3)-Ⅱ)、ant(2")-Ⅰ)等]均阴性.结论 泛耐药ABA耐药机制为多重机制,主要与7种耐药相关基因(bla TEM、blaADC、aac(6')-Ⅰb、aac(3)-Ⅰ、ant(3")-Ⅰ、qacE△1-sul1和Ⅰ类整合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