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5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39篇
药学   1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儿童麻疹89例临床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麻疹有效的干预措施及规范的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8年1月收住院的89例小儿麻疹的临床资料,包括观察时段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特点、诊治经过等。结果:本组流动人口占44.94%(40/89);年龄组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为主,占71.91%(64/89),其中8月龄~3岁占56.18%(50/89);符合麻疹计划免疫接种条件75例,接种率为26.67%(20/75),流动人口接种率为7.5%(3/40);74.39%(61/82)病例发病前均有多家医院就诊史,临床特点:热程长,体温高峰较高,出疹期时间延长,并发症较多(小年龄组尤其明显);并发症仍以肺炎、肠炎为主;死亡1例,死亡率为1.12%(1/89);院外未频繁使用退热药组和频繁使用退热药组的出疹期和热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组50例诊断为肺炎或支气管炎,40%淋巴细胞绝对值减少。结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及防止医源性传播应作为控制麻疹流行的重要措施,抗菌及退热药物的合理使用亟待规范。  相似文献   
142.
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状况调查及预防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肝炎患者医院感染控制成效,为防治工作提供新思路。[方法]调查A期(1996.4.1至1999.3.31)及B期(2004.6.1至2006.5.31)入院的肝炎患者院感情况,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比较预防措施。[结果]前后两个时期患者院感率分别为9.2%和7.1%(P>0.05);重型肝炎患者院感率分别为31.8%和19.8%(P<0.05)。严重的肝脏病变是院感的主要原因,革兰阴性杆菌是主要致病菌。两个时期免疫调节剂、抗生素预防性使用、微生态调节剂和H2受体拮抗剂的使用方面存在差异。[结论]肝炎医院感染的防治仍然以综合措施为主,合理防治能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3.
[目的]泉州为福建省艾滋病(AIDS)高发地区,为有效控制其蔓延,应提高对AIDS的认识。[方法]对泉州地区1995年5月至2006年3月发现的37例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HIV/AIDS)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HIV11例,AIDS26例)中,男33例,其中20~49岁32例(86.5%)。以异性接触传播为主,其中1对为夫妻间传播,14例(37.8%)有境外旅游居住史(均有性乱史)。HIV感染者均为普通住院病人手术常规检查及输血前检查发现;26例AIDS患者发病至确诊时间10~365d(98.85±124.29d)。住院后明确诊断时间1~20d(4.71±4.56d),5例多次住院(省级及地市级医院)未及时发现。AIDS临床表现以发热、消瘦、咳嗽和淋巴结肿大为主,少数出现腹泻及皮肤湿疹。并发症涉及以消化、呼吸、血液和淋巴系统为主,并发机会性感染以细菌和真菌为主,14例有确切的死亡时间,1例确诊后2个月自杀,余13例发病至死亡35~527d(95.86±97.76d)。[结论]全社会应共同关爱AIDS患者,加强宣传力度,对未感染者应提倡安全性行为,医务人员亦应提高自身素质及业务水平。  相似文献   
144.
福建省部分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首次调查福建省5个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状况,并探讨HBV基因型与HBV相关肝病临床的可能相关性.方法收集福州市、厦门市、泉州市、三明市、莆田市等地区慢性HBV感染者的血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HBV基因型,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应分析研究HBV基因型与临床的相关性.结果 431例HBV DNA阳性血清中基因B型275例(63.8%),C型100例(23.2%),D型及其混合型共51例(11.8%),未见A、E、F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泉州和三明地区HBV基因B型所占比例显著高于福州地区(P=0.002;P=0.006);无症状携带者、慢性肝炎、重型肝炎组都是以基因B型为主要基因型;基因C型在肝硬化中所占比例(47.0%)显著高于无症状携带者(14.5%)和重型肝炎组(14.7%)(P=0.009;P<0.001);基因B型的e抗原阳性率(52.4%)显著低于C型(56.0%)(P=0.008);基因D型患者e抗原阳性率(30.8%)也低于C型(P=0.051).对应分析表明原发性肝癌(HCC)与基因D型及其混合型关系密切.结论 (1)福建省HBV感染以基因B型为主,其次是C型,也存在基因D型的流行.(2)福建省部分地区基因型B和C的分布可能存在差异.(3)基因B型在年轻患者中可能与重型肝炎的发展有关;基因C型在年长患者中可能更易导致肝硬化.(4)基因D型与HCC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