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31.
32.
目的 观察宫颈糜烂患者经物理治疗后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促进宫颈创面愈合情况。方法 按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组,观察创面愈合情况、愈合时间、阴道流液流血量及持续时间。结果 采用宫颈冷冻 rhEGF上药组和宫颈电熨 rhEGF上药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而且阴道流液量明显减少,持续时间缩短。结论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可明显促进物理治疗后宫颈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33.
大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的疗效与安全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大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 87例未破裂型异位妊娠分成两组 ,研究组 46例口服米非司酮 80 0 mg/ d,分 4次口服 ,连服 7d,再根据血β- HCG水平 ,逐渐减量 ,1次 / 3 d测血 β- HCG,2次正常停药 ;对照组 41例口服中药 ,2次 / d,治愈标准同上。观察两组药物治疗的成功率 ,研究组用药剂量和时间与血β- HCG浓度的关系、药物的不良反应、输卵管的复通率及再次妊娠的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愈率为82 .61 % ,明显高于对照组 2 6.83% (P<0 .0 1 ) ,治疗前血 β- HCG水平越高 ,用药剂量越大 (r=0 .565,P<0 .0 1 )、时间越长 (r=0 .587,P<0 .0 1 ) ,用药后血糖皮质激素显著上升 (P<0 .0 1 ) ,高密度脂蛋白明显下降 (P<0 .0 5) ,多见水肿、皮疹、便秘、乏力、咽部不适等副反应。随访研究组患侧输卵管通畅率 91 .89% ,再次妊娠自然流产率 2 6.92 %。结论 :大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疗效肯定 ,但对肾上腺皮质功能和脂蛋白代谢影响显著 ,药物副反应重 ,再次妊娠自然流产率增加 ,在血β- HCG水平较高的患者 ,不推荐米非司酮单独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  相似文献   
34.
目的分析米索前列醇、欣普贝生及COOK宫颈扩张双球囊促宫颈成熟的特点,探讨足月妊娠适宜的引产措施。方法将91例有引产指征、宫颈Bishop评分〈6分的足月妊娠初产妇随机分为米索前列醇组(31例)、COOK球囊组(28例)、欣普贝生组(32例),观察各组孕妇宫颈Bishop评分、宫缩情况、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母胎并发症。结果欣普贝生组及COOK球囊组促宫颈成熟显效率分别为78.6%、75.O%,明显优于米索前列醇组(22.6%),但欣普贝生组强直性宫缩、胎盘早剥的发生率高于COOK球囊组(P〈0.05)。欣普贝生组与COOK球囊组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米索前列醇组(P〈0.05)。三组病例新生儿Apgar评分、脐动脉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米索前列醇口服给药促宫颈成熟作用较弱,但给药途径方便,价格便宜,对于经济状况低下人群可考虑使用。欣普贝生诱导宫颈成熟效果明显,但可出现强直性宫缩、第二产程过快、胎盘早剥等不良反应。COOK球囊促宫颈成熟作用温和、不良反应少,是除米索前列醇及欣普贝生外另一种可供选择的促宫颈成熟方法。  相似文献   
35.
目的分析探讨社会心理因素对妇产科医务人员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的影响,以降低社会心理负荷,促进职业健康。方法选取某市各级医院的妇产科医务人员679人为研究对象,主要为妇科、产科医生以及助产士,采用自主研发的肌肉骨骼问卷调查其肌肉骨骼疾患状况,并进行横断面研究,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个因素影响妇产科医务人员的WMSDs:自觉身体健康状况差,自觉竭尽全力,单一工作姿势。自觉身体健康状况差的WMSDs患病风险是自觉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11.063倍(OR=11.063,95%CI=2.680~45.666,P=0.001);自觉竭尽全力(OR=2.762,95%CI=1.285~5.935,P=0.009)和单一工作姿势(OR=1.862,95%CI=1.174~2.953,P=0.008)是WMSDs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结论社会心理因素对妇产科医务人员的WMSDs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从社会心理因素出发研究相关的预防改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恶性肿瘤的常见误诊漏诊原因。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6例妊娠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分娩人数15 216例,妊娠合并恶性肿瘤6例,发病率0.04%,其中肺癌2例,鼻咽癌1例,乳腺癌1例,宫颈癌1例,1例转移性肝癌原发部位不详,6例确诊时均为中晚期病变,其中5例曾有漏诊和误诊情况,漏诊误诊率83.33%。结论妊娠合并恶性肿瘤漏诊误诊率高,应高度重视早期异常情况,提高妊娠合并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率,改善产妇预后。  相似文献   
37.
整合素αvβ3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正常晚期妊娠以及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胎盘组织中αvβ3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差异,探讨αvβ3与子痫前期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25例PE患者(其中轻度PE组10例,重度PE组15例)和20例正常足月孕妇(对照组)胎盘组织中αvβ3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T-P...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母血的抗磷脂抗体及血栓前状态等标志物变化,寻找敏感、有效的指标预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生。方法收集需住院分娩的重度子痫前期的孕妇共70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32例;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38例。同时随机选取30例同期入院的正常孕妇为对照组。所有的孕妇均为单胎妊娠,排除慢性高血压及慢性肾病。住院时检测:血常规、血脂、肾功能、肝功能、糖耐量、24 h尿蛋白定量;凝血四项、栓溶二聚体(D-Dimer)、抗凝血酶Ⅲ(AT-Ⅲ)等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抗心磷脂抗体(ACA)-IgM、IgG及抗β2-GPI抗体定量等生化指标。结果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抗磷脂抗体阳性率及ACA-IgM的滴度值明显高于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抗磷脂抗体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型和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血栓前状态比正常妊娠组更为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早发型和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血栓前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性意义(P>0.05);抗磷脂抗体定量与血栓前状态的严重程度不存在明显相关性。结论对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可通过检测血栓前状态的变化预测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进一步可通过抗磷脂抗体阳性率及ACA-IgM的滴度值鉴别早发型和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  相似文献   
39.
40.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羊膜腔注射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药代动力学机制及疗效。方法:(1)药代动力学研究。实验动物为妊娠25天的兔胎。将0.1ml PS注入羊膜腔内,分别于1h、2h、4h(Ⅰ组、Ⅱ组、Ⅲ组)娩出兔胎并处死;气管内给药PS 0.1ml或生理盐水0.1ml(Ⅳ组、对照组)后1h,娩出兔胎并处死。各组留取兔胎末端肺组织检测DPPC浓度。(2)临床研究:妊娠28~32周胎肺不成熟早产病例。随机分为3组:PS羊膜腔给药组,分娩前将固尔苏1支注入羊膜腔内;PS气管内给药组,新生儿娩出后立即将固尔苏1支经气管插管注入支气管内;对照组,出生前后不予PS预防性给药。结果:(1)药代动力学:Ⅰ组与Ⅳ组比较,兔胎肺组织中DPPC含量无明显差异[(1.133±0.402)mg/g肺组织vs(1.170±0.145)mg/g肺组织,P>0.05],两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684±0.158)mg/g肺组织,P均<0.01]。Ⅱ组、Ⅲ组兔胎肺组织中DPPC含量较Ⅰ组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研究:3组新生儿孕龄、出生体重无明显差异。PS羊膜腔给药组及PS气管内给药组新生儿NRDS发生率无明显差异(13.3%vs 14.3%,P>0.05),显著低于对照组(35%)(P均<0.05);两组持续正压通气的频率无明显差异(16.6%vs 22.8%,P>0.0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7.5%)(P均<0.05)。新生儿住院时间PS羊膜腔给药组为(27.8±9.6)天,PS气管内给药组为(26.8±11.7)天,均显著短于对照组[(33.7±11.8)天](P均<0.05)。PS羊膜腔给药组及气管内给药组新生儿均存活,对照组死亡4例。结论:PS羊膜腔给药可显著降低早产儿NRDS发生率并改善预后,可取得和气管内给药一样的效果,临床应用风险小,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