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4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观察血管内介入[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和支架置入术(stenting)]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的疗效.方法 采用血管内介入(单独PTA或PTA加支架)治疗2002年1月至2009年5月西南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断为TA的48例住院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31例,年龄19~53(27.6±18.1)岁.分析其治疗结果及平均42.8个月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CTA、MRA、多普勒血管超声等随访资料.结果 通过血管造影在48例TA患者中发现180处病变,并对其中101处严重的病变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在101处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病变中,锁骨下动脉/无名动脉29处,颈动脉28处,肾动脉34处,肺动脉2处,冠状动脉8处.101处病变均取得了良好靶病变血运重建术效果,76处(75.2%)没有残余狭窄,25处(24.8%)仅有很少残余狭窄.随访期内(3个月至6年)有3处(12.0%,3/25)仅行PTA治疗的病变发生了再狭窄,有5处(6.5%,5/76)采用PTA+支架治疗的病变发生了再狭窄,所有再狭窄的病变均再次成功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没有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 单纯PTA或PTA加支架置入术等血管内介入是治疗慢性非活动性TA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三维电磁导管标测系统(Carto)指导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局灶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简称房速)的临床价值.方法 我院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共13例房速患者接受治疗,男性7例,女性6例,年龄(42.2±10.2)岁,其中3例为常规消融失败患者.对所有患者应用Carto标测实时重建房速发作时三维电激动图,判断房速起源部位及类型,采用冷盐水灌注导管在最早激动点或关键峡部消融.结果 13例房速均为局灶性房速,12例消融成功,1例右心耳体部房速消融失败.7例房速在希氏束或冠状静脉窦(CS)近端记录到显著提前的A波,电解剖标测和消融证实房速起源于上腔静脉口部3例、右心耳体部1例、CS口部及其附近3例.3例房速在CS电极远端记录到明显提前的A波,消融结果 证实房速起源于左心耳后壁1例、左上肺静脉开口部2例.3例房速在希氏束和CS近端记录到相对提前的A波,消融证实房速起源于右下肺静脉口部2例、主动脉无冠窦内1例.随访2~24个月,其中1例术后3周复发,再次消融成功.3例术前显著右心扩大者,术后3个月内2例心脏大小恢复正常,1例心脏无显著变化.结论 Carto标测房速起源及类型准确快速,能安全、有效指导消融,提高成功率,特别对常规方法 消融失败者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测定了14例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X组)血脂、家腹和餐后2h血糖、胰岛素水平变化,并选择20例(C组),15例冠心病人(D组)作对照,  相似文献   
94.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迟发性房室传导阻滞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经导管封堵室间隔缺损(VSD)术迟发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的防治措施。方法 对2例VSD封堵术后发生迟发性CAVB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及药物治疗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VSD患者分别于经导管封堵术后第4天及第6天突发晕厥,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均证实为间歇性CAVB,经用大剂量激素治疗后症状消失,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恢复正常。结论 (1)VSD经导管封堵术后有可能发生迟发性CAVB,应适当延长心电监护及住院时间;(2)对VSD封堵术后发生的迟发性CAVB可用大剂量激素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旨在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性质和程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性质和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2007年间西南医院心内科住院拟诊为冠心病入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者200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 按Gensini评分标准分为冠脉无病变组、轻度病变组及严重病变组.所有入选患者均进行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测,测定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颈总动脉内径并进行斑块积分,计算斑块发生例/率.结果 冠脉病变组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及斑块发生率较无病变组明显增大,且随着冠脉病变情况加重而增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轻度病变组和无病变组的颈总动脉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随着冠脉病变加重,冠脉严重病变组的颈总动脉内径较冠脉轻度病变组和无病变组明显增大.结论 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及斑块发生率的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6.
三酰甘油与冠心病危险性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升高与冠心病危险性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均为年龄大于40岁的男性,血浆胆固醇≤5.2mmol/L,近3个月未使用利尿剂、调脂药,无严重的肝肾和甲状腺疾病。然后比较健康对照者和冠心病患者空腹及普通饮食后血脂组分的变化。结果:冠心病组空腹非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CⅢ(non-HDL-ApoCⅢ)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60±20)和(670±50)g/L;冠心病组高密度脂蛋白2-胆固醇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颗粒中的TG/胆固醇轻度升高;餐后两组TG浓度均显著增加,但冠心病组增加的幅度更大;冠心病组餐后血浆non-HDL-ApoCⅢ、胰岛素/血糖比值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2.8,5.9;P<0.05);TG与血浆non-HDL-ApoCⅢ、血浆胰岛素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2,0.62;P<0.05)。结论:高TG血症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子,冠心病患者血浆存在non-HDL-ApoCⅢ浓度升高和胰岛素抵抗现象可能是重要的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97.
目的 体表心电图是诊断和解释各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损伤以及心脏肥大等疾病简便实用而有价值的方法,但是一些调查结果和临床实际情况令我们感到吃惊,本文就如何提高五年制、七年制医学生心电图诊断学教学质量谈一些体会。方法 我们对近几届五年制、七年制医学生的心电图教学质量进行了调查对比分析,并对提高心电图诊断学教学质量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结果 采用临床医师和心电图技师同时教学的方法,以取其双方的优点,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热情和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是学好心电图的先决条件;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独特优势,使深奥难懂的心电图变得简单容易;应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培养医学生正确地分析和应用心电图是心电图教学的根本。结论 在心电图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充分地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充分地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以及坚持临床实用为主的原则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8.
采用ELISA法测定1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和21例稳定型民绞痛患者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并与16名健康者相对照。结果发现不稳定性型心绞痛患者sIL-2R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健康者,病情控制后sIL-2R水平显著下降,提示免疫炎症反应在不稳定型民绞痛的发生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检测血清sIL-2R有助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9.
冠状动脉病变对心率变异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4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患者的临床、血管造影资料和心率变异(HRV)情况,探讨冠状动脉(冠脉)病变和HRV的关系。根据临床及血管造影结果分为:无心肌缺血及CAG正常者为N组,有心肌缺血存在而CAG示无冠脉狭窄或狭窄<50%者为X组,有心肌缺血表现及冠脉狭窄≥50%者为S组。结果:3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陈旧性心肌梗塞、心功能、舒张期左室内径、血脂、血压、吸烟、服药情况)均无明显差异;S组和X组24小时平均R-R间期均轻度缩短,两组的迷走神经张力(HF)均明显降低,S组降低更明显,两组相对性交感神经活性(LF/HF)均高于N组,以S组升高更显著。提示:冠心病患者均有程度不等的迷走神经功能下降,冠脉狭窄明显组比无或轻度狭窄组下降更明显,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左心功能、陈旧性心肌梗塞及药物影响无关。推测冠心病患者的迷走神经张力下降和冠心病的其他易患因素一样,为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0.
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的适应证、操作方法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在全麻或局麻下完成操作,结合测定球囊与心脏超声测得的ASD直径选择封堵器,经心脏超声证实封堵器位置合适后将其释放。术后定期复查心电图及心脏超声进行随访。结果135例患者术前心脏超声测得ASD直径为(19.5±10.2)mm(4.0~38mm),术中测肺动脉收缩压为(34.0±8.9)mm Hg(22~53mm Hg)。125例封堵成功(成功率为92.6%),所用封堵器直径为(23.9±9.4)mm(8.0~42.0mm)。8例患者术后即刻存在少量缝隙分流,其中1例于术后1个月复查时见缝隙分流仍较明显而行手术取出及ASD修补术。7例于封堵术后出现偶发房性早搏,2例发生Ⅱ度1型和Ⅰ度房室传导阻滞,经治疗均恢复正常。结论经导管房间隔封堵术是安全有效的方法,选择合适的病例及封堵器是封堵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