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4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1.
20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的经验以求改善PTCA技术,提高临床PTCA的成功率。方法:PTCA按Gruntzig方法进行。结果:对20例严重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进行PT-CA,共计30支39处血管病变中的26支35处病变进行了有效扩张,平均扩张次数3.5±2.6次/处,扩张时间65±21秒/次,扩张压力每次7.5±2.3atm。平均狭窄程度由87%减轻至15%,狭窄完全消失的病变有28处。1例术中发生急性冠状动脉闭塞,经植入支架后恢复正常,未发生其它严重并发症。总成功率100%。术后心绞痛、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消失或减轻。结论:PTCA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和较安全等优点;植入冠状动脉内支架是处理PTCA所致急性冠状动脉闭塞的有效方法;对于有指征的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也宜积极采取PTCA的治疗,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探讨室间隔射频消融术(PIMSRA)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6~8月于我院心血管内科行PIMSRA的7例HOCM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该治疗方法的手术要点、术后管理重点和随访结果。结果7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中、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下降明显,超声显示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现象明显减轻。出院后15 d、2个月、3个月随访,7例患者生存良好,疾病症状均缓解,心功能分级均有改善。结论PIMSRA治疗HOCM安全可靠,术后即刻可降低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3.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蛋白A (Cyclin A)对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周期起始识别复合物1(ORC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组织块贴片法原代培养的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利用双胸苷使VSMCs达到细胞周期同步化,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和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细胞周期VSMCs的ORC1和Cyclin A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经鉴定培养的细胞为VSMCs,采用血清饥饿法、双胸苷阻断法和秋水仙素阻抑法分别获得了处于不同细胞周期的同步化的VSMCs:G0/G1期(89.22 ±3.54)%,G1/S交界期(66.74±7.16)%,S期(63.24±4.06)%,G2/M期(51.64±11.18)%,各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Cyclin A在静止状态对VSMCs的ORC1 mRNA和蛋白无影响,在G2/M期达到高峰[(52.133 3 ±2.122 1)%],与G1/S期[(10.9167±0.531 1)%]、S期[(7.656 7±0.412 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ORC1在G2/M期达到最低值[(1.276 7 ±0.161 7)%],与G1/S期[(13.371 0±1.057 3)%]、S期[(3.043 3 ±0.538 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可能原因是Cyclin A阻止ORC1结合在VSMCs染色质上.结论 CyclinA可能调控ORC1在VSMCs细胞周期的启动.  相似文献   
114.
三酰甘油与冠心病危险性的相关性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1  
目的:探讨血浆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升高与冠心病危险性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均为年龄大于40岁的男性,血浆胆固醇≤5.2mmol/L,近3个月未使用利尿剂、调脂药,无严重的肝肾和甲状腺疾病。然后比较健康对照者和冠心病患者空腹及普通饮食后血脂组分的变化。结果:冠心病组空腹非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CⅢ(non-HDL-ApoCⅢ)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60&;#177;20)和(670&;#177;50)g/L];冠心病组高密度脂蛋白2-胆固醇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颗粒中的TG/胆固醇轻度升高;餐后两组TG浓度均显著增加,但冠心病组增加的幅度更大;冠心病组餐后血浆non-HDL-Apo CⅢ、胰岛素/血糖比值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2.8,5.9;P&;lt;0.05);TG与血浆non-HDL-ApoCⅢ、血浆胰岛素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2,0.62;P&;lt;0.05)。结论:高TG血症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子,冠心病患者血浆存在non-HDL-ApoCⅢ浓度升高和胰岛素抵抗现象可能是重要的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115.
116.
目的观察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起始识别复合物1(ORC1)mRNA在雷帕霉素作用下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法获得VSMC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含体积分数10%血清的培养基培养。血清饥饿法饥饿细胞24 h使其同步化。将雷帕霉素加入含体积分数10%血清的培养基(终浓度为10 nmol.L-1)中继续培养细胞,分别于0 h、3 h、6 h、9 h、12 h、15 h、18 h、21 h、24 h收集细胞,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法检测各时间点ORC1 mRNA的表达(内参为β-actin)。用Quantity One软件计算各时间点ORC1 mRNA与内参的光密度比值,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各时间点ORC1与β-actin光密度比值均有显著性差异(F=410.170,P=0.001)。雷帕霉素作用3~12 h ORC1 mRNA的表达持续升高(与0 h比较,P<0.05),12~18 h逐渐下降(与0 h比较,P依次为0.001,0.001,1.000),18~24 h与0 h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依次为1.000,0.986,1.000)。结论VSMC的ORC1 mRNA表达随雷帕霉素作用时间呈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17.
延长起搏电极导线经大隐静脉通路安置心脏起搏器1例司良毅舒茂琴何国祥王敏中1病历简介患者男,61岁。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32次/分,昏厥频繁发作。1988年经右锁骨下静脉安置VVI型心脏起搏器。1994年起出现起搏器安置处皮肤溃疡,起搏器电极导线...  相似文献   
118.
背景:体内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实验动物的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心肌梗死犬梗死区的分化以及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3/2007—12在美国Texas Heart Institute干细胞研究室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第三军医大学完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材料:成年杂种犬,平均体质量25~35k。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前以BrdU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外科手术于近端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植入布洛芬缩肌装置并结扎相连分支的方法制作犬心肌梗死模型。造模后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于损伤缺血部位注射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主要观察指标:对移植BrdU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心肌梗死犬心肌梗死区组织细胞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同时采用DeadEnd^TM Colorimetric TUNEL System对心梗标本进行凋亡细胞的染色观察。结果: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心脏组织切片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大量细胞核呈现深褐色或黑色的阳性反应,在心脏组织的不同区域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其中大多数植入心肌细胞间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上与心肌细胞无异,而其他区域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则与间质细胞较相似,无特定的形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心肌梗死区凋亡的心肌细胞数少于未移植组。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内移植后可在心肌梗死区分化成心肌细胞,并减轻犬心肌梗死后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9.
初发型及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梗患者冠脉病变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初发型心绞痛(NAP)、无并发症的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和以急性心肌梗塞(AMI)为冠心病首发症状患者的冠脉病变的严重性和范围,以探讨急性冠脉综合症与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无并发症的SAP组冠脉病变明显重于AMI与NAP组,无论是病变血管数、狭窄数、闭塞数还是病变范围,前者均重于后两组。SAP组81.3%为2支和3支血管病变,而AMI和NAP组大多数为单支血管病变(两组分别为88.2%和60.0%),各组冠心病危险因素相似。结论: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冠脉病变的严重性无法预测能否发生急性冠脉综合症。  相似文献   
120.
背景:apoE基因敲除或apoE2转基因小鼠是研究高三酰甘油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msclemsis AS)较好模型,但缺乏方便实用的动物模型。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和饮食结构对新西兰大白兔血脂组分及AS的作用,以寻找方便实用的研究高三酰甘油血症与AS动物模型。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材料和干预:实验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实验选用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4组:标准兔小颗粒饲养(SC)组;高胆固醇饲料饲养(HC)组;STZ处理后饲养标准兔小颗粒(STZ+SC)组;STZ处理后饲养高胆固醇饲料(STZ+HC)组。比较STZ和高胆固醇饲料对新西大白兔血脂组分和AS病变的作用,并分析AS病变局部清道夫受体A(scavenger receptor,SPA)表达与泡沫细胞分布的关系。主要观察指标:观察各组大白兔血浆脂蛋白和载脂蛋白水平和主动脉内膜病理变化,并分析血管内膜粥样硬化斑块局部SPA表达与泡沫细胞分布的关系。结果:STZ组大白兔血浆三酰甘油[(2.59&;#177;0.64)mmol/L]较SC组[(1.12&;#177;0.34)mmol/L]轻一中度升高(P&;lt;0.05)、HDL-C降低及大动脉AS病变;STZ+HC组大白兔的血浆总胆固醇水平[(14.18&;#177;2.72)mmol/L]与HC组[(13.74&;#177;1.43)mmol/L]相似,而前者的血浆三酰甘油水平[(3.84&;#177;0.73)mmol/L]显著高于后者[(1.50&;#177;0.35)mmol/L,P&;lt;0.05];STZ+HC组大白兔的AS病变最严重,单纯STZ能导致AS形成,但其AS的严重程度略轻于HC组。STZ所致的血脂紊乱与大多数冠心病患者相似,其AS病变局部的泡沫细胞绝大多数来源于单核巨噬细胞,SRA基因及蛋白质表达与巨噬细胞分布相同,其表达量与AS病变程度一致。结论:STZ处理并饲养普通饲料复制出的高三酰甘油血症和AS动物模型是较好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