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4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因可弥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的诸多不足,具有减少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和减低远期再狭窄的双重作用,近年来得到广泛的应用,因其对技术操作要求较高,故充分的术前准备及熟练的术中配合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现将21例病人中26处病变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术前及术中护理的初步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增殖过程中DNA复制与起始识别复合物1(origin recognition complex 1,ORC1)基因表达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块贴片法培养大鼠胸主动脉VSMCs,利用MTT法绘制生长曲线,分析不同生长状态VSMCs的DNA合成与ORC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静止状态的VSMCs无ORC1 mRNA及蛋白质表达,血清刺激后12~24 h VSMCs DNA的合成量显著增加,ORC1 mRNA及蛋白质表达量与VSMCs DNA的合成量相一致.结论 ORC1与大鼠VSMCs增殖过程中的DNA复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评价经皮左心耳封堵术(LAAC)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纳入2014年8月至2018年6月在陆军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住院并接受LAAC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计算CHA2DS2-VASc及HAS-BLED评分;在全麻下行LAAC,术后定期随访,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并对患者基线资料、左心耳测量数据、LAAC相关资料及术后抗栓方案进行汇总分析,比较LAAC前后TTE及TEE监测结果变化及转归。结果共259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接受LAAC,其中男118例(45.6%),平均年龄(68.2±8.6)岁。CHA2DS2-VASc评分(4.2±1.4)分,HASBLED评分(3.2±0.4)分;259例患者中256例(98.8%)LAAC获得成功,其中253例置入Watchman封堵器[平均直径(26.4±3.6)mm,封堵器平均压缩率(20.1±6.8)%],3例置入ACP封堵器。术后即刻TEE监测显示28例(10.9%)有少量残余分流(≤5 mm)。围术期较严重并发症4例(1.5%,4/259),其中3例(1.2%)为迟发性心脏压塞,均经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愈,另1例考虑空气栓塞,未处理自行恢复。平均随访(25.9±7.9)个月,TEE发现器械相关血栓形成7例(2.7%,7/256),均经延长抗凝治疗或改服抗凝药物后血栓消失。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器械脱落、血栓栓塞及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 LAAC作为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的一项新技术,其临床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4.
唐红  冯媛媛  舒茂琴 《重庆医学》2011,40(21):2135-2136
目的评价导管射频消融术对心房颤动(AF,房颤)患者左心房结构的影响。方法 43例房颤患者接受治疗,其中阵发性房颤32例,持续性房颤11例。8例行肺静脉电隔离术,35例行Carto指导下环肺静脉前庭隔离术,消融终点均为双侧肺静脉完全电隔离。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其消融术前1~3 d和术后1、3个月静息时窦性心律下左心房内径,分析消融术前、后左心房结构的变化。结果 43例房颤患者均成功施行环肺静脉左房线性消融术,随访时间(6±2)月,最短3个月,最长14个月,治愈率93.02%。左房内径消融术后1个月较术前无明显改变[(35.74±5.77)mm vs(35.69±6.25)mm,P>0.05],随访3个月时左房内径较术前显著减小[(31.99±3.66)mm vs(35.69±6.25)mm,P<0.01]。结论房颤患者于术后3个月时左房结构可逆重构。  相似文献   
105.
改良组织块贴壁法培养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简捷、高效的方法获取原代和传代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为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提供实验材料。方法采用改良的组织块贴壁法培养原代大鼠VSMC,2.5 g.L-1胰蛋白酶消化传代,并用相差显微镜、电镜、荧光显微镜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95%的组织块接种成活,相差显微镜下细胞呈典型的"峰-谷"状生长,胞体长梭形;电镜下可见粗、细肌丝沿细胞长轴平行排列;荧光显微镜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α-肌动蛋白可见细胞胞浆内呈阳性显色,细胞核不显色。结论本方法培养VSMC简便、易操作,获得的细胞纯度和成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以RNA干扰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ORC1基因,探讨ORCl基因表达抑制后对VSMCs表型的影响.方法 实验设置正常对照组、阴性siRNA组及阳性siRNA组.应用Western blot检测ORC1基因表达的变化;免疫荧光染色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标志蛋白表达.结果 ①siRNA转染后,阳性siRNA组ORCI基因表达水显著降低,而正常对照组及阴性siRNA组间ORC1基因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②siRNA转染后,阳性转染组细胞呈现收缩型形态特征,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细胞呈现合成型形态特征.③siRNA转染使ORCI表达减弱后,VSMCs收缩型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 actin)和平滑肌肌动蛋白重链2(SM-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合成型标志物骨桥蛋白(osteopontin)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间3种标志物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 RNA干扰介导的ORC1基凶沉寂可促使VSMCs由合成型向收缩型转化.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Geminin基因过表达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表型转化的影响。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Geminin,脂质体2000介导转染不同表型(去分化型和分化型)的大鼠VSMCs株,设置阳性组、阴性组和空白组(n=3),检测转染效果、VSMCs主要表型标志物(α-actin、OPN)和肌动蛋白相关蛋白1(actinrelated protein,ARP1)的变化情况。结果 Geminin基因成功过表达VSMCs株。与2个对照组(阴性组和空白组)比较,分化型VSMCs中表型标志物(α-actin和OPN)及ARP1含量变化不大;去分化型VSMCs中,OPN在阳性组中表达下调,与2个对照组(阴性组和空白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α-actin和ARP1在阳性组中表达上调,与2个对照组(阴性组和空白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共沉淀实验结果提示经protein G plus-Agarose沉淀ARP1相互作用蛋白复合物后,用Geminin抗体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可以检测到Geminin的表达。结论 Geminin基因过表达有助于VSMCs由去分化型向分化型转化;免疫共沉淀结果提示Geminin和ARP1之间存在相互作用,ARP1可能参与了上述VSMCs表型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研究连接蛋白43(Cx43)在p27基因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中的作用.方法 以携带大鼠p27基因表达序列的复制缺陷型5型腺病毒载体(AdCMV-p27)转染VSMC后,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p27和Cx43表达的变化;应用3H标记的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试验观察p27基因表达增强对VSMC增殖的影响.结果 (1)Ad-CMV-p27转染前,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BB(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BB)下调P27蛋白的表达,AdCMV-p27转染后,无论有无PDGF-BB刺激,VSMC中P27蛋白的表达均比转染前显著增高.(2)AdCMV-p27转染使VSMC中Cx43蛋白的表达基本恢复至有丝分裂原刺激前状态.(3)AdCMV-p27转染使VSMC的.H.TdR掺入量均较未转染组显著降低.结论 p27基因对Cx43表达的调控,使细胞间连接通讯得到维护,是其抑制VSMC增殖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9.
蒋周芩  舒茂琴 《重庆医学》2013,(29):3569-3571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且治疗费用昂贵的慢性心律失常,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项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年发生率为4.5%,而既往有脑卒中或一过性缺血事件发作者年复发率大于12%,是房颤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1]。华法林虽然能降低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但它需要频繁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调整剂量,并受到药物食物等的影响,使其在临床工作中仅50%左右患者能真正获益[2]。随着直接X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阿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大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macroreentry atrial tachycardia,MAT)电生理特征和消融效果.方法 2009年8月至2011年9月本科电生理检查确诊的MAT共计38例,年龄(48.4±10.8)岁,男性17例,女性21例,38例中15例为持续性或无休止性心动过速.合并右房明显扩大12例.常规电生理检查初步确定房速的起源心腔,在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三维电激动和/或电压标测,确定MAT关键峡部及其基质,用冷盐水灌注导管行相应的线性消融或局灶性消融.结果 ①右房MAT共31例,27例无外科手术及消融术病史,54.8%( 17/31)为单个折返环MAT,45.2%( 14/31)合并其他类型心动过速.31例MAT均行三尖瓣峡部消融,30例消融峡部房扑终止.16例单纯消融峡部达到消融终点,另14例则同时行其他部位消融.②7例左房MAT均为导管消融术后患者,其中4例在原有的消融线上存在传导裂隙(GAP),3例为二尖瓣峡部依赖性房扑.6例消融成功.③本组消融成功率为94.7% (36/38).随访时间2~36(18.6±4.5)个月,7例复发[复发率19.4% (7/36)],5例再次消融成功,随访期间89.5% (34/38)的患者无房速发作.结论 右房MAT常与三尖瓣峡部和自发性瘢痕有关,而左房MAT多与手术损伤有关,三维标测有助于提高复杂心律失常的消融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