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31.
胡鸿 《医学与社会》2008,21(10):35-37
通过分析网络环境下医院图书馆的特点,提出网络环境下医院图书馆的发展对策:建立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合理配置馆藏资源,建设有专业特色的馆藏信息资源,充分利用网络加强馆际合作,实现文献资源共享,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32.
胸段食管癌100例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性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性。方法:2000年3月--2001年6月,采用右后胸、颈、腹三切口施行三野淋巴结清扫食管癌根治术治疗胸段食管癌100例。结果:医院内无手术死亡。全组病人淋巴结转移率54%,颈、纵隔、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1%、34%、26%,颈淋巴吉转移率与原发肿瘤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在颈淋巴结转移中,双侧颈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明显于锁骨上区淋巴结。结论:①胸段食管癌易发生纵隔、颈部、腹腔淋巴结转移;②胸段食管癌浸润早期即可发生颈淋巴结转移;③颈淋巴结清扫对胸段食管癌术后准确分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3.
【摘要】 目的 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 与病毒核酸检测在20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诊断及疗效评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南充市中心医院确诊并收治的18 例 COVID-19 患者行。将患者核酸检测结果、CT检查结果及CT 表现进行汇总,分析其在COVID-19诊断及疗效评判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18 例确诊病例中,首诊核酸检测和胸部CT检查中,核酸阳性14例(71.78%),阴性4 例;胸部CT 有肺炎表现15例(83.33%)),无肺炎表现3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二次及第三次复查时,核酸检测阳性率与CT检查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核酸检测阳性病例中,均在胸部CT上有病毒肺炎表现。CT表现为胸膜下区域见片状、絮状、结节状的渗出影,往往以双下肺为主,病灶中以磨玻璃密度影(GGO)为主要表现,危重症者GGO 大片融合及网格状改变,亦有典型的“白肺“征象。结论 CT检查不仅在早期临床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疗效的评判中也是不可替代的。因此有机的结合核酸检测及CT检查,普及胸部CT检查对COVID-19疑似患者的筛查,能够实现COVID-19防治的早发现,可有效的控制疫情的蔓延。  相似文献   
34.
目的 研究125I粒子植入或者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2例HCC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在观察组,采用125I粒子植入联合TACE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3DCRT联合TACE治疗。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和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结果 治疗后第4周时,观察组和对照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2.5%和57.5%(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1 a生存率分别为52.5%和45.0%(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1月,两组血清AFP、AFP-L3和GP73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两组白细胞降低、贫血、血小板降低和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放射性肝损伤严重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TACE治疗晚期肝癌患者短期有效,与125I粒子植入或3DCRT联合治疗可提高疗效,但联合125I粒子植入可能副反应更轻。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联合放射治疗椎体转移瘤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在2009年3月~2013年3月间收治的66例椎体转移瘤,分为3组:放射治疗组21例,总量为30Gy/2周,分10次完成;PVP治疗组20例,骨水泥(polymethyl methacrylic,PMMA)的粉液比例为1:1,灌注量为胸椎2~5ml,腰椎为3~6ml;PVP和放射治疗结合组(简称联合组)25例,放疗在PVP后第3~4天开始。结果 所有病例均按既定计划完成治疗,治疗后1d、1M、3M、6M,联合组疼痛完全缓解和显著缓解率均高于放疗组和PVP组,疼痛缓解快速、持续时间长。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放疗治疗椎体转移瘤在疼痛缓解、防止椎体塌陷及压缩性骨折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疗效肯定且严重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6.
食道癌支架治疗术的非手术操作风险13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食道癌患者行金属内支架治疗术前、术中存在的与手术操作无关的医疗风险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39例食道癌患者行金属内支架置入术的资料,总结与支架置入操作无关的非手术风险及其特点。结果 53例支架置入术时机推迟导致病变加重、体质恶化并增加手术难度和并发症风险;1例食道癌放疗后出现狭窄并食道-气管瘘患者入院当晚大出血死亡;1例患者不信任支架安全性引发非医疗性纠纷;1例食道癌放疗后食道-气管瘘患者术中因剧烈咳嗽时不慎跌落下检查床。结论食道支架置入术操作相对简便,重视术前、术中存在非手术操作的风险有助于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7.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孔琼  赵晓伟  游箭  钟立明  魏欣  胡鸿 《西部医学》2011,23(11):2246-2247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护理方法及措施。方法通过对1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前心理、饮食等方面的干预,及对术后的病情变化、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156例患者介入手术顺利,术后反应较重者31例,经积极护理治疗,29例好转出院,2例死亡。结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积极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提高治疗效果,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经皮直接穿刺椎间盘及椎旁间隙注射臭氧。结果:穿刺成功率为100%,对8例估计穿刺困难的腰5/骶1椎间盘突出穿刺路径进行术前模拟,获得较好效果。52例患者术后随访3~24个月,优27例(52%),良16例(31%),优良率达83%。结论:臭氧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强、治愈率高、并发症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腰骶椎和介入器械的虚拟三维模型在经皮腰5骶1(L5S1)椎间盘髓核切除术(PLD)术前模拟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多层螺旋CT(MSCT)获得29例患者俯卧位腰骶部的薄层扫描数据,在Mimics、3DMAX软件中重建腰椎三维结构,根据介入手术器械尺寸在3DMAX软件中建立虚拟手术器械模型,在计算机上进行L5S1椎间盘侧后方穿刺路径的术前模拟和髓核钳夹取髓核组织范围的模拟评估.结果 术前模拟评估穿刺路径显示25例可穿刺成功,4例失败;实际手术中26例穿刺成功,3例失败.实际手术中夹取髓核组织的范围与术前模拟评估的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在患者个体化骨骼模型基础上进行的穿刺模拟过程逼真可靠,对于促进椎间盘虚拟手术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个体化颅内动脉瘤及介入器械的虚拟三维模型在神经介入术前模拟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术前模拟的结果并与实际手术对比,评价在建模及模拟时间、模拟的准确性和模拟在教学培训方面的价值.结果 (1)建立个体化模型耗时较多,实用性稍差;而术前模拟耗时不多,具有实用性.(2)模拟工作角度的准确性较高(14/17);模拟插管路径(15/17)对指导术中微导管、微导丝头端合理塑形具有参考价值;模拟填塞弹簧圈及释放支架的结果与手术结果相同或相近者占76%(13/17).(3)在加强对手术意图理解价值占93%(38/41);颅内动脉瘤个体化模型建立难度较大占54%(22/41).结论 在术前模拟的操作方法、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和教学培训方面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在优化个体化颅内动脉瘤模型的建模方法方面值得进一步研究.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and pitfall of virtual three - dimensional individual cerebral aneurysm and instrument models in interventional preoperative simulation.Methods The individual simulation results of 17 patients with interventional preoperative cerebral aneurysm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actual surgery.To evaluate the value and pitfall in the time - consuming of preoperative simulation and modeling,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optimal showing angle of the aneurysm, the simulation pathway of inserting catheter,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coil and stent placement accuracy and simulation results in teaching and training were evaluated.Results (1)The practical value of establishing individual cerebral aneurysm model was not ideal because of longer time -consuming.The practical value of preoperative simulation could be accepted because of shorter time -consuming.(2)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optimal showing angle of the aneurysm had some practical value because the accuracy was high (14/17).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intubation pathway had reference value to guide a reasonable micro - catheter and micro - wire tip moulding.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packing coil and releasing stent compared with actual operation results were the same or similar (13/17).(3) Questionnaire surve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portion in enhancing comprehension of the operative intent with a high value was 38/41, the proportion of software operation method with a high difficulty in establishing individual cerebral aneurysm model was 22/41.Conclusions In aspects of operational method of preoperative simulation, the accuracy of simulation results, the teaching and staff training have better practicability.In aspects of optimizing the individual modeling method of cerebral aneurysm is worth further stud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