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26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成熟DCs固有胆碱能系统及其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成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s)是否存在非神经元性胆碱能系统及其调控机制。 方法:分离正常小鼠骨髓细胞,体外用细胞因子(IL-4, GM-CSF)诱导、分化为幼稚DCs,细菌脂多糖(LPS)刺激其成熟。光镜观察其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进行分子鉴定。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免疫荧光抗体技术、流式细胞术和RT-PCR方法检测DCs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亚单位α7(nAChR α 7)、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同时,流式细胞术检测美加明(MEC)作用于成熟DCs 12 h前后 nAChR α 7表达。 结果: 成熟DCs表达nAChR α 7、ChAT、AChE蛋白和mRNA;nAChR α 7蛋白主要分布于细胞膜,ChAT和AChE分布于细胞浆。其中AChE蛋白表达强于ChAT(P<0.05),与nAChR α 7比较有上升趋势;MEC 作用组nAChR α 7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无MEC作用组(P<0.05)。 结论:成熟DC存在固有胆碱能系统,外源性因素(美加明等)可调节其效应。DCs可能通过胆碱能系统而发挥其神经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2.
条件性免疫反应对大鼠胶原性关节炎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条件免疫反应对大鼠胶原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胶原性关节炎模型。将模型大鼠分为 5组 :条件免疫反应 (CIR)组 ,以樟脑气味为条件刺激 ,甲氨蝶呤 (MTX) 泼尼松 (Pred)为非条件刺激 ,两者结合 7次 (7天 )后可建立条件免疫反应 ,然后每日再现条件刺激 ,每周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结合 1次 ,共 4周 ;MTX Pred组 ,MTX Pred治疗 4周 ;MTX Pred减量组 ,MTX Pred治疗 7天内每天 1次 ,7天后每周 1次 ,共 4周 ;单纯闻樟脑气味组 ,单纯闻樟脑气味 4周 ;空白对照组 ,安慰剂治疗 4周。观察指标为关节炎指数评分、足掌体积、运动平衡能力、踝关节的X线改变、滑膜及肝脏病理改变。结果 :条件免疫反应组与MTX Pred组大鼠的足掌肿胀程度、滑膜炎症反应、运动功能明显改善 ,与MTX Pred减量组、单纯闻樟脑气味组相比较 ,差异显著 (均P <0 0 5 ) ,前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条件免疫反应组与MTX Pred组相比 ,肝组织损害明显减轻 (P <0 0 1)。结论 :条件免疫反应可以抑制胶原性关节炎大鼠的足掌肿胀程度、抑制滑膜炎症反应、改善运动功能、减少药物用量 ,从而减轻肝脏损害等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 观察3T3-L1成熟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状态下促酰化蛋白(acylation stimulating protein,ASP)对炎性因子(IL-6、MCP-1、MIP-1α和TNF-α)分泌水平以及炎性信号因子(JNK1、IKKβ)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 3T3-L1成熟脂肪细胞分别给予不同浓度(0、0.125、0.5、1.0mmol/L)油酸(C18∶ 1)或棕榈酸(C16∶ 0)温育过夜,诱导胰岛素抵抗,在此基础上给予ASP刺激,用ELISA测定IL-6、MCP-1、 MIP-1α和TNF-α 4种细胞炎性因子的分泌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JNK1和KKβ蛋白表达。 结果 油酸诱导的胰岛素抵抗下,ASP刺激的脂肪细胞IL-6和MCP-1的分泌水平轻度下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SP刺激的脂肪细胞MIP-1α和TNF-α的分泌水平显著下降,MIP-1α和TNF-α的分泌分别下调57%(P<0.05)和48%(P<0.05)(1.0mmol/L油酸组)。棕榈酸诱导的胰岛素抵抗下,ASP刺激的脂肪细胞IL-6分泌水平呈下降趋势,最大下调50% IL-6(P<0.05);22% MCP-1(P>0.05),35% MIP-1α(P>0.05)和38%TNF-α(P>0.05)的分泌。高浓度(1.0mmol/L) 油酸和棕榈酸诱导的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状态下,ASP刺激的炎性信号蛋白JNK1蛋白表达显著下调,分别为34%(P<0.05)和54%(P<0.01)。但IKKβ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脂肪酸诱导的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状态下,ASP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炎性因子分泌,参与调节JNK、IKK/NF-κB信号通路中重要信号分子的功能,ASP参与了脂肪细胞脂毒性-炎性反应的调控。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树突细胞(DC)白三烯B4(LTB4)-白三烯B4受体(BLT)信号通路LTB4-BLT(包括LTB4-BLT1和LTB4-BLT2)存在状态。方法分离正常小鼠骨髓细胞,体外用细胞因子(IL-4,GS-CSF)诱导、分化为DC,脂多糖(LPS)刺激其成熟。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和流式细胞术进行DC表型分子鉴定。ELISA方法检测幼稚、成熟DC培养液中LTB4含量;RT-PCR方法检测幼稚和成熟DC BLT1和BLT2 mRNA表达。结果DC培养的2、4和6 d(DC幼稚状态)及8 d(LPS刺激后DC成熟状态),培养液中LTB4含量分别为(10.667±2.394)ng/L、(7.089±1.810)ng/L、(3.222±0.995)ng/L及(14.217±3.396)ng/L。随DC分化进程,培养液中LTB4含量呈递减趋势,而成熟DC分泌LTB4含量比幼稚DC明显增高(P<0.05);RT-PCR示成熟状态和幼稚状态DC均表达BLT1和BLT2 mRNA,且成熟比幼稚状态DC mRNA表达水平增强(P<0.05)。结论DC可通过分泌LTB4和表达BLT而建立自身LTB4-BLT信号通路,为进一步研究DC LTB4-BLT1和LTB4-BLT2这2条信号通路在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5.
The present study evaluated the application of three dimensional echocardigraphy (3DE) in the diagnosis of atrial septal defect (ASD) and the measurement of its size by 3DE and compared the size with surgical findings. Two-dimensional and real-time three 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 (RT3DE) was performed in 26 patients with atrial septal defect, and the echocardiographic data were compared with the surgical finding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defect diameter by RT3DE and that measured during surgery (r=0.77, P〈0.001). The defect area changed significantly during cardiac cycle. Percentage change in defect size during cardiac cycle ranged from 6%-70%. Our study showed that the size and morphology of atrial septal defect obtained with RT3DE correlate well with surgical findings. Therefore, RT3DE is a feasible and accurate non-invasive imaging tool for assessment of atrial septal size and dynamic changes.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直立倾斜试验(HUTT)对儿童不明原因晕厥的诊断价值.方法 晕厥组为2002年1月至2008年4月在北京、湖南、湖北、上海四地晕厥门诊就诊或住院的379例不明原因晕厥患儿,其中男171例,女208例;年龄3~18岁,平均(12±3)岁.所有患儿通过常规检查仍不能明确患儿晕厥的原因时,进行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T)或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激发的倾斜试验(SNHUTT)检查.对照组为10名身体健康、无晕厥及晕厥先兆病史的正常儿童,其中男5名,女5名;年龄9~15岁,平均(11.4±2.1)岁,其心血管、神经系统、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X线胸片检查均正常;所有正常儿童均进行BHUTT或SNHUTT.结果 在379例患儿中,286例患儿为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75.5%).晕厥患儿中67例为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17.7%);157例为血管迷走性晕厥血管抑制型(41.4%);14例为血管迷走性晕厥心脏抑制型(3.7%);47例为血管迷走性晕厥混合型(12.4%);1例患儿为直立性低血压(0.3%);93例患儿仍为不明原因晕厥(24.5%).在晕厥组和对照组中,BHUTr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55.9%和0,SNHUTT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75.5%和20.0%.BHUTT阳性患者在BHUTT过程中出现阳性反应的时间平均为(16±12)min,阳性反应出现时的体位均为倾斜60°体位;SNHUTT阳性患儿在SNHUTT过程中出现阳性反应的时间平均为(6±4)min,阳性反应出现时的体位均为倾斜60°体位并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结论 应用HUTT可较好地、客观地对儿童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进行诊断,SNHUTT具有较高的诊断阳性率,明显提高了BHUTT的诊断阳性率,且阳性反应时间明显低于BHUTT.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内科病人383例为观察组,在住院期间实施舒适护理,包括环境舒适、体位舒适、生活舒适、疼痛护理、心理舒适、社会舒适、精神舒适和护理技术舒适:对照组331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住院病人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住院病人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舒适护理应用于内科病房可以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减少住院天数及费用、提高病人的康复质量。  相似文献   
68.
扩张型心肌病是以左心室扩张伴收缩功能障碍为特征的心脏疾病,其病因尚不完全明确,是儿童和青少年心源性猝死的最常见病因.患儿有恶性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倾向,易发生心脏性猝死,如何合理治疗、提高患儿成活率和生活质量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9.
川崎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症(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MCLS),是一种以全身非特异性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热性出疹性疾病。1967年由日本川崎富作首次完整描述和报告。该病在亚洲人群中的发病率最高,但可发生于全世界各个种族的儿童。  相似文献   
70.
目的 通过兔急性失血建立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模型,研究其血浆肾上腺素(AD)、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内皮素(ET-1)的变化,进一步了解VVS的发病机制.方法 取幼年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2只,通过股动脉放血建立VVS模型.使用50 mL注射器以5 mL/min速度抽血,连续监测其血压、心率,直至血压显著降低,神志丧失或抽搐.采用BL-420E+生物机能实验仪器监测,分别于静止后5 min(T1),放血中升压最快点后1 min(T2),降压最快点后1 min(T3),呼吸、心跳消失或抽搐(T4)共取4次血样.比较各时间点兔血中AD、NE、5-HT、ET-1水平,并观察模型兔的最终状态.应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放血过程中各神经体液因子水平均呈上升趋势;在T2时,AD、NE、ET-1-水平均明显升高(Pa<0.01);在T3、T4时5-HT水平明显升高(T3 vs T1 P<0.01,T4 vs T3 P<0.01).实验结束时10只兔(83%)出现抽搐,最终血压、心率消失死亡.结论 AD、NE、5-HT、ET-1等神经体液因子可能介导VVS的发病机制,为VVS的临床治疗和预防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