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0篇 |
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39篇 |
内科学 | 4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42篇 |
预防医学 | 8篇 |
药学 | 18篇 |
中国医学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5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1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4篇 |
199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曲霉菌喉气管支气管炎临床少见,我科收治1例,笔者总结了这一病例的诊治经过,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期引起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和加强对此病的关注。1病例报告患者,男,44岁。因"咳嗽、咳痰10d,声嘶、发 相似文献
42.
43.
目的:通过骨折不愈合动物模型检测其外周血中PBMSCs的变化规律,深入研究骨折不愈合与PBMSCs的关系。方法:采集大鼠和人类的外周血进行PBMSCs和BMMSCs的细胞培养和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CD44+。结果:大鼠的单核细胞在人类BMMSCs在旋转生物反应器培养基在生物反应器中培养8d后,BMMSCs的细胞总数、CD34-CD44+和CD34+CD45+细胞分别较接种起始数量增加了9、29和8倍。结论:本文初步实验和已有研究证据证实在人、大鼠体内存在循环干细胞(PBMSCs),此类细胞可在体内或体外进行功能性成骨分化,测定循环间充质干细胞(PBMSCs)的量值变化来预测和早期诊断骨折不愈合的新方法和新标准。 相似文献
44.
作者对32例实体瘤骨转移瘤引起疼痛患者用153Sm-EDTMP(乙二胺四甲基膦酸)联合搏宁(帕米磷酸二钠)治疗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止痛总有效率达96.9%,疗效持续时间为16 3±12.2周,毒副作用主要为白细胞及血小板数降低(P<0.01)、发热、暂时性骨疼痛加剧.针对毒副作用,强调做好心理、防止感染和出血、发热及疼痛护理,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5.
晚期癌预后极差,常以联合方案化疗为主。由于抗药性的问题,相当部分患的癌灶自始至终对抗癌药物根本不起效应,即使原来对化疗药物敏感的患,经3—4个疗程的化疗后,大多数都产生了耐药性。中药抗癌治疗的研究近年发展比较快,主要用于放、化疗不敏感的晚期患,或用于正规联合方案化疗后控制癌灶的交化,从而达到延长患生存 相似文献
46.
<正> 我室于2000年2月从一患者血液和胆汁引流液中培养出同一种细菌,经鉴定为耐特丽西蒂西菌。现报告如下。 1.病例摘要 患者男,65岁。因上腹持续性疼痛,伴畏寒发热5天来我院就诊。查体:体温38℃,急性痛苦病容,上腹持续疼痛,神志恍惚,恶心呕吐,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B超示肝内外胆管结石并胆管扩张,胆囊结石并感染。血液检查:WBC 16.5×10~9/L,N0.90,L0.10,尿液呈 相似文献
47.
摘要:目的 研究体外膈肌和腹肌联合刺激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2017版(GOLD 2017)”标准确诊的COPD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96例稳定期COPD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50%预计值,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药物治疗组(n=32)、单独膈肌刺激组(膈肌刺激组,n=34)以及膈肌、腹肌联合刺激组(联合刺激组,n=30)。药物治疗组采用一般呼吸锻炼、健康教育及常规药物治疗,膈肌刺激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体外膈肌起搏器刺激治疗,而联合刺激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进行对膈肌、腹肌的联合刺激治疗,电刺激强度为40 Hz,治疗时间30 min,治疗周期20 d。20 d后对患者肺功能FEV1、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呼气峰流速(PEF)、6 分钟步行距离(6MWD)及双侧膈肌活动度等指标进行监测。结果 联合刺激组双侧膈肌活动度大于其他2组(P<0.05),膈肌刺激组膈肌活动度亦大于药物治疗组(P<0.05)。联合刺激组患者FEV1、FVC、MVV、PEF和6MWD均优于其他2组(P<0.05),且膈肌刺激组患者此5项指标亦优于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 对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体外膈肌和腹肌联合刺激,可以作为一种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8.
目的 分析和评价实施鼻出血临床路径管理的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选择成都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7月入院的214例鼻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进行常规诊疗的116例为对照组,进行鼻出血临床路径管理的98例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住院总费用、药费、耗材费用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11、-2.172、-2.014、-3.793,P=0.036、0.031、0.045、<0.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98%)高于对照组(9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3,P=0.03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0,P=0.458)。结论 鼻出血临床路径管理可以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成本、提高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人鼻黏膜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及传代方法。方法取鼻内镜下行鼻中隔手术时切除的正常下鼻甲黏膜。以DMEM/F12培养基及Keratinocyte SFM(K SFM)培基先后培养及传代,同时培养鼻咽上皮细胞NP69作参照。于倒置显微镜下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以台盼蓝染色观察细胞活力,免疫细胞化学进行上皮细胞鉴定。结果鼻黏膜上皮细胞呈鹅卵石样生长,传代后形态一致性提高,细胞活力达88.1%,纯度达92.97%,免疫组织化学证实为上皮细胞。结论此方法培养的鼻黏膜上皮细胞活力及纯度高,并可进行一定程度的传代,是获得人鼻黏膜上皮细胞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