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9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临床医学 | 34篇 |
内科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外科学 | 39篇 |
综合类 | 9篇 |
预防医学 | 6篇 |
药学 | 10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5篇 |
2000年 | 6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2.
改良椎旁阻滞与硬膜外阻滞治疗腰腿痛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改良椎旁神经阻滞法(IPB)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PLD)所致腰腿 痛。方法:将120例PLD病人的随机分成A、B两组,A组(n=70)采用IPB,B组(n=50)采用硬膜外阻滞(EDB),两组用药相同,结果:A、B两组治疗效果相似(P〉0.05),但A组治疗后即时的行走不便和血压波动的发生率将较B组明显为低(P〈0.001),结论:IPB可作为临床上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腰腿痛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3.
94.
体外膜肺氧合辅助下序贯式双肺移植的麻醉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下序贯式双肺移植的麻醉处理及术中运用ECMO支持的经验.方法 8例终末期肺病患者术前进行了充分的调整和准备,手术均为双侧前胸切口序贯式双肺移植.麻醉诱导常规采用咪唑安定、芬太尼、依托咪酯及维库溴铵诱导,肌肉松弛后行气管内插管;术中麻醉维持以静脉持续泵注丙泊酚和维库溴铵,间断静注芬太尼.术中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根据血气指标及生命体征调节机械通气参数,必要时行手控通气.所有患者于麻醉诱导后进行股动、静脉穿刺置管,并给予ECMO辅助,转流期间维持激活凝血时间(ACT)160~200s,血流量1.8~2.5 L·m-2·min-1.结果 所有患者在麻醉诱导机械通气下生命体征平稳,手术过程顺利.结论 ECMO是双肺移植术中心肺辅助的有效手段,可提高肺移植手术的麻醉成功率. 相似文献
95.
96.
97.
术中听觉诱发电位指数监测对老年患者七氟烷麻醉术后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老年人由于全身各系统功能减退,对麻醉药物的敏感性增高,代谢降低,术中易发生麻醉过深或过浅,而术后又易发生苏醒延迟[1].本研究旨在观察术中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监测对老年患者七氟烷麻醉术后恢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McCoy喉镜联合纤维光导支气管镜(FOB)经鼻气管插管在全身麻醉诱导后困难气管插管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ASAⅠ或Ⅱ级全身麻醉诱导后McCoy喉镜窥喉不能看见声门任何部分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n=20):FOB经鼻插管组(对照组)和McCoy喉镜联合FOB经鼻插管组(研究组)。观察并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T0,基础值)、首次插管前(T1)、插管成功即刻(T2)和插管成功后1min(T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统计两种方法插管一次成功率、多次成功率、插管耗时和插管并发症。结果:T0、T1、T2、T3等时点两组间SBP、DBP和HR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一次成功率研究组(100%)高于对照组(75%)(P<0.05),多次成功率均为100%;插管耗时研究组(103±25)s较对照组(178±47)s短(P<0.05),两组间插管并发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Coy喉镜联合FOB经鼻气管插管成功率高,耗时短,可作为全麻诱导后困难插管时插管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艾贝宁(国产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XM)预输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及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患有原发性高血压Ⅰ~Ⅱ期,属ASAⅡ或Ⅲ级拟在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术前规则服用抗高血压药将血压控制在140~160/80~90mmHg。随机分为D组(DXM组)及C组(对照组),各20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前静脉微泵输注DXM1μg/kg或等量生理盐水,输注时间10min。观察给药前、全麻诱导前、气管插管前、插管即刻、插管后1、3min患者的桡动脉收缩压(SAP)、舒张压(DAP)及心率(HR)。结果:全麻诱导前,与预输注前比较,D组SAP、DAP及HR均下降,其中HR下降显著(P<0.05);全麻诱导时,两组患者SAP、DAP及HR均下降,但C组SAP、DAP下降较D组明显(P<0.05),而D组HR下降较C组明显(P<0.05)。气管插管即刻及插管后1、3min,两组患者SAP、DAP及HR均上升,上升程度C组较D组明显(P<0.05),其中HR明显超过诱导前(P<0.05)。结论:全麻诱导前静脉输注DXM可有效减少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及气管插管期间的血流动力学波动,且该方法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0.
老年病人硬膜外阻滞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老年病人硬膜外阻滞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32例择期腹部手术老年病人,分为硬膜外阻滞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组(GE组)和单纯丙泊酚靶控输注组(G组),每组各16例。GE组于T8~9间隙硬膜外穿刺后注入1%利多卡因8~10mL,麻醉平面满意后开始全麻诱导。全麻诱导均予丙泊酚靶控输注,血浆靶浓度设定为2.5μg/mL。分别监测和记录入室后(t0)、诱导前(t1)、插管前(t2)、插管后即刻(t3)及插管后3min(t4)时的MAP及HR,记录病人意识消失的时间及意识消失时的丙泊酚靶控输注效应部位浓度。结果:GE组MAP、HR较G组稳定,t1时GE组MAP下降明显,t2时两组MAP和HR均明显降低,t3时G组MAP和HR有明显升高,而GE组较平稳,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GE组病人意识消失所需的时间明显比G组短,意识消失时的丙泊酚效应部位浓度也明显比G组低(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老年病人全麻诱导可有效抑制气管插管的不良应激反应,能维持循环功能相对稳定。[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