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5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1994~1996年用点滴法测试家蝇对7种杀虫剂的抗性。结果表明我市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及有机磷类杀虫剂抗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尤以1995年增长明显。  相似文献   
42.
武汉市蚊虫抗药性首次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合理使用杀虫剂,笔者1998年测试了武汉市致倦库蚊对4种杀虫剂的抗药性。1材料与方法1.1致倦库蚊幼虫在中山公园采集致倦库蚊卵块,带回实验室饲养到Ⅲ龄末至Ⅳ龄初供试。1.2标准杀虫剂溴氰菊酯(1%)、二氯苯醚菊酯(1%)、敌敌畏(1%)、三氯杀虫酯...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大鼠离体心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滞留率的影响。方法取20只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麻醉无菌条件下取股骨和胫骨,用DMEM培养基缓慢冲洗骨髓腔,离心收集细胞,接种到DMEM培养基原代培养,取传代3代后的BMSCs。另取10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灌注BMSCs组、正常灌注BMSCs+VEGF组、缺血再灌注BMSCs组、缺血再灌注BMSCs+VEGF组,每组25只。正常灌注BMSCs组大鼠建立心脏离体灌注模型,灌注1×106/mL BMSCs细胞1mL,停2min后重新灌注,于5、10、30、60、120min时间点收集从心脏流出的灌注液,每个时间点5只。正常灌注BMSCs+VEGF组大鼠灌注BMSCs前预先向心脏注入浓度1000μmol/L的VEGF 1mL,其他实验步骤与正常灌注BMSCs组相同。缺血再灌注BMSCs组大鼠建立心脏离体灌注模型,待心脏稳定搏动15min后,关闭灌注系统使心肌缺血30min,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其他实验步骤与正常灌注BMSCs组相同。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大鼠高体心脏不同时间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滞留率。结果正常灌注BMSCs组大鼠5、15、30、60、120min时间点之间平均BMSCs滞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再灌注BMSCs组大鼠5、15、30、60、120min时间点平均BMSCs滞留率均高于正常灌注BMSCs组[(36.96±4.79)%比(16.32±3.84)%、(35.88±4.76)%比(14.02±5.23)%、(28.05±3.46)%比(12.48±3.46)%、(27.04±6.35)%比(12.42±3.61)%、(27.06±5.84)%比(12.42±3.49)%,P均0.05];与正常灌注BMSCs+VEGF组比较,缺血再灌注BMSCs+VEGF组平均BMSCs滞留率明显增加[(41.46±5.88)%比(19.38±4.66)%、(37.82±5.74)比(19.54±5.11)%、(32.82±3.53)比(16.68±2.64)%、(33.24±6.19)比(16.06±2.12)%、(31.60±3.24)比(15.60±2.00)%,P均0.05);正常灌注BMSCs+VEGF组与正常灌注BMSCs组同时间点平均BMSCs滞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再灌注BMSCs+VEGF组与缺血再灌注BMSCs组同时间点平均BMSCs滞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再灌注可显著增加大鼠离体心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滞留率;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其无明显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44.
目的分析2004-2009年武汉市甲、戊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情况和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09年武汉市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报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Pearson列联系数、集中度M值。结果 2004-2009年武汉市报告甲肝1 376例、戊肝4 044例,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2.81/10万和8.25/10万。甲肝发病率较低,呈逐年下降趋势;戊肝发病率较高,有下降趋势。甲肝和戊肝呈常年散发,无明显季节性分布。年平均发病率方面,甲肝中心城区低于远城区,戊肝中心城区高于远城区(均有P<0.001);甲肝、戊肝发病率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甲肝:χ2=282.85,P<0.001,r=0.28,P<0.001;戊肝:χ2=320.37,P<0.001,r=0.30,P<0.001),50~79岁较高,男性高于女性(P<0.001)。职业分布上,甲肝以农民为主,占31.32%;戊肝以离退休人员为主,占29.35%。结论武汉市近年来甲肝发病率较低,且呈逐年下降趋势,远城区是高发区;戊肝发病率较高,中心城区是高发区。男性、50岁以上老年人是甲、戊肝发病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芹菜素促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后大鼠脑缺血半暗带血管生成和神经再生的作用,以及是否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有关。方法:将144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7、S14)、模型组(M7、M14)、芹菜素模型组(AM7、AM14)和芹菜素+VEGF受体(VEGF-R)抑制剂模型组(AIM7、AIM14)。构建MCAO模型后,采用改良神经行为学评分(mNSS)和TTC染色评估神经功能和脑梗死体积,采用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评估脑缺血半暗带中VEGF表达水平以及血管生成和新生神经元的变化。结果:与S组比较,M组、AM组和AIM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行为学异常和白色梗死灶,AM组较同期M组的mNSS评分降低、脑梗死体积减小(P<0.05);缺血半暗带AM组与同期M组比较VEGF表达增加(P<0.01),AM7组较M7组的脑微血管密度增高(P<0.05);AM7组BrdU/Nestin和AM14组BrdU/NeuN的双标阳性细胞数目均较同期M组明显升高(P<0.01);但VEGF-R抑制剂均可下调芹菜素的上述作用。结论:芹菜素可...  相似文献   
46.
本文对武汉市1994~1995年鼠密度监测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1995年与1994年相比,全年平均密度下降了14.32%;郊县鼠密度大于城区鼠密度;城区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郊县褐家鼠与小家鼠各占40%;鼠密度在春、秋两季达到峰值,呈双峰型。  相似文献   
47.
胡权 《现代保健》2011,(11):36-37
目的 探讨麝香保心丸与银杏叶片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麝香保心丸组60例,银杏叶片组60例.结果 两药均可改善冠心病心绞痛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91.7%和90.0%,无明显差异;血脂降低总有效率分别为88.3%和91.7%,两组亦无显著差异.结论 两药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48.
目的:通过对进行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急性胰腺炎中西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5年-2008年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72例,所选病例均符合(《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中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结果:观察组治愈30例(83.33%),有效5例(13.89%),总有效率为97.22%,与对照组相比,治愈率、总有效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痛和恶心呕吐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血白细胞、血和尿淀粉沉淀恢复时间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西医结合中药治疗,能够提高急性胰腺炎的治愈率,能够有效减少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消失时间,且能加速患者血、尿淀粉沉淀的恢复时间,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9.
麻疹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传染性极强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麻疹病毒只有1个血清型,抗原性稳定,人感染后可产生持久的免疫力,而人是唯一宿主,且有安全有效的疫苗加以预防[1,2].基于麻疹的以上特点,要完成消除麻疹这个目标在相当大程度上就要依靠疫苗,而对冷链系统的监测和管理是保证疫苗、菌苗质量,做好免疫预防工作的重要环节[3].为了解武汉市麻疹疫苗冷链各环节的情况,评价冷链运转质量,对武汉市麻疹疫苗冷链系统运转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