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37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研究内源性大麻素(AEA)以脂质为基础的信号途径对肝癌细胞株HepG2的作用机制,探讨AEA在肝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免疫荧光检测脂肪酸水解酶、大麻素受体(CB)1和CB2在胎肝细胞株L02和肝癌细胞株HepG2中的定位.以不同浓度的AEA及膜胆固醇耗竭剂甲基-β-环糊精(MCD)处理,分为AEA 10 μmol/L组、AEA 20 μmol/L组、AEA40 μmol/L组,MCD 10 mmol/L+AEA 10 μmol/L组、MCD 10 mmol/L+AEA 20 μmol/L组和MCD 10 mmol/L+AEA 40 μmol/L组,分别孵育L02细胞和HepG2细胞,流式细胞术碘化丙啶单染法检测细胞的坏死率.Western Blot检测L02和HepG2细胞中脂肪酸水解酶、CB1和CB2的蛋白表达及其下游信号通路磷酸化P38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和磷酸化c-Jun氨基端激酶(P-JNK)的表达变化.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AEA可有效地导致肝癌细胞坏死,以浓度为AEA 40 μmol/L组达到最大效应,F=108.59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D 10mmol/L预孵育后的HepG2细胞坏死率在AEA 10 μmol/L组、AEA 20 μmol/L组和AEA 40 μmol/L组分别为7.83%±2.13%,16.30%±0.94%,43.09%±5.10%,MCD处理前AEA 10 μmol/L组、AEA 20 μmol/L组、AEA 40 μmol/L组分别为13.64%±1.69%、20.28%±0.91%,52.71%±4.29%,处理前后比较,t值分别为3.702,5.274和3.503,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时,AEA能激活HepG2细胞中P38 MAPK和JNK,以AEA 40 μmol/L组作用明显,F值分别为11.908和26.054,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CD作用前p-P38 MAPK和p-JNK/β-肌动蛋白灰度值分别为1.63±0.06,1.60±0.31,MCD作用后p-P38 MAPK/β-肌动蛋白、p-JNK灰度值分别为1.14±0.01、1.17±0.29,作用前后相比,t值分别为2.801和12.829,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EA可以有效地导致HepG2细胞坏死而对L02细胞无影响,AEA激活了HepG2细胞p-P38 MAPK和P-JNK相关信号传导途径,且此过程与脂筏有关.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伴有不同程度骨缺损的单牙缺失区引导的再生骨对种植修复体周围牙龈形态美学的影响.方法 对53例单牙缺失伴有不同程度牙槽骨缺损的患者进行标准牙种植手术,同期应用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行骨引导再生术(GBR),观察引导再生骨的形成情况.在修复即刻、修复后3、6个月时,对种植体顶骨缘吸收和种植修复体周围牙龈形态、龈缘水平、牙龈质地、龈乳头结构和龈缘出血状况的变化进行评价.结果 引导的再生骨充满骨缺损,骨质良好.在修复后6个月,4例出现种植体顶边缘骨吸收超过1个螺纹,与骨缺损类型无关.随功能负重时间延长,种植修复体牙龈美学效果改善明显,但牙龈形态和龈乳头结构不完整在骨缺损较大病例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小型骨缺损病例.结论 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具有良好的引导骨再生作用,充足的引导再生骨是维持种植修复体周围牙龈正常形态结构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33.
我院作为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抗肿瘤药物的使用在药物总体使用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本调查对我院2002至2006年抗肿瘤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对抗肿瘤药物品种、类别在临床应用中的地位和产生的费用进行统计分析,为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和管理提供参考,并根据临床应用的特点提出以疗程为单位计算抗肿瘤药物的使用频度。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去甲基化药物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生长的影响以及对具有促凋亡作用的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因子相关因子1(XAF1)的基因表达和甲基化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5-Aza-CdR处理SMMC7721细胞后,RT-PCR法检测XAF1 mRNA的变化,MSP检测XAF1基因甲基化的变化,用MTT法检测5-Aza-CdR对SMMC7721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SMMC7721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结果 经过5、10μmol/L 5-Aza-CdR处理后,RT-PCR检测显示,SMMC7721中XAF1mRNA表达比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是P=0.034,P=0.002).MSP检测结果XAF1的甲基化得到了逆转.用1、5、10μmol/L的5-Aza-CdR处理SMMC7721细胞24、48、72 h后,MTT检测到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各药物浓度处理72 h后凋亡率均明显增加,5、10μmol/L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23±0.92)%、(12.62±1.30)%,与对照组(3.53±0.4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是P=0.013,P=0.001).其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结论 5-Aza-CdR抑制SMMC7721细胞的生长,使XAF1基因异常甲基化状态得到逆转,XAF1基因转录水平上调,为其应用于肝癌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5.
腮腺切除术后面神经功能损伤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分析腮腺切除术后面神经功能损伤的发生率及其与腮腺切除的范围、病理诊断及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 对 16 4例腮腺区病损的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 4例治疗手术中 ,有 85例术后出现面神经功能损害 ,约占 5 1.8%。良性病损术后多为暂时性面神经损伤 ;恶性病损 ,由于采用切除受累神经分支术式 ,术后面神经损伤多为永久性的。结论 面神经受损的危险性与手术切除范围、疾病性质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36.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2~2004年抗感染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为肿瘤医院抗感染药物的药事管理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肿瘤医院2002~2004年抗感染药物种类、用量、金额和用药频度等进行归类、统计、比较和分析。结果:本院抗感染药物用量较大,其中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和洁霉素类年用药金额比例占前4位。用药频度以头孢唑啉钠、甲硝唑、头孢曲松钠列前3位。结论:本院抗感染药物的使用呈现与肿瘤专科相应的特点,抗感染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37.
目的克隆小鼠γ-干扰素(γ-IFN)基因,构建并鉴定小鼠γ-干扰素真核表达质粒.方法从BALB/c小鼠脾脏提取总RNA,用RT-PCR方法扩增出小鼠γ-干扰素基因, 分别用EcoRⅠ、BamHⅠ双酶切扩增片段和pcDNA3.1(-),定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构建成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γ-IFN.转化产物通过PCR扩增筛选,双酶切鉴定;阳性克隆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RT-PCR产物电泳可见一约500bp大小目的片段.PCR和双酶切电泳结果均证实已插入约500bp的γ-IFN基因片段;阳性克隆测序结果表明克隆的小鼠γ-干扰素基因完全正确.结论成功构建了小鼠γ-干扰素真核表达质粒,为进一步气道内实施哮喘小鼠基因治疗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8.
博济医院的第一位女医生赖玛西,自1882年受美国长老会派遣,在广州工作服务了46年,先后担任嘉约翰医生的女助手和受聘为博济医院女病房的女医生。她利用近代的医学理念和治疗手段,有效改善了广州的妇女儿童医疗条件,成为在中国传播新法接生的先驱;开办了中国最早的盲童学校,编创了中国第一套点状盲文识别系统,为盲童提供西式教育和人文关怀,发挥了积极的社会救助作用;其职业生涯较好地融入晚清广州的社会生活,在救治病人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9.
维生素D_3微囊的制备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维生素D3微囊并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微囊;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D3含量。结果:所制微囊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103.9±26.2)μm,包封率(90.8±2.68)%;维生素D3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1~1.0μg.mL-1(r=0.9993),平均回收率为98.65%,45min溶出度为75%以上。结论:该法成功制得维生素D3微囊,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40.
目的 观察端粒长度变化在涎腺肿瘤形成及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Southern杂交技术对11例正常涎腺组织,15例良性涎腺肿瘤,18例恶性涎腺肿瘤的端粒长度进行测量。结果 良性及恶性涎腺肿瘤的平均TRF(tern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明显比正常涎腺的平均TRF短,且有显著性差异。良性与恶性涎腺肿瘤的平均TRF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端粒的异常状态参与涎腺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