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009篇 |
免费 | 851篇 |
国内免费 | 51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95篇 |
儿科学 | 208篇 |
妇产科学 | 87篇 |
基础医学 | 532篇 |
口腔科学 | 67篇 |
临床医学 | 1897篇 |
内科学 | 1036篇 |
皮肤病学 | 96篇 |
神经病学 | 425篇 |
特种医学 | 78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971篇 |
综合类 | 3872篇 |
预防医学 | 1780篇 |
眼科学 | 101篇 |
药学 | 1625篇 |
15篇 | |
中国医学 | 1414篇 |
肿瘤学 | 36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5篇 |
2023年 | 275篇 |
2022年 | 336篇 |
2021年 | 429篇 |
2020年 | 404篇 |
2019年 | 323篇 |
2018年 | 348篇 |
2017年 | 242篇 |
2016年 | 289篇 |
2015年 | 279篇 |
2014年 | 816篇 |
2013年 | 602篇 |
2012年 | 635篇 |
2011年 | 687篇 |
2010年 | 693篇 |
2009年 | 715篇 |
2008年 | 743篇 |
2007年 | 784篇 |
2006年 | 697篇 |
2005年 | 780篇 |
2004年 | 688篇 |
2003年 | 636篇 |
2002年 | 376篇 |
2001年 | 382篇 |
2000年 | 363篇 |
1999年 | 442篇 |
1998年 | 352篇 |
1997年 | 343篇 |
1996年 | 306篇 |
1995年 | 251篇 |
1994年 | 178篇 |
1993年 | 139篇 |
1992年 | 124篇 |
1991年 | 120篇 |
1990年 | 88篇 |
1989年 | 59篇 |
1988年 | 61篇 |
1987年 | 38篇 |
1986年 | 40篇 |
1985年 | 17篇 |
1984年 | 23篇 |
1983年 | 28篇 |
1982年 | 28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15篇 |
1979年 | 6篇 |
1965年 | 3篇 |
1961年 | 3篇 |
1960年 | 6篇 |
1956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993.
目的通过墨兰"原球茎"结构的研究,为中国兰的快速培养提供依据.方法取墨兰组织培养中产生的不同发育阶段的"原球茎"进行外部形态观察,拍照,并制成切片,对其生长、发育和内部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本实验通过对墨兰(Cymidium sinense)组织培养中"原球茎"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的观察、比较发现,组织培养中产生的球状突起("原球茎")和根状茎("丛生型原球茎")虽外形差别显著,但内部结构却都具有双子叶植物根的特征.芽可以在球状突起、根状茎节部、和根状茎的顶端发生.芽的顶端分生组织与随后产生的根的分生组织共同构成胚状结构,与单子叶植物种子胚相似.结论墨兰组织培养中先后产生的球状突起和根状茎为典型的营养繁殖器官,可称之为球状-根状茎.此外,实验中还观察到芽的幼叶中有含有草酸钙针晶的异细胞.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完全缓解期骨髓白血病细胞的临床意义进行较深入的研究。方法:对27 例ALL患者治疗前后的骨髓进行细致的形态学分析,并对白血病细胞的消长进行跟踪研究。结果:诱导缓解结束后15 d 复查骨髓判断疗效较为准确。第1 次确定完全缓解时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与持续完全缓解时间呈负相关。缓解期白血病细胞比例轻度增高者如治疗及时,部分仍可恢复缓解。结论:对ALL的完全缓解标准应从严掌握。原幼淋巴细胞达5% ~20% 时,可判断为复发趋势。识别及监测缓解期骨髓白血病细胞对维持完全缓解、延长生存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5.
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Monosialoganglioside,GM1)近几年用于治疗急慢性脊髓损伤、脑挫裂伤、脑水肿、脑缺血和帕金森病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性疾病,取得了良好疗效。用药途径为静脉、肌内和腹腔注射,但由于GM1价格昂贵,因而限制了其广泛应用。为了提高脑组织损伤灶局部GM1的浓度而更有效地发挥其对脑损伤后细胞的治疗作用,促进神经系统解剖和功能的恢复,同时减少GM1的用量,作者进行了经颈内动脉途径注射GM1治疗脑损伤的实验研究。健康家兔18只,体重18~28kg,平均(251±028)kg。随机平均分为A、B、C3组,每… 相似文献
996.
复合法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建立一种类似人类溃疡性结肠炎(UC)特点的动物模型,将60只封闭群健康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造模,每组20只,A组应用2,4-二硝基氯苯(DNCB)和乙酸复合法,B组单纯应用DNCB,C组单纯应用乙酸,对3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病程:A组大于16周,B组2周,C组8周;免疫学反应:造模前及造模完成后1周CD4+CD29+细胞A组为5.01±2.01%,11.17±2.18%,P<0.01;B组为4.96±1.87%,10.98±2.87%,P<0.01;C组为4.93±1.96%,5.06±2.03%,P>0.05;病理学改变:3种方法均可产生粘膜溃疡、炎性细胞浸润、隐窝脓肿等UC组织学特征;症状:3种方法均可造成大鼠腹泻、粘法血便等UC症状。结论:复合法大鼠UC模型既克服了DNCB病程短、自愈性强的缺点,也克服了乙酸法不具有免疫反应模型特征的缺点,又同时保留了二者症状、组织学改变与人类UC相似的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新的UC模型。 相似文献
997.
牙周炎是牙缺失的主要因素,其病理过程主要是牙周组织炎症、牙周韧带丧失、牙槽骨吸收。我们应用消炎痛治疗牙周炎27例,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993年4月~1998年10月我院诊治牙周炎患者51例,患牙306颗。男性29例,女性22例,年龄35~50岁。分为观察组27例,对照组24例。2 治疗方法51例均行患牙洁刮治,观察组口服甲硝唑+消炎痛,对照组只服甲硝唑。服用方法:甲硝唑0.4g/次,3/d,5d/周;消炎痛25mg/次,2/d,5d/周;10d为一疗程。两组均在初诊、治… 相似文献
998.
999.
目的阐述2004—2005年广东省第3次死因回顾调查样本代表性与数据质量,为资料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广东省13个县(市、区)2004-2005年全部死亡人群进行回顾调查,依据人口学特征、拟舍优度检验、玛叶指数等对2004-2005年广东省第3次死因回顾调查样本(其中12个调查点数据)的代表性进行评价,从死因诊断依据、死亡率、死因编码质量等方面评价数据质量。结果本次调查覆盖全省12个市、县(区)共758.5472万人口,无论是年龄构成还是性别比、地域和社会经济等指标统计学检验,还是年龄构成的拟合优度检验,调查样本与2000年广东省人口普查户籍人口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选取调查样本10—69岁和20~79岁2个年龄组样本,计算玛叶指数为3.59,说明调查样本人口数据无年龄偏好。本次调查地区共收集2004-2005年12个调查点死亡个案99919例,平均粗死亡率为658.6/10万,10个调查点粗死亡率符合质控要求,婴儿死亡率为6.7%。,全部死亡个案的死因最高诊断单位以县及以上医疗机构为主,达62.48%,死因最高诊断依据以临床+理化和临床诊断为主,合占85.93%;其中死于恶性肿瘤个案的诊断单位以县及以上医疗机构诊断比例最高,达89.33%,诊断依据以尸检、病理、手术和临床+理化等合计比例达83.76%。全部调查个案的编码总体准确率达96.07%,死因不明率为1.89%,死因不准确率为1.56%,死因错误率为0.48%。结论2004—2005年广东省第3次死因回顾调查样本代表性良好,调查结果可代表全省情况,调查过程质控严格,数据完整性、可靠性和准确性指标均符合质控要求,数据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