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8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9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研究胆管上皮细胞(biliary epithelia cells,BECs)增生在胆管结扎(bile duct ligation,BDL)大鼠胆汁性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BDL的方法制作大鼠胆汁性肝纤维化模型,5周后杀鼠取材,观察内容包括大鼠血清总胆红素(TBlL)、总胆汁酸(TBA),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观测Ⅰ型胶原(Col Ⅰ)、Ⅳ型胶原(Col Ⅳ)、层粘蛋白(LN)、纤连蛋白(F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肝组织片激光显微切割(LCM)获取BECs,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ECs表达Procollagen α1(Ⅳ)、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PDGF-B)、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结果 1、胆管结扎模型大鼠血清TBiL和TBA含量均值分别为假手术组大鼠的22倍和3倍(P<0.01);模型组大鼠肝组织Hyp含量是假手术组的4倍(P<0.01);2、模型组大鼠BECs增生非常显著,肝实质细胞比例显著减少;3、模型组大鼠在增生胆管周围的LM表达显著增加;FN不但在肝窦内有阳性染色,还强烈地表达于增生的胆管周围;肝窦壁的Col Ⅰ阳性染色增强,增殖的BECs周围未见明显阳性染色;肝窦壁ColⅣ表达未见明显变化,但强烈表达于增殖的BECs周围的基底膜上;α-SMA阳性染色见于汇管区周围的肌成纤维细胞上,且这些肌成纤维细胞常常围绕在增生的胆管上皮细胞周围.4、模型组大鼠BECs的Procol α1(Ⅳ)、PDGF-B、TGF-β1及CTGF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增加(与假手术组比较,均为P<0.001).结论 BECs增生是BDL大鼠胆汁性肝纤维化的启动因素和中心病理环节,抑制胆管上皮细胞的异常增生及其细胞生物学病理变化应是抗胆汁性肝纤维化治疗学研究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22.
第16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于2007年8月16-18日在浙江省宁波市顺利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主办,由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宁波市肝病医院承办。大会共有参会论文267篇,其中大会专题报告12篇,大会报告16篇,壁报交流  相似文献   
23.
丹酚酸B对转化生长因子β1促肝星状细胞分泌胶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丹酚酸B(SA—B)对肝星状细胞(HSC)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TGFβ1促HSC分泌胶原的影响。方法 用ELISA法测定培养4d的原代与传代HSC的TGFβ1分泌量;添加TGFβ1于原代HSC中温育24h后,[^3H]脯氨酸掺人与胶原酶消化法观察TGFβ1促进HSC分泌胶原的作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HSCⅠ型胶原的表达;添加SA—B,观察对上述实验的干预。结果 传代HSC分泌TGFβ1的量明显高于原代HSC;添加SA—B后,对原代HSC的TGFβ1分泌量无明显影响,而传代HSC的TGFβ1分泌量显著减少。TGFβ1可显著促进HSC胶原的分泌和I型胶原的表达,而SA—B可拮抗TGFβ1的效应。结论 SA—B可抑制传代HSC的TGFβ1分泌与减弱TGFβ1促HSC胶原的合成,这两个环节可能是SA—B抗肝纤维化的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4.
胰岛素抵抗的中医病机证候特点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指机体组织或靶细胞对胰岛素作用缺乏正常反应,其敏感性或(和)反应性降低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IR以及由此引起的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与人群中2型糖尿病、肥胖、高血压和冠心病等疾病的高发生率密切相关[1,2].1988年Reaven[3]将IR及与之相关的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异常、高三酰甘油血症和高血压统称为"X综合征".1991年DeFronzo[4]将之命名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近10余年来,IR是基础与临床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现代医学研究发现[5],脂肪细胞因子及慢性炎症反应参与IR的发生、发展,影响机体能量代谢的平衡.  相似文献   
25.
肝纤维化的中医药治疗及其特点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如韩经寰的强肝软坚汤研究。此后有桃仁提取物、桃仁提取物合虫草菌丝、丹参、汉防己甲素等研究。20世纪80年代末,有关中药复方的研究逐渐兴起。近10年来,在不断涌现新组方、新组分抗肝纤维化有效的报道同时,部分研究逐步深入到从细胞、分子水平以阐述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机制和复方配伍原理,以及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研究。目前已有抗肝纤维化国家新药服务于临床。根据CBMdisc收录的有关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文献,七五期间仅有6篇,八五期间76篇,九五期间473篇,十五期间前4年即达787篇,其发展之快,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26.
祛湿化瘀方防治实验性脂肪肝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祛湿化瘀方防治脂肪肝的作用.方法:采用Wistar 雄性大鼠,以四氯化碳(CCl4)皮下注射复合高脂低蛋白饮食制备大鼠脂肪肝模型.在造模2周后,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祛湿化瘀方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灌胃用药2周.观察大鼠体重、肝指数、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活性、肝组织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含量以及肝组织病理变化(HE染色).结果:模型组肝组织出现明显大泡样脂肪变性;肝组织TG、FFA含量以及血清ALT、AST、GGT活性显著升高.祛湿化瘀方各剂量组的病理改变较模型组显著减轻;肝组织 TG、FFA含量和血清ALT、AST、GGT活性显著低于模型组.其中高剂量组降低ALT的作用显著强于中、低剂量组.结论:祛湿化瘀方防治实验性脂肪肝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祛湿化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药效。方法:12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32只.SPF级。随机分为对照饮食组(n=16)和高脂饮食组(n:16),对照饮食组小鼠给予10%热能来源于脂肪的对照饲料,高脂饮食组小鼠给予60%热能来源于脂肪的高脂饲料。12周末,对照饮食组和高脂饮食组再分,51j随机分为正常组(N,n=8)、正常给祛湿化瘀方组(NQ,n=8)、模型组(M,n=8)、模型给祛湿化瘀方组(Q,n=8),分别以lml/100g鼠重灌胃给予祛湿化瘀方(生药含量0.93g/m1)和灭菌饮用水,16周末取材,观察各组小鼠体重、肝组织TG、血清ALT、肝组织HE染色、油红O染色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小鼠体重明显增加,肝组织甘油三酯(TG)含量、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明显升高,肝脏HE染色见肝细胞明显的肿胀、脂肪变性和炎细胞浸润.油红O染色见肝脏显著脂滴沉着。肝脏脂肪变积分、炎症积分、气球样变积分均显著升高,并达脂肪性肝炎诊断标准。祛湿化瘀方组小鼠肝组织TG、血清ALT较模型组显著下降,同时肝脏病理组织变化改善,病理积分较模型组显著降低。结论:祛湿化瘀方能够有效防治高脂饮食诱导的C57BL/6J小鼠NASH。  相似文献   
28.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tructural shifts of gut flora in rats with acute alcoholic liver injury (AALI), and the effect of Jianpi Huoxue Decoction (健脾活血汤, JPHXD) on the gut flora.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葛根总黄酮对Lieber-Decarli酒精性肝损伤大鼠库普弗细胞活化信号通路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Lieber-Decarli酒精饮料饲养8周诱导的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分设无酒精饮料组(C),酒精饮料组(M),酒精饮料+葛根总黄酮低剂量组(LT),酒精饮料+葛根总黄酮高剂量组(HT),每组10只大鼠,造模第3...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中药组分复方BZL方(白术多糖、栀子苷、绿原酸)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脂肪性肝炎(NASH)及其肠黏膜损伤的作用。方法:C57BL/6J雄性小鼠27只,随机分为正常、模型和BZL方组,每组9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高脂饮食诱导NASH,第14周开始,BZL方组灌胃BZL方,其余各组灌胃等量饮用水,至17周末处死取材。观察各组小鼠体质量、进食量、肝体比,肝组织病理(HE和天狼猩红染色,SAF评分),检测血浆ALT、GGT活性、LPS水平,肝组织TG含量;肝组织胶原I型和IV型、内毒素受体CD14、TLR1、TLR2、TLR4、TLR9及炎性反应因子IL-1β、TNF-αmRNA表达(real-time PCR法);肠组织病理(HE染色);大肠组织紧密连接zo-1、occludin、claudin mRNA表达(real-time PCR法)及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染色)。结果:高脂饮食诱导NASH模型中,模型组血浆ALT、GGT、LPS及肝组织TG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 0. 01);肝组织可见脂肪沉积、炎性反应、气球样变及纤维化,SAF评分显著高于正常组,肝组织胶原Col I、Col IV mRNA显著升高,CD14、TLR1、TLR2、TLR4、TLR9及IL-1β、TNF-αmRNA表达升高(P 0. 05,P 0. 01);肠组织病理变化光镜下不明显,大肠组织紧密连接zo-1、occludin、claudin mRNA表达降低(P 0. 01),zo-1、occludin免疫荧光阳性染色减少。BZL方可降低血浆ALT、GGT、LPS、肝组织TG含量(P 0. 05,P 0. 01),改善SAF评分,降低肝组织胶原Col I、Col IV mRNA表达(P 0. 01),降低CD14、TLR2、TLR4、TLR9及IL-1β、TNF-αmRNA表达(P 0. 05,P 0. 01),恢复大肠组织紧密连接zo-1、occludin mRNA表达(P 0. 01),恢复zo-1、occludin免疫荧光阳性染色。结论:BZL方有效减轻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NASH,该作用与其保护肠黏膜、抑制LPS肠渗漏及肝组织中TLRs及炎性反应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