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7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65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76篇
综合类   314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预处理对培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前后TNF-α表达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其可能的NF-kB信号机制。方法采用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建立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分为对照组、EPO组[缺氧复氧前24h,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10U/ml的重组人促红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uEPO)]、EPO+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盐(PDTC)组(缺氧复氧前24h,加入终浓度10U/ml的RHuEPO和5μg/ml的PDTC)和PDTC组(缺氧复氧前24h,加入终浓度5μg/ml的PDTC)。分别于缺氧复氧损伤前后,以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心肌细胞TNF-α基因表达变化,同时以EMSA检测各组心肌细胞NF-kB活性变化。结果缺氧复氧损伤前,各组心肌细胞TNF-α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较弱。损伤后各组心肌细胞TNF-α基因表达水平较损伤前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而EPO组TNF-α基因表达水平低于其他各组(P〈0.01)。缺氧复氧损伤前EPO组NF-kB活性高于其他各组(P〈0.01),损伤后各组NF-kB活性显著高于损伤前对照组(P〈0.01),EPO组NF-kB活性低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EPO预处理抑制缺氧复氧后心肌细胞TNF-α基因表达升高,可能与缺氧复氧后NF-kB活性升高被抑制有关。EPO预处理可能通过NF-kB活化的负反馈机制抑制缺氧复氧后心肌细胞NF-kB活性的升高。  相似文献   
32.
患儿 女,出生后2小时。患儿出生后哭声弱,全身皮肤紫绀,有明显的呼吸困难,口吐白沫,于生后2小时入院。查体:体温37℃,脉搏132次/分,呼吸54次/分。体重3.56kg,足月儿。胸廓无畸形,左胸呼吸动度减弱;左肺呼吸音粗,左胸下部可闻及肠鸣音,右肺呼吸音正常。心脏听诊无异常,心?..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体外循环围手术期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Wilebrandfactor,vWF)及血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endothelialcels,CEC)数的动态变化过程,探讨低温体外循环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于肝素化后体外循环前、转流30分钟、开放主动脉5分钟、停机、停机后4小时和术后第1天晨用酶联免疫法测定2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血浆中vWF浓度,同时用Percol密度梯度离心法对患者血中CEC进行计数和形态学观察。结果转流30分钟、开放主动脉5分钟、停机、停体外循环后4小时、术后第1天晨vWF水平和CEC数较体外循环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体外循环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激活或损伤  相似文献   
34.
目的 通过检测心房颤动(房颤)与窦性心律患者右心耳组织中microRNA-1、microRNA-133及microRNA-34a的表达差异,及其可能靶蛋白锚蛋白-B (Ankyrin-B )的表达变化,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以从microRNAs调控水平研究房颤发生、发展的新机制。 方法 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40例风湿性心瓣膜病行心瓣膜置换术患者分为房颤组[男8例,女12例;年龄(52.9±5.8)岁]和窦性心律组[男9例,女11例;年龄(52.4±6.2)岁] 。采用逆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Real-time quantitive PCR)法检测患者右心耳组织中microRNA-1、microRNA-133及microRNA-34a的表达,ΔΔCt法计算结果;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Ankyrin-B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组织中Ankyrin-B的表达变化。 结果 房颤组患者右心房组织中的microRNA-1表达较窦性心律组显著降低(0.559±0.252 vs. 3.997±1.251;t =-21.455,P=0.000),microRNA-133的表达较窦性心律组显著降低(0.630±0.238 vs. 5.514±1.549;t =24.133,P=0.000),而microRNA-34a的表达较窦性心律组增高(4.783±2.012 vs. 1.350±0.638,t =12.596,P=0.000)。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ting均显示房颤组心房组织Ankyrin-B表达较窦性心律组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66±0.45 vs. 1.09±0.42;t =-3.396,P=0.001)。结论 MicroRNA-34a可能通过调节Ankyrin-B蛋白的表达,从而参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总结老年房间隔缺损患音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对16例≥60岁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患者的病程、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及围手术期处理进行分析、总结一房间隔缺损采用自体心包补片修补,对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者均同期手术处理。结果 全组病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后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无低心输出量综合征、肺动脉高压危象出现,但手术前有房颤患者术后房颤未得到改善。结论 老年房间隔缺损有其自身的特点,掌握手术适应证,同期处理合并心内病变,加强术后监护,可以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36.
目的 评价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20年1月我院心血管外科同一治疗组收治并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3例(治疗组),其中女性5例,男性38例,年龄(62.40±9.14)岁,左主干病变20例(46.5%),多支病变23例(5...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心血管外科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83例先天性心脏病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围术期治疗、手术方法.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2例,病死率2.4%,家属放弃救治2例,余患者顺利出院.术后最常见并发症为心衰(1...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主动脉瓣二叶畸形(bicuspid aortic valve,BAV)与三叶主动脉瓣(tricuspid aortic valve,TAV)患者行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aortic valve replacement,AVR)术后中期疗效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在陆军军医大...  相似文献   
39.
患者,男,57岁,体重62 kg。因“二尖瓣扩张术后25 a,劳力性心悸、气促2个月余”入院。既往无食物和药物致变态反应史。多普勒彩超提示:左心房增大,左房室瓣中度狭窄(开口面积1.4 cm2)。术前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左房室瓣扩张术后,左房室瓣中度狭窄,心房纤颤,心功能Ⅲ级。于2003年7月1日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左房室瓣置换术。常规消毒、铺单后逐层开胸,肝素化后建立体外循环,阻断上下腔静脉及主动脉,主动脉根部灌注冷停跳液。经右心房和房间隔径路剪除左房室瓣,12针垫片针缝合瓣环,置换入25号进口Carbo.Medic机械瓣,入座好,打结牢。复温排气后缝合心脏切口,循环稳定后停机拔管,转机共110 min。在关闭胸腔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心跳无力,气道压升高,血压从90/60 mmHg(1 mmHg=0.133 kPa)骤降到40/20 mmHg,心率减至40次·min 1,很快出现室颤。加大多巴胺用量,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异丙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后电击除颤20 W·s 1无效,予以心脏挤压并行心内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电击除颤30 W·s 1循环仍不能恢复。再次肝素化迅速重新建立体外循环,使用升压药、激素并监测血气,第2次辅助循环132 min后心率、血压接近正常,缓慢停机,用肾上腺素0.4 μg·kg 1·min 1维持收缩压在70~90 mmHg,止血关闭胸腔后安返监护室。术后3 h突发室性心动过速,血压迅速降到0 mmHg ,抢救1 h余无效而死亡。  相似文献   
40.
目的:报道家兔快速心房起搏心房纤颤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取家兔25只,采用外科穿刺技术置入电极,X线透视定位,测定右心房起搏阈值,利用高频起搏器进行心房刺激起搏,600次/m in,时间3~12 h,分别取起搏后0、3、6和12 h的右心耳组织观察超微结构改变。结果:20只家兔完成实验。起搏前所有家兔均未诱发出非持续性心房纤颤。在起搏6 h组有2只发生非持续性心房纤颤,起搏12 h组有4只发生非持续性心房纤颤。全组中共有6只经程序性刺激诱发出非持续性心房纤颤,其平均持续时间为(25±8)m in。透射电镜观察心房肌组织,结果发现,在快速起搏3 h时就出现了超微结构改变,在12 h时,心房肌细胞出现线粒体、肌浆网和核膜结构的病变加重,间接提示细胞内钙离子超载。结论:家兔快速心房起搏心房纤颤模型建立简单,心房纤颤诱发率高,重复性好。快速心房起搏可导致细胞内钙离子超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