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探讨活血通脉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所诱导的凋亡蛋白Fas、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80只大鼠随机平均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活血通脉汤组,每组20只。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每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12、24h脑组织Fas、Caspase-3表达的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12、24h脑组织Fas、Caspase-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活血通脉汤组大鼠各时间点脑组织Fas、Caspase-3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1),且与阿司匹林组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活血通脉汤能降低大鼠脑组织Fas、Caspase-3表达水平,减轻缺血脑组织神经元坏死的程度,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机制与降低Fas、Caspase-3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和探讨气管插管患者持续声门下吸引(continuous aspiration of subglottic secretion,CASS)对气囊内压力的影响,从而了解持续监测气囊压力的重要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10月广东医学院附属东莞市厚街医院收入ICU的机械通气危重患者80例,随机均分成2组(n=40)。对照组间断普通吸痰,实验组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观察2组患者在相应时间点气囊压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组患者的气囊压均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其中持续声门下吸引相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声门下吸引能预防和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发生,然而它发挥作用的前提一定是气囊压的充足,而因持续声门下吸引对气囊压的影响较大因此行持续声门下吸引时应同时增加气囊压监测的频率。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大黄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抗凋亡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64只分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黄组和尼莫地平组,每组16只。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以HE染色和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大黄0.45g/(kg·d)、尼莫地平1mg/(kg·d)对大鼠大脑海马回CA1区细胞形态以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细胞数目。结果大黄组显示海马回细胞病理改变较模型组差异显著,bcl-2表达水平增高(P<0.05),bax表达水平降低(P<0.05),bcl-2/bax的表达比例增加(P<0.05),大黄组和尼莫地平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大黄有明显减少脑梗死边缘区域凋亡水平的作用,其机制与bcl-2表达增高,bax表达降低,降低bcl-2/bax值有关。  相似文献   
24.
目的通过对我科30例使用机械通气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持续ETCO2监测的观察和总结。方法将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患者均使用机械通气,并持续ETCO2监测,第一组将PETCO2控制在25~35mmHg之间;第二组患者的PETCO2控制在20~25 mmHg之间。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气结果、P(a-ET)CO2值及平均动脉压和颅内压的相关性。结果发现PaCO2和PETCO2二者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两者的差值〔P(a-ET)CO2〕很小,P<0.05,但也有个别差异较大,另一组数据发现高PaCO2可导致高颅压,加重脑水肿。结论 PETCO2可很好的代表PaCO2,因存在个体差异和影响因素,因此必须在持续ETCO2监测的同时定时进行血气检验。另因过度通气在重型颅损伤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所以可以通过持续监测PETCO2来控制过度通气。  相似文献   
25.
26.
目的对血肿周围脑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探讨"管涌现象"的临床特点。方法随机选取行立体定向微创血肿清除术的脑出血患者18例,对术中吸出的血肿周围脑组织HE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 18例患者血肿周围组织内均可见分布在血管周围间隙或神经纤维周围间隙内的"管涌现象"病灶。分布在血管周围间隙内的"管涌现象"病灶围绕在小血管周围呈环状分布,分布在神经纤维周围间隙内的"管涌现象"病灶在神经纤维间呈指状分布。结论 "管涌现象"在临床脑出血患者的血肿周围组织内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应用腹内压监测(IAP)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早期空肠营养并发症的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多发伤患者80例,按照创伤评分选出为严重多发伤患者(观察组)和轻度多发伤患者(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腹内压监测,观察组根据监测的腹内压来调节肠内营养,对照组按照常规观察指导肠内营养。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腹内压水平、病死率、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腹内压升高患者的MODS评分、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病死率。结果:观察组IAP测量值、病死率、发生脏器功能障碍率、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时,患者的腹围较前出现明显变化;腹胀程度越严重,腹围变化越大;而患者腹胀、腹泻出现前后的腹内压差值及及平均值也出现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内压监测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早期空肠营养并发症的观察有临床指导意义,可以有效降低肠内营养并发症为危重患者带来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妊娠早期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孕妇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阳性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1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行妊娠早期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总甲状腺素(TT4)、TPOAb筛查,并且有妊娠结局的孕妇共13973例。根据检查结果把孕妇分为甲状腺功能正常(N)+TPOAb(-)组、N+TPOAb(+)组、SCH+TPOAb(-)组和SCH+TPOAb(+)组。比较4组孕妇妊娠结局及产科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13973例孕妇中,N+TPOAb(-)组10179例(72.85%),N+TPOAb(+)组628例(4.49%),SCH+TPOAb(-)组347例(2.48%),SCH+TPOAb(+)组574例(4.11%)。SCH+TPOAb(+)组孕妇流产93例(16.3%)、妊娠期糖尿病133例(23.2%)、早产99例(17.2%),其发生率均高于SCH+TPOAb(-)组,分别为42例(12.1%)、59例(17.0%)、39例(11.2%);高于N+TPOAb(+)组,分别为70例(11.1%)、98例(15.6%)、51例(8.1%)和N+TPOAb(-)组,分别为835例(8.2%)、1033例(10.1%)、794例(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CH+TPOAb(+)组孕妇胎儿生长受限、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足月胎膜早破、出生低体质量儿、巨大儿、新生儿窒息、羊水过多、羊水过少发生率与SCH+TPOAb(-)组、N+TPOAb(+)组和N+TPO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早期合并SCH且TPOAb(+)可增加流产、早产、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建议广泛开展妊娠早期甲状腺功能和TPOAb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减低不良妊娠结局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