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通过半结扎脑表面动脉的方法,构建一种局灶性淋巴滞留性脑病动物模型,观察血管周围间隙(VRS)扩张情况。方法 30只SD雄性大鼠,分为24 h模型组、48 h模型组和假手术对照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采用脑表面动脉半结扎术造成局部淋巴回流障碍,术中监测大鼠脑电图变化;假手术组大鼠仅开颅分离脑表面动脉而不行半结扎。假手术组于术后48 h,24 h模型组和48 h模型组分别在术后24和48 h灌注固定并取脑进行冰冻切片,HE染色后在光镜下观察VRS扩张情况,采用Mias2000图像分析系统分别对24 h和48 h模型组以及假手术组的VRS截面积进行定量测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电图监测显示术后大鼠未出现脑缺血等脑功能障碍改变。半结扎的脑表面动脉支配区域的皮层及皮层下均可见明显扩张的VRS,皮层下白质较多见。扩张的VRS周围脑组织结构疏松,着色浅淡。24 h模型组和48 h模型组半结扎的脑表面动脉支配区域的VRS面积显著大于假手术组(P<0.01),模型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采用脑表面动脉半结扎术能够有效构建大鼠局灶性淋巴滞留性脑病动物模型,手术创伤小、操作方便,制备的动物模型较稳定,为研究脑内淋巴循环障碍提供了一个较理想的平台。  相似文献   
12.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都是常见的溶血性疾病,前者是由于免疫功能紊乱导致的溶血,后者
则是一种获得性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两者常单独发病,伴随或相互继发的病例也可见。在临床诊疗中,阵发性睡眠性血红
蛋白尿样缺陷样缺陷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自免溶贫的一种特殊类型,应注意与经典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样缺陷加
以区分。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疗法对抢救重症农药中毒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3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根据病情及毒物清除效率分别选用血液灌流(HP)、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及HP串联CVVH治疗。结果 2例中毒伴MODS患者因开始血液净化的时间太迟最终死亡,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抢救成功率91.3%。结论血液净化技术是抢救急性重症农药中毒的重要措施,一般首选HP,对伴有MODS的患者选用CVVH或HP串联CVVH治疗,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荧光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局部脑淋巴滞留后血管周围间隙(VRS)特点及BSA在VRS内循环分布规律。方法:40只SD雄性大鼠,分为24、48h假手术组(各10只),24、48h模型组(各10只);模型组采用脑表浅动脉半结扎术造成局部淋巴循环障碍;假手术组开颅分离浅表动脉而不行半结扎。分时间点做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BSA在VRS内分布规律,进行扩张VRS计数,统计分析。结果:荧光显微镜下,BSA多聚集在VRS中,在半结扎皮层下VRS中BSA更为集中。模型组相应皮层及皮层下可见明显扩张的VRS,扩张数目与假手术组相比显著增多(P<0.01);24、48h假手术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1)。结论:脑局部淋巴循环受阻可引起相应部位的VRS扩张,VRS是颅内淋巴循环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长期卧床患者身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长期卧床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47例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肌肉萎缩1例,关节痉挛2例,肌力4~5级的比例为89.36%(52/47);对照组患者肌肉萎缩4例,关节痉挛8例,肌力4—5级的比例为55.32%(26/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的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长期卧床患者的功能恢复,提高肌力的恢复速度和避免肌肉萎缩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研究和探讨气管插管患者持续声门下吸引(continuous aspiration of subglottic secretion,CASS)对气囊内压力的影响,从而了解持续监测气囊压力的重要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10月广东医学院附属东莞市厚街医院收入ICU的机械通气危重患者80例,随机均分成2组(n=40)。对照组间断普通吸痰,实验组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观察2组患者在相应时间点气囊压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组患者的气囊压均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其中持续声门下吸引相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声门下吸引能预防和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发生,然而它发挥作用的前提一定是气囊压的充足,而因持续声门下吸引对气囊压的影响较大因此行持续声门下吸引时应同时增加气囊压监测的频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由外泌体介导的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对硼替佐米(Btz)耐药的作用机制。方法在首次确诊骨髓瘤的患者中,针对 Btz耐受的类型采集外周血,行超速离心法分离血清中的外泌体,并用电镜技术、NTA法以及WB技术鉴定。用不同浓度的Btz 预处理骨髓瘤细胞,选择合适的药物浓度,再用不同浓度外泌体处理骨髓瘤细胞,通过MTS法检测经外泌体处理的瘤细胞对 Btz的敏感程度。搜索外泌体数据库exocarta,运用STRING绘制网络图和蛋白互作表格。结果外周血中分离出的囊泡主要分 布在200 nm以下,颗粒均值153 nm,众数140.1 nm。WB检测外泌体标志蛋白CD63、Tsg101和Alix表达,外泌体表达呈阳性。 经外泌体预处理的骨髓瘤细胞对Btz的敏感度下降。在相同浓度Btz预处理条件下,随着外泌体处理时间、浓度的增加,骨髓瘤 细胞耐药能力愈强。数据库搜索到人血清外泌体蛋白ABCB1、ABCB4、PDCD6IP、EGFR等,其中EGFR为网络节点。结论一 定浓度的外泌体可作为信号载体介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对Btz的耐药。EGFR可能是引起外泌体促进骨髓瘤细胞Btz耐药的关 键蛋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分娩前后血清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择常规产前及产后检查的GDM孕妇共70例,其中妊娠中期(孕24~28周)妇女35例为GDM组,产后6周血糖恢复正常妇女35例为对照组.测定体质指数(BMI)、血压(BP)、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服糖后1、2 h血糖(1hPG、2hPG)、肌酐、血尿酸、血清A-FABP及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GDM组与对照组相比,BMI、HOMA-IR、1hPG、2hPG、FINS、TG、TC、LDL-C显著增高(P<0.05);A-FABP在GDM组的水平比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BMI、收缩压(SBP)、FPG、2hPG、FINS、HOMA-IR呈正相关(P<0.01).结论 血清A-FABP可能参与了GDM的发生、发展,影响分娩前后血糖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