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探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肾移植受者红细胞膜表面分子CD35、CD58、CD59表达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 方法 选择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的受者82例,根据外周血CMV-pp65抗原检测定性 结果  将其分为CMV阴性组(21例)和CMV阳性组(61例),再根据CMV-pp65(+)白细胞计数 结果  将活动性CMV阳性组分为低活动性感染亚组(55例)和高活动性感染亚组(6例);另外选取健康成人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30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MV-pp65抗原和红细胞膜表面分子CD35、CD58、CD59的表达情况。 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MV阳性组的肾移植受者红细胞表面分子CD35、CD58、CD59表达水平降低, CMV阴性组的CD35和CD59表达水平降低(均为P<0.05);与CMV阴性组比较,CMV阳性组的红细胞表面分子CD58和CD59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均为P<0.05)。高活动性感染亚组的红细胞表面分子CD35和CD59表达水平均低于低活动性感染亚组(均为P<0.05)。 结论 肾移植术后CMV活动性感染的程度越严重,患者红细胞表面免疫分子CD35、CD58、CD59的表达越低,提示红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可能参与了CMV活动性感染。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吞噬经体外光化学法(PUVA)处理的同种异基因淋巴细胞的未成熟树突细胞(imDC)对脂多糖(LPS)介导的树突细胞(DC)激活的抑制作用.方法 分离C57BL/6小鼠骨髓细胞,经小鼠重组白细胞介素4(rmIL-4)和重组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GM-CSF)共同诱导培养制备骨髓来源的C57BL/6小鼠imDC.分离BALB/c小鼠脾淋巴细胞(SP),经PUVA处理制备成PUVA-SP.在体外将BALB/c小鼠的PUVA-SP与C57BL/6小鼠骨髓来源的imDC共同培养,获得PUVA-SP DCs.在上述imDC和PUVA-SP DCs中分别加入10ng/ml LPS刺激24h,获得LPS DCs.采用ELISA法检测上清中IL-10和IL-12的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MHC-Ⅱ、CD40、CD86和CD80的表达水平.结果 LPS刺激后,PUVA-SP DCs表面分子CD80、CD86、CD40的表达分别为21.26%、38.50%和39.78%,远远低于imDC经LPS刺激后的表达(50.58%、66.29%、71.20%,P<0.01).LPS刺激后PUVA-SP DCs和imDCs MHC-Ⅱ的表达分别为67.29%和68.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S刺激后,PUVA-SP DCs和imDCs分泌IL-10的水平分别为435.6±13.9pg/ml和132.6±2.8pg/ml,与刺激前相比均增高,但前者增高的水平要显著高于后者(P<0.01).LPS刺激后,imDCs分泌高水平的IL-12,其p70和p40的表达量分别为192.1±5.9和999.8±26.9pg/ml,而PUVA-SP DCs分泌IL-12的水平分别为p7018.56±1.3pg/ml,p40 15.22±1.2pg/ml,显著低于imDC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UVA-SP DCs虽然表达不成熟表型,但其功能不同于imDC,对LPS刺激具有抑制作用,适用于诱导体内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73.
目的高选择性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可特异性清除体内活化的浆细胞,对肾移植后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MR)具有重要治疗作用。总结本院首例硼替佐米(bortezomib)治疗AMR的临床资料,为AMR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1例二次肾移植患者,移植后肌酐恢复到正常值,移植后20天出现急性排斥反应,恢复透析。活检病理证实为细胞性和抗体介导的混合性排斥反应。应用硼替佐米[第1天(1.3mg/m2)、第4天(1.0mg/m2)、第8天(1.0mg/m2)]同时联合甲泼尼龙250mg/次和双膜法血浆置换。观察T淋巴细胞亚群、CD139和CD19表达、二次病理活检,群体反应性抗体及血肌酐等变化。结果硼替佐米应用后随访31个月,各种指标变化:1血肌酐恢复并稳定在140umol/L左右;2PRA由最高66.7%,下降至0;3浆细胞表达在第1剂硼替佐米后先明显下降后反弹升高;4病理穿刺检测:C4D染色由强阳性变为阴性,细胞性排斥反应由ⅡA变为可疑;5出现血小板移抑制、低血压、3级周围神经病变等。结论硼替佐米可清除体内活化的浆细胞,对肾移植术后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的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为肾脏移植后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74.
背景: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是新近发现的共刺激分子,在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研究较多,在肾移植领域缺少研究。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在肾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纳入肾移植患者50例,根据移植后肾功能分为2组,急性排斥组20例,移植肾功能稳定组30例。同时选择3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ELISA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观察对象血清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水平。结果与结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在肾移植后急性排斥组、肾功能稳定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70.008 1,P=0.000 0)。肾功能稳定组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0 0),急性排斥组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0 0),急性排斥组显著低于肾功能稳定组(P=0.000 0)。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在肾移植后急性排斥组、肾功能稳定组及健康对照组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1.865 6,P=0.161 7)。提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在肾移植患者发生排斥反应时血清中表达减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参与了排斥反应的发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75.
目的分析肾移植受者HLA-A、B、DR和DQ抗原分布频率。 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接受肾移植的791例受者HLA抗原检测数据,分析HLA-A、B、DR和DQ抗原种类和分布频率。 结果HLA-A抗原共出现18种,其中A2、A11和A24(9)抗原分布频率较高,分别为30.59%、17.83%和15.68%;A2403、A34(10)和A66(10)抗原分布频率最低,均为0.06%。HLA-B抗原共出现42种,其中分布频率最高的是B13(12.64%),分布频率最低的是B44、B41和40∶40(均为0.06%)。HLA-DR抗原共出现16种,其中DR15(2)、DR4和DR12(5)分布频率较高,分别为14.60%、13.65%和13.40%;DR6分布频率最低(0.19%);DR15(2)与DQ6(1)具有强连锁反应(90.48%)。HLA-DQ抗原共出现7种,DQ7(3)抗原分布频率最高(24.91%),DQ8(3)分布频率最低(5.50%)。 结论肾移植受者HLA-A、B、DR和DQ抗原中,A2、B13、DR15(2)和DQ7(3)分别为分布频率最高的抗原。分析HLA抗原分布频率有利于寻找HLA匹配的供者。  相似文献   
76.
目的了解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突变情况,建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的检测方法.方法108例临床痰标本分离株均做PCR-SSCP和传统梯度药敏试验.结果耐SM(rpsl)、RFP(rpoB)、INH(katG)基因突变率分别为78.5%,78.2%,70.5%.其中高耐SM、REP、INH分离株突变率分别为86.9%,89.3%,84.3%.低耐分离株突变率分别为28.5%,16.6%,7.1%.结论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突变与耐药水平联系是密切的,且结核耐药分枝杆菌基因突变绝大多数易发生在高耐药株中,也有少部分在低耐药株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77.
目的了解我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和控制ESBLs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从2003.1-2005.3我院住院部各科室患者送检的标本中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和太肠埃希氏菌共229份(同一患者同一菌株只入选一次),其中肺炎克雷伯菌59例,大肠杆菌170例,采用Microscan-walkaway96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NC21板进行细菌鉴定及12种抗菌药物的药敏测定,抑酶剂增强纸片法进行ESBL检测。结果产ESBLs菌56株,非产ESBLs菌173株,总检出率为28.14%(56/229),其中产ESBLs肺炎克雷伯杆菌12株,检出率为20.34%(12/59),产ESBLs大肠杆菌44株,检出率为25.88%(44/170)。产ESBLs菌与非产ESBLs菌对亚胺培南100%敏感。除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巴唑坦、阿米卡星外,产ESBLs菌对其他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非产ESBL菌,其中,对阿莫西林、氨曲南、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均100%耐药。产ESBLs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为69.6%,作为产ESBL菌感染用药应慎重考虑。结论产ESBLs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较高.碳烯青霉素类抗生素亚胺培南是治疗产ESBL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78.
背景:关于大鼠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用于移植免疫耐受及进行组织修复的研究很多,但尚无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相关研究.目的:建立从大鼠脐带分离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并观察其生物学性状.方法:大鼠脐带经酶消化和组织块培养两种方法进行分离培养,于DMEM-LG培养基中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细胞计数绘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及细胞表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其体外诱导成脂肪和成骨分化的能力.结果与结论:两种方法均能成功地从大鼠脐带中获得大量的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显示,胶原酶消化法比组织块培养法的效率更高,大约10 d就可以进行传代,而组织块培养法要14 d才能传代:传代扩增两者之间没有差别.免疫表型分析显示,大鼠脐带源细胞表达黏附分子和基质细胞标记CD90、CD106,不表达造血细胞标记CD34、CD45.体外诱导实验证实,大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成脂肪和成骨分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重组Ag85A(rAg85A)和/或Ag85B(rAg85B)蛋白与母牛分枝杆菌菌苗(Mycobacteri-um vaccae,MV)联合免疫的免疫原性。方法 6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下列6组:(1)阴性对照组:磷酸盐缓冲液(PBS)组,(2)阳性对照组:卡介苗(BCG)组,(3)阳性对照组:MV组,(4)实验组:rAg85A-MV组,(5)实验组:rAg85B-MV组及(6)实验组:rAg85A-rAg85B-MV组。每2周免疫1次,共免疫3次。末次免疫结束后第14天杀鼠,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gGI、gG1和IgG2a水平;ELISPOT检测脾脏分泌γ干扰素(IFN-γ)的T淋巴细胞斑点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全血单个核细胞内Th1和Th2百分比。结果三个实验组小鼠血清抗体水平均明显高于三个对照组(P〈0.001);三个实验组和两个阳性对照组小鼠的T淋巴细胞斑点数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rAg85A-rAg85B-MV组小鼠Th1百分比明显高于其余五组(P〈0.001),三个实验组Th1/Th2比值均明显高于三个对照组(P〈0.05)。结论结核分枝杆菌rAg85A和rAg85B蛋白均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与MV联合免疫可增强其Th1型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80.
目的 分析肺结核和肺外结核患者的免疫特点及差异,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40例肺结核(肺结核组),33例肺外结核(肺外结核组)及30例健康体检(对照组)外周血CD3+细胞、CD3+ CD4+细胞、CD3+ CD8+细胞、NK细胞、B细胞的表达及CD3+ CD4 +/CD3+ CD8+比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肺结核组、肺外结核组CD3+、CD4+表达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3+ CD4 +/CD3+ CD8+比值、CD8+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外结核组NK细胞、B细胞表达率与肺结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结核和肺外结核患者均伴有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评估有助于了解细胞免疫状态,可为临床免疫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