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9篇 |
免费 | 18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0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9篇 |
临床医学 | 24篇 |
内科学 | 19篇 |
皮肤病学 | 6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7篇 |
外科学 | 22篇 |
综合类 | 83篇 |
预防医学 | 29篇 |
药学 | 85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36篇 |
肿瘤学 | 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19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20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21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表达水平的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4月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BiPAP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PS治疗;在治疗结束后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1h记录患儿呼吸频率、心率、氧合指数指标,并记录不良反应;治疗前及治疗后24h检测患儿血清中TGF-β1及BMP-7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儿心率、呼吸显著降低,氧合指数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儿心率、呼吸显著低于对照组,氧合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中TGF-β1及BMP-7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S联合BiPAP对NRDS患儿治疗后,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可有效改善血清中TGF-β1及BMP-7水平。 相似文献
14.
很多因素都会引发抽动障碍,目前还未有其病因的明确定论,维生素A、D、B12作为儿童生长发育过程重要物质而广为人知,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维生素A、D、B12水平与儿童抽动障碍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为临床对儿童抽动障碍进行预防与治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大豆总异黄酮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不同品种大豆植物药材异黄酮类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大豆品种内在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了25个不同品种大豆的异黄酮类提取物,并用聚类分析和相似度计算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色谱条件: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调pH为3.2)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6 mL/m in,检测波长为261 nm,柱温为室温。测定了25个不同品种大豆,运用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及相似性分析。结果该方法重现性好,不同品种大豆提取的异黄酮类成分的色谱指纹图谱有一定的差异。结论色谱指纹图谱分析方法能够全面反映出不同品种大豆异黄酮化学成分间的差异,为大豆品种内在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确定短尾铁线莲抗炎的有效部位。方法在SD大鼠体内致成炎性病症,用短尾铁线莲提取物、齐墩果酸粗提物对抗实验性足踝肿胀。结果对三组实验组、对照组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短尾铁线莲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其有效部位是齐墩果酸。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扶正固本颗粒中黄芩苷和淫羊藿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以乙腈-0.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色谱柱为日旭AQ C18(4.6 mm×250 mm,5μm),流速1.0 mL· min-1,柱温25℃,检测波长270 nm.结果:黄芩苷在0.756~10.08 μg,淫羊藿苷在0.299~39.92 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1.000 0,0.999 6;方法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40%(RSD 1.41%),101.02%(RSD 1.08%).结论: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扶正固本颗粒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9.
1病例资料患者,男,81岁。2013年4月因肺部感染入院,入院后无骨痛等症状,常规检查中发现血清球蛋白明显升高,达57.3g/L,血清白蛋白减低至33.2g/L,血清IgA为61.20g/L,IgG、IgM均正常,尿轻链70.90mg/L(正常值0-3.9mg/L),肌酐、尿酸正常,尿素氮略高,骨髓细胞学检查发现骨髓瘤细胞23%,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IgA型”,患者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冠心病史,家属起初拒绝化疗及靶向治疗,4个月后肺部CT平扫发现右侧肋骨骨质破坏,逐步出现骨痛症状,此时尿轻链达3250mg/L,开始给予硼替佐米+糖皮质激素方案治疗,硼替佐米1.0mg/m2,地塞米松20mg,使用时间为第1d,4d,8d,11d,21d为一疗程,共进行了4个疗程,期间未出现消化道反应、中性粒细胞减少、周围神经病变等不良反应,曾出现血小板减少,给予机采血小板输注后好转,复查尿L-轻链289mg/L、IgA3.89g/L,复查骨髓细胞学检查达基本缓解,骨痛明显缓解,后因基础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冠心病)导致的肺部感染、心功能不全死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氨氯地平、培哚普利、缬沙坦3种药物对高血压患者血浆脂联素及视黄醛结合蛋白4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收治的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249例,随机分为培哚普利组、缬沙坦组和氨氯地平组,每组83例。比较3组治疗前后RBP4、APN、SBP、DBP、HR、BMI、WHR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3组的BMI和WHR同组之间均无明显变化,治疗后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SBP、DBP治疗前后均明显下降,同组间比较,其中SBP、DBP及缬沙坦组的HR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哚普利组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氨氯地平组的HR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比较,SBP、DBP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氯地平组治疗后的HR与培哚普利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缬沙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氨氯地平组的APN和RBP4同组之间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哚普利组和缬沙坦组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间比较,在APN的变化上氨氯地平组治疗后与培哚普利组和缬沙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RBP4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的APN和RBP4的水平没有明显改善,而培哚普利和缬沙坦既能提患者血浆中的APN水平,又能降低RBP4的水平,除能起到降压作用以外还能避免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