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摘要:完全植入式输液港(totally implantable access port, TIAP)在临床静脉输液治疗中主要用于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或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等领域[1]极大的改善了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上臂植入式输液港选择从左上肢或右上肢静脉穿刺并植入。与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植入相比,经上臂植入输液港植入有穿刺成功率高,无发生气胸、血胸的优势。上臂式输液港在临床使用中的并发症有:感染、血栓、堵塞、移位、导管断裂或者滑脱等[2-4],其中,导管断裂或者滑脱是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在临床实践中需要及时发现并迅速处理。本文通过上臂式输液港导管滑脱至心脏及肺动脉的处理过程,系统地回顾该类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处理措施。以期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来降低此类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同时提供处理此类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6(β4galt6)在炎症条件下调节淋巴细胞迁移的分子机制。方法:CRISPR/Cas9敲除小鼠胰岛血管内皮细胞MS1上的β4galt6基因;黏附试验比较淋巴细胞与野生细胞株和基因敲除细胞株的黏附能力;RT-PCR及流式细胞术比较野生细胞株和基因敲除细胞株表面黏附分子的表达情况;Transwell模型比较淋巴细胞穿过野生细胞株和基因敲除细胞株的迁移能力。结果:基因敲除细胞株β4galt6 KO构建成功;淋巴细胞在炎症条件下与野生细胞株MS1的黏附显著高于与基因敲除细胞株β4galt6 KO;野生细胞株MS1表面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P-selectin的表达显著高于基因敲除细胞株β4galt6 KO;淋巴细胞穿过野生细胞株MS1的能力显著高于基因敲除细胞株β4galt6 KO。结论:在炎症条件下,β4galt6能够促进淋巴细胞的迁移。  相似文献   
13.
赵国清  薛爱芳  聂晶晶 《护理研究》2008,22(27):2520-2521
在合理用药中护理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医嘱的执行者是护士,若该环节出现问题,即使医嘱合理、药学调剂正确,也不能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护理工作者在执行医嘱,配药、输液过程中应本着严谨的工作作风,掌握合理的用药途径,注意配伍禁忌[1].现将临床护士在实施药物治疗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微信的群组管理对慢性乙肝患者核苷类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88例慢性乙肝行核苷类抗病毒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健康宣教,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微信的群组管理,分别于入院24 h、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健康知识、用药依从性、满意度等方面的评估.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的患者依从性、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等均较对照组有所提高(P<0.05).结论 基于微信的群组管理对慢性乙肝行核苷类抗病毒治疗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满意度、健康教育掌握程度等方面都有所提高,能提高医患沟通的效率及延续性护理效果,值得广泛推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采用钩板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闭合性mallet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采用钩板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法治疗mallet骨折患者31例,撕脱骨块均占末节指骨基底关节面1/3~2/3。均以钩板固定撕脱骨块,将克氏针固定于远侧指间关节,术后4周拔出克氏针,拆除支具外固定,同时行功能锻炼;并采用Crawford标准对术后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本组共31例患者,术后撕脱骨块平均5周左右愈合。随访8~24个月,均未出现再次骨折、撕脱骨块移位、皮肤坏死、针道感染及远节屈曲畸形等。Crawford术后效果评估:优23例,良6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3%。结论 采用钩板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法治疗闭合性mallet骨折,固定效果较好,可避免关节僵硬发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中国不同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中HBV基因型及基因亚型分布特点。方法从我国东部(山东、江苏)、西部(新疆)、南部(广东、广西)、北部(吉林、北京)及中部(河南、河北)5个地区的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收集735份慢性HBV感染者血清样品,用本实验室建立的型特异性引物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法(nPCR)检测HBV基因型及基因亚型。结果 735份样品中,71.8%(528/735)为C型,10.3%(76/735)为B型,6.3%(46/735)为D型,11.6%(85/735)为混合型,未检测到其他基因型。528份C型样品中,C2亚型占94.0%(496/528),C1亚型占4.9%(26/528),C1+C2混合亚型占1.1%(6/528);76份B型样品中,B2亚型占90.8%(69/76),B1亚型占5.3%(4/76),B1+B2混合亚型占3.9%(3/76)。除西部新疆地区C型相对较少(31/116,26.7%)外,其他地区均以C型为主。D型主要分布在西部新疆地区,占31.9%(37/116)。混合型在各地区均有发现,但以西部和南部地区相对多见,分别占30.2%(35/116)和20.0...  相似文献   
17.
聂晶晶  冯加飞 《口腔医学》2018,38(6):548-551
目的 测量楔状缺损患牙的接触,探究因素与楔状缺损形成的关系。方法 从32例受检者中选取32颗口内单象限内单颗楔状缺损患牙和34颗同名未患楔状缺损牙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应用直接接触测量法及T-scan Ⅲ系统分析受检牙干扰的分布,并应用T-scan Ⅲ系统对受检牙在正中、侧方及前伸运动中的接触进行动态、定量测量。结果实验组中单侧组与双侧组患牙的工作侧干扰牙数百分比(75.0%、70.0%)均高于各自对照牙(17.7%、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侧方工作侧运动中,实验组患牙所分担的力及其咬合高点上接触强度,均高于对照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内单象限内单颗牙楔状缺损的发生与干扰及力负担过重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替加环素与0.9%氯化钠、果糖和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稳定性.方法:模拟临床用药浓度(1.0mg/mL和0.5mg/mL),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替加环素与3种输液配伍于室温、4℃下0、4、8、12、24h的含量.结果:4℃组替加环素(1.0mg/mL)含量(≥98.9%)高于室温组(≥95.6%),4℃组替加环素(0.5mg/mL)含量(≥97.0%)明显高于室温组(≥92.6%),RSD均小于2.0%.结论:同一条件下高浓度较低浓度稳定,替加环素8h内稳定性为5%葡萄糖>果糖>0.9%氯化钠,稳定性受温度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中硬膜外注射舒芬太尼是否影响罗哌卡因腰麻的半数有效剂量来分析硬膜外舒芬太尼的作用机制。方法:9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择期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患者行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将等比重0.5%罗哌卡因注入蛛网膜下腔。患者改为平卧位后,3组患者分别于静脉和硬膜外随机注入3mL液体,Ⅰ组:静脉0.9%氯化钠液+硬膜外0.9%氯化钠液;Ⅱ组:静脉舒芬太尼7.5μg+硬膜外0.9%氯化钠液;Ⅲ组:静脉0.9%氯化钠液+硬膜外舒芬太尼7.5μg。采用序贯法进行试验,每组第1例患者罗哌卡因剂量均为20mg,剂量变化梯度为1mg。感觉阻滞有效定义为15min内感觉无痛平面达到T6、Bromage评分达3分。若上1例有效,下1例剂量减低1mg;如无效,则下1例剂量增加1mg。半数有效剂量(ED50)及其95%可信区间(95%CI)采用Probit(概率单位回归)计算。组间比较采用中位数法比较。结果:罗哌卡因的ED50在Ⅰ组中是20.2mg(95%CI:18.1~23.0mg),Ⅱ组中是17.1mg(95%CI:15.0~19.2mg),Ⅲ组中是13.5mg(95%CI:11.5~15.1mg)。罗哌卡因ED50Ⅲ组/Ⅱ组是0.7885(95%CI:0.4007~0.9659),相对中位数潜力值〈1,2组结果有显著差异,表示Ⅲ组的ED50〈Ⅱ组的ED50。罗哌卡因ED50Ⅲ组/Ⅰ组是0.6678(95%CI:0.2248~0.9006),Ⅲ组ED50〈Ⅰ组ED50。ED50Ⅱ组/Ⅰ组是0.8649(95%CI:0.5265~0.9934),Ⅱ组ED50〈Ⅰ组ED50。结论:与静脉注射舒芬太尼相比,硬膜外舒芬太尼7.5μg能显著降低罗哌卡因腰麻的ED50,因此硬膜外舒芬太尼的作用部位主要在脊髓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及相关研究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确诊的PV患者并发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以头痛、伴肢体活动障碍为首发表现,血液形态学检查显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系增多,骨髓象检查显示细胞增生活跃,头部CT示左侧颞顶叶梗死后出血,头部CTV示左侧大脑上静脉未见显影。结论 PV可以继发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常规头部CTV检查、血液形态学及骨髓穿刺检查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