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急性白血病患者p53和MGMT基因突变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p53和MGMT基因突变在急性白血病发病中的意衣以及p53基因突变与MGMT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莲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对36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2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23例健康对照组骨髓细胞的p53和MGMT基因突变进行了分析。结果:p53基因突变率在ANLL中为16.7%、ALL中为19.2%,MGMT基因突变率在ANLL中为13.9%、ALL中为15.4%;62例急性白血病中有4例为p53和MGMT2个基因同时发生突变;正常对照组均未发生p53和MGMT基因突变。结论:p53和MGMT基因突变在急性白血病发生与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急性白血病中p53基因突变和MGMT基因突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近年内皮干祖细胞(EPC)移植治疗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我院自2003年6月开展了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和白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发病的免疫因素,为CAA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骨髓细胞半固体集落培养法检测粒-单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GM-CFU),同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CAA骨髓细胞培养GM-CFU产率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7.9±0.5)个/ml vs(88.7±2.7)个/ml(P<0.01);CAA骨髓细胞加正常血清培养GM-CFU的产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4±2.6)个/ml vs(88.7±2.7)个/ml(P<0.05),其中有21例的GM-CFU的产率(60.1±2.1)个/ml与对照相比较明显减少;CAA血清与正常骨髓细胞培养的GM-CFU为(105.6±3.2)个/ml,显著高于正常组。CAA组的CD3 、CD4 和CD4 /CD8 均比对照组降低,分别为(49.8±0.6)%vs(64.3±0.9)%(、29.7±0.4)%vs(38.6±0.3)%和(1.2±0.1)%vs(1.7±0.1)%(均P<0.01);CD8 细胞明显高于正常,(28.9±0.3)%vs(24.5±0.3)%(P<0.01)。结论CAA患者普遍存在着T细胞亚群失衡的免疫异常;CAA患者骨髓细胞中可能有抑制患者GM-CFU形成的因素,而血清中存在着升高的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其临床意义尚需进一步观察。GM-CFU体外培养联合T细胞亚群检测,可作为CAA异常免疫机制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乙肝肝硬化)患者与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患者及健康人群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慢性乙肝患者30例(A组),乙肝肝硬化患者32例(B组),健康志愿者30例(C组),分别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三组外周血中的各项指标,分析其差异并探讨临床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左心房直径(left atrial dimension,LAD)、f波特点和D-二聚体(D-dimer,D-D)评估非瓣膜性心房纤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危险性的临床价值。方法:93例NVAF患者分为血栓栓塞事件阳性组32例和血栓栓塞事件阴性组61例,2组均检测LAD,f波振幅、f波时限、f-f间期,D-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LAD、f波振幅、f波时限、f-f间期和D-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VAF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为LAD增大、f波时限缩短和D-D浓度增高。在3个独立危险因素中,D-D的评估价值较高,LAD中等,f波时限较低。在LAD、f波时限和D-D 3个影响因素中,同时具备诊断标准越多,诊断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越低,但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越高。结论:LAD、f波时限、D-D对评估NVAF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危险性有一定临床价值,多因素评估较单因素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激活与纤溶活化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通过检测74例肝炎后肝硬化(LC)患者血小板激活功能及纤溶活化功能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一、对象和分组病例选自河南省人民医院及河南医科大学附属第M医院1994年10月至1997年11月收治的肝炎后LC患者74例,其中男50例,女24例。平均年龄46.7岁。分为代偿组和失代偿组,分别为38例及36例。受试者均经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部分病例经肝活检证实。诊断根据1990年上海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标准。健康人42例为对照组,男28例,女14例,平均年龄为42.8岁。全部病例采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炎症及冠状动脉狭窄在不稳定性心绞痛(U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 方法: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20例UA患者(UA组),22例稳定性劳累型心绞痛(SA)患者(SA组),以及 25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的血浆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和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水平。同时对UA及SA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按积分法评定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①UA组患者血浆SIL-6R及GMP-140水平显著高于SA组(P<0.05)及正常对照组(P<0.001),而后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②SA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UA组严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③UA组患者sIL-6R、GMP-140水平与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间无相关性。 结论:结果显示UA患者体内存在着炎性反应,可能与其冠状动脉病变的不稳定有关;在判断预后方面,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较之冠状动脉狭窄可能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如何调控细胞凋亡 (Apoptosis)的相关基因 ,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达到治疗白血病。应用三氧化二砷 (As2 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并研究其作用机理及其临床相关指标的改变。方法 :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对 18例APL(以FAB分类标准做骨髓形态学分析确诊 )患者在使用As2 O3 治疗前后进行程序化细胞死亡 (programmedcelldeath ,PCD)检测 ,同时做骨髓形态学分析 ,观察骨髓增生程度、早幼粒细胞计数等临床指标的改变。结果 :使用As2 O3 治疗后 ,APL患者骨髓细胞PCD明显增高 ,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FAB形态学分析 ,治疗后骨髓中颗粒增多的异常早幼粒细胞明显减低 (达到PR、CR水平 ) ,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度治疗后比治疗前稍低 ,多为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结论 :As2 O3 可诱导APL白血病细胞凋亡 ,降低骨髓早幼粒细胞计数 ,且不引起骨髓抑制 ,使患者达到部分缓解至完全缓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白细胞介素2(IL—2)是T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重要的淋巴因子.IL—2通过与细胞膜上的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结合调节T、B淋巴细胞及NK,LAK细胞的增殖和功能,发挥抗肿瘤作用。IL—2R可从细胞膜上部分脱落,形成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lL-2R)。现已证实: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病及器官移植患者血清sIL-2R显著升高。我们用酶标双抗夹心法(ELISA)对35例肺癌患者血清sIL-2R进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造血干细胞(autologous 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ABM-MNCs)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心功能超声学参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2004年6月~2006年3月,严格筛选出AMI35例,年龄在65岁以下,心肌梗死距此次手术的时间在1个月以内,左心室射血分数在0.45以下,随机分为2组(两组各有3名女性患者)。移植组18例,年龄(54±13)岁,AMI距本次手术时间(10±4)d,置入支架时经冠状动脉在梗死相关血管移植ABM-MNCs;对照组17例,年龄(57±11)岁,AMI距本次手术的时间(9±6)d,置入支架时经冠状动脉在梗死相关血管注入等体积生理氯化钠溶液;在术前及术后45d、90d为患者复查心脏彩超;术前、术后5、45、90d抽取患者全血,分离血浆,试验结束后用ELISA检测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浓度。结果在术后45d和90d,的心输出量、短轴缩短分数、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表明:移植组的心肌收缩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90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表明:移植组的心肌舒张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在45d和90d,二尖瓣环水平6位点S峰、E峰和A峰,移植组有部分位点改变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90d,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A峰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提示发生心脏重构,而移植组增大不明显(P>0.05);术后5d、45d和90d,移植组VEGF浓度在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冠状动脉ABM-MNCs移植能有效改善AMI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VEGF高表达可能与造血干细胞的作用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