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09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9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正>P410 2010-2011年海地霍乱疫情流行期间死亡率研究//Francisco J.Luquero,Marc Rondy,Jacques Boncy,等2010在海地发生的霍乱疫情是有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霍乱疫情。为了估计第一波疫情流行期间的死亡人数,我们对海地北部4个地区进行了回顾性调查。总计有70 903人被纳入调查;所有调查地区的粗死亡率(19.1-35.4死亡人数/1000人-年)  相似文献   
122.
<正>P786 2006-2009年海地恶性疟原虫pfcrt基因K76T突变与种群结构研究//Macarthur Charles,Sanchita Das,Rachel Daniels,等伊斯帕尼奥拉是加勒比地区仅有的恶性疟仍为地方病的岛屿。在伊斯帕尼奥拉岛的海地,抗疟药氯喹的抗药情况鲜有报道,但是导致氯喹抗性的恶性疟原虫氯喹抗性转运蛋白(P.falciparumchloroquine resistance transporter,pfcrt)基因K76T  相似文献   
123.
124.
目的 了解福建省2011年病毒性脑炎爆发的病原特点及福建省近10年Echo30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应用细胞培养法获得2011年福建省病毒性脑炎爆发及近10年常规监测病例的肠道病毒株,随机选取有代表性的、经微量血清中和试验或RT-PCR序列分析鉴定为Echo30的病毒株,提取病毒RNA核酸,逆转录为cDNA,分段扩增VP1基因序列全长,测定并分析扩增产物的序列。结果 2011年4月1日~6月2日,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及德化县、宁德市福安市3个地区爆发了病毒性脑炎病例流行,采集40例爆发病例及1例厦门散发病例的临床标本进行病毒分离,24例爆发及1例散发病例肠道病毒分离阳性,经鉴定均为Echo30;经VP1基因序列分析显示,泉州市两地流行株同源性高(核苷酸与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0%和99.6%),在遗传树图中处于同一分支下,处于另一分支下的福安市及厦门市流行株两者核苷酸与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5%和100%;两者间核苷酸差异性近9%,3个位点氨基酸出现了变异。Echo30分子流行病学分析显示,2011年泉州流行株非由2005年当地爆发流行株进化而来,而与2008年河南省的分离株及福建省2009年分离株同源性高;近10年福建省Echo30存在多基因、多谱系的同时传播,并在2006年发现了两株第III新基因型病毒。结论 造成2011年福建省病毒性脑炎爆发的病原为Echo30,引起此次流行的至少有两条不同的传播链病毒,其中之一可能从中国河南省外地输入引起。Echo30福建株呈多基因、多谱系分布流行特点。  相似文献   
125.
摘要 目的 应用real-time RT-PCR和病毒序列测定等方法对福建省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开展实验室诊断。方法 采集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呼吸道标本并提取RNA,分别采用甲乙型流感通用引物和探针、季节性流感(包括H3N2、H1N1、H1N1pdm)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以及H7N9特异性引物和探针进行荧光PCR检测。利用自行设计的引物扩增病毒基因组节段,测定并分析病毒基因组序列。结果 real-time RT-PCR结果表明,应用甲型通用引物扩增结果阳性,乙型及季节性流感(包括H3N2、H1N1以及H1N1pdm)扩增结果均为阴性,特异性H7N9亚型流感病毒扩增结果阳性。序列测定获得的病毒4个节段的序列与已公布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序列高度一致。结论 病例呼吸道标本中存在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病毒的基因与近期国内流行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高度类似。  相似文献   
126.
目的 分析福建省手足口病患者中柯萨奇病毒A组4型(Coxsackievirus A4,CVA4)的流行病学、基因变异及遗传进化等特征.方法 应用细胞培养方法获得病毒分离株,RT-PCR方法进行分子分型及扩增CVA4血清型完整VP1区全长序列,并进行序列变异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2011-2014年,从福建省手足口病其它肠道病毒病例标本中分子分型33例CVA4病例,在407例的其它肠道病毒病例中的构成比为8.1%,其中2012年31例,2014年2例.CVA4病例在性别、年龄组分布特征,与一般手足口病流行特征相比,没有特异性.VP1区序列差异比较表明,2011-2014年福建省CVA4分离株之间VP1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在92.6%~100%、95.7%~100%;与原型株及国外地方株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较低,分别为83.7%~85.4%、82.1%~89.1%,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6.1%~99.0%、90.4%~99.6%;与国内地方株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较高,分别为87.9%~99.2%、96.1%~100%.进化树结果表明福建CVA4分离株与原型株及国外代表株的遗传距离远,与国内代表株的遗传距离近.福建CVA4分离株在进化树的分布呈多个分支.结论 CVA4已成为近年来福建省除EV71、CVA16、CVA6、CVA10外导致手足口病的又一重要病原体.福建CVA4分离株与国内地方株同进化共循环,在福建省各个地区同时流行多条亲缘关系接近的传播链.  相似文献   
127.
目的分离甲型HIN1流感病毒,分析福建省首例病毒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和遗传特征,为研究病毒进化、致病性、流行规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MDCK细胞和Real—time PCR法进行病毒分离、鉴定;提取病毒RNA,通过RT-PCR扩增其8个基因片段,测定核苷酸序列,利用生物信息软件拼接全基因组序列;分析重要基因位点,利用GENBANK中相关序列对首例病毒分离株A/Fujian/01/2009(H1N1)进行基因进化树分析。结果从82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标本中分离出50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第一代分离阳性率60.98%。在福建省首次获得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及全基因组序列。基因组序列分析证明:该毒株与2009年大流行株高度同源,其基因组存在四源重组现象;氨基酸位点分析其对达菲药物敏感,对金刚烷胺类药物耐药;相对于猪流感代表株A/Swine/Iowa/15/1930(HIN1)存在6个HA抗原决定簇位点变异。结论MD—CK细胞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具有较高敏感性;福建省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分离病毒株与北美流行株高度同源;相对于以往古典型猪流感代表株出现了HA蛋白抗原性漂移;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8.
[目的]分析福建省2006-2008年从发热病人中检出的登革热病例,提高监测水平。[方法]对福州、莆田、泉州和宁德等地送检的发热待查病人的血清标本372人份,用ELISA法检测登革热病毒IgM和IgG抗体,阳性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和型别判定。[结果]IgM阳性率8.3%,IgG阳性率5.9%,其中IgM和IgG均阳性占5.6%,32份阳性标本中,19份检测出病毒核酸阳性,型别测定为登革Ⅰ型4份,登革Ⅱ型9份,登革Ⅲ型5份。经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室检测,确定32例为登革热病人,阳性率8.6%(32/372)。[结论]32例登革热,31例为输入性,1例为二代病例,并因此发现一起登革热暴发疫情。在登革热监测中,对发热待查者,应注意询问流行病学史和当地短期内有否出现大量高热、头痛和皮疹者,以及时准确发现病例。  相似文献   
129.
目的:构建登革病毒外膜蛋白DⅢ区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分析其免疫原性.方法:利用连接肽将登革病毒1型与2型、3型与4型的外膜蛋白(E蛋白)DⅢ基因片段连接在一起,克隆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DEN1/2型、DEN3/4型EDⅢ融合基因的二价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哺乳动物细胞BHK-21,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鉴定目的蛋白的表达.将两种二价重组质粒混合形成四价DNA疫苗免疫小鼠,观察其免疫原性及诱导产生中和抗体的能力.结果:二价重组质粒能在BHK-21细胞中表达目的蛋白,四价DNA质粒免疫小鼠,能诱导产生针对登革病毒1~4型的中和抗体,平均中和效价分别为l:24.7、1:26.9、1:13.4、1:16.0.结论:本研究构建的DNA质粒在小鼠模型中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登革多价DNA疫苗的研究提供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0.
目的 分析福建省外环境H5亚型禽流感病毒分布情况及与人感染H5N6禽流感的关系,为人感染禽流感的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17年福建省外环境常规监测标本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从数据库下载相关禽流感病毒基因序列,进行基因同源性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外环境监测结果统计分析显示:2013-2017年共采集样本4 903份,H5亚型阳性率为4.24%,且不同的网络实验室(χ2=101.033)、监测场所(χ2=45.526)、标本类型(χ2=31.751)和季节(χ2=48.174)阳性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福建省首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A/Fujian-Sanyuan/21099/2017)病毒全基因序列与6株福建省外环境H5N6病毒的同源性在85.1%~98.5%,与病家院中采集的1株加强监测外环境标本的HA和NA基因同源性分别为100.0%和99.9%。系统进化分析显示:福建省人感染H5N6病毒HA基因与加强监测的外环境H5N6病毒的进化距离最近,与其余6株距离较远,处在不同的进化分枝中,其基因源于H5N8病毒;而NA基因则与7株外环境H5N6病毒的进化距离较近,源于H5N6病毒。结论 福建省冬春季外环境中禽流感活动较为活跃,应加强活禽交易市场的卫生管理工作。福建省发现的首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与外环境禽流感病毒的重配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