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9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浙江省蚊虫中乙型脑炎病毒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2007年浙江省采集的蚊虫标本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方法 2007年在浙江省采集蚊虫标本,用金黄地鼠肾细胞(BHK-21)分离病毒,对新分离的病毒进行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采集到4735只蚊虫,分离到2株致BHK-21细胞病变的病毒,经免疫荧光和RT-PCR试验鉴定为乙型脑炎病毒(JEV),利用病毒PrM区段进行基因分型分析,新分离的2株病毒属于基因Ⅰ型JEV.对这2株病毒的E基因区段进行分析,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9.0%和98.8%.与疫苗株SA14-14-2相比,核苷酸同源性在87.7%,氨基酸同源性在96.4%以上,共有14个共同的氨基酸位点差异.结论 在浙江省采集的蚊虫标本中分离到2株病毒,经鉴定为基因Ⅰ型JEV,是浙江省近年来首次分离.  相似文献   
42.
2006年3月对浙江省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科研单位、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单位生物安全二级(BSL-2)实验室进行了一次调查,共调查162家.从实验室的备案、使用目的、工作人员职称、实验室基本配置、生物安全柜、实验室管理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43.
目的将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后备筛选毒株适应于Vero细胞,并对其抗原性和免疫原性进行研究。方法将新分离的4株汉坦病毒接种敏感动物,在乳沙鼠脑内连续传代。比较脑内病毒抗原的含量以及乳鼠的发病情况;在Vero细胞中传代,比较培养液中的病毒滴度和抗原滴度以及细胞的病变情况;利用筛选出的毒株研制Veto细胞灭活疫苗。研究疫苗的免疫原性。结果4株病毒经乳沙鼠脑内传代,鼠脑悬液的病毒滴度和抗原滴度分别达7.00~7.75LgCCID50/ml和1:3201:1280;4株毒株经Vero细胞连续传5代,培养液病毒滴度和抗原滴度分别达6.50~7.50LgCID50/ml和1:160~1:768;疫苗免疫家兔2针后,其中出血热病毒株Z34与ZJ5株疫苗免疫血清对同型毒株的中和效价达到1:10。结论ZJ4与ZJ5两毒株已适应于Vero细胞,且具有病毒滴度高和免疫原性良好的特性,适合用作Vero细胞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理想的候选毒株。  相似文献   
44.
人用H5N1禽流感疫苗检定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选用H5N1禽流感毒种(R1194和R1203),按设计的生产工艺,制成的疫苗进行全面检定,选取其中较好毒株生产的疫苗,用于以后人用禽流感疫苗临床前研究的动物免疫。方法利用从国外引进2株H5N1禽流感病毒,设计生产3种疫苗(全病毒、裂解-1、裂解-2)的纯化工艺,优化纯化条件,全面检定制成的疫苗,比较2毒种生产疫苗的质量。结果2毒株在接种滴度104EID50/ml(半数鸡胚感染剂量/ml),培养温度34.5℃,培养时间3 d的条件下,病毒增殖滴度较高;检定结果证明,制成的所有疫苗中反映质量的内毒素、卵清蛋白、总蛋白、总蛋白与血凝素之比这4项指标,明显优于国家标准;3种工艺疫苗的电镜形态完全不同;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全病毒疫苗和裂解-2疫苗的蛋白条带形态相似,但裂解-1疫苗在32 KD左右的条带缺失;毒种R1203株疫苗的产量明显高于R1194株。结论设计的3种生产疫苗的纯化工艺,均可生产出高质量的疫苗;毒种R1203株的疫苗产量高于毒种R1194株;可用R1203毒株,按3种不同工艺生产的疫苗接种动物,观察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45.
汉坦病毒株Z10是浙江省卫生防疫站出血热重点实验室于 80年代分离成功 ,具有血凝滴度高、抗原性强等特点[1] ,后用作生产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Ⅰ型和双价疫苗的毒株 ,用该病毒株生产的疫苗接种疫区人群 ,经现场流行病学考核 ,保护率在 95 %以上 ,具有很好的防病效果[2 ] 。为研究Z10株核蛋白的生物学特性 ,我们将Z10株核蛋白基因插入到原核表达质粒 pET2 8a,构建成重组表达质粒 ,转化大肠杆菌BL2 1(DE3) ,进行核蛋白的表达 ,并将表达产物免疫家兔 ,研究其免疫原性 ,为进一步研究基因工程疫苗打下基础。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  相似文献   
46.
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是由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的病毒引起 ,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安全、损害健康的急性传染病。目前全世界已有 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现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 ,至少存在 10种类型 ,在我国仅发现以黑线姬鼠传播的姬鼠型和褐家鼠传播的家鼠型病毒引起的出血热的流行〔1〕。血凝抑制试验不仅可用于该病的诊断 ,用Ⅰ型和Ⅱ型两种血凝抗原同时与病人血清做血凝抑制试验 ,还可以通过两者的血凝抑制滴度差来判定所感染的病毒类型〔2〕。该实验中 ,鹅血球是不可缺少的试剂 ,然而不同来源的鹅血球对出血热血凝抗原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  相似文献   
47.
HFRS病毒Z37株在绿猴肾传代细胞的病变作用和传代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毒39疫苗株在绿猴肾传代细胞(vero,vero-E6)上的病变和传代适应增殖情况,为应用vero细胞研制出血热疫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株Z37适应在绿猴肾传代细胞(vero,vero-E6)上,对细胞进行细胞病变(CPE)的动态观察,并于不同的时间取样,测定病毒滴度,比较静置培养、转瓶培养滴度的差异情况。[结果]Z37株不使vero-E6细胞产生病变,用HEPES诱导,3d可见明显病变现象。Z37株不使vero细胞产生病变,用HEPES诱导病变现象未获成功,Z37株在vero细胞中可高滴度繁殖,滴度达到10^7/ml,转瓶培养病毒滴度略高于静置培养。[结论]应用vero细胞研制HFRS疫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8.
为了掌握全省HFRS的流行规律,控制疫情的暴发流行,根据《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方案》,我们开展了HFRS监测工作。现将1995~1996年全省疫情动态分析总结如下。材料和方法 (1)疫情资料:根据全省各县(市)疫情上报资料。(2)鼠类来源:在监测点用夹夜法捕鼠,计算鼠密度,鉴定鼠种,解剖取鼠肺和用滤纸取鼠血,冷冻保存待检。(3)血清来源:病人血清来自全省各监测点,无菌采集静脉血3~5ml,分离血清,冷冻保存待检;健康人群血清采自全省各监测点,用滤纸片采耳垂微量血,冷冻保存待检。(4)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9.
目的:通过监测分析,掌握全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规律,控制暴发流行,进一步降低发病率,制订防制措施。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FAT)检测鼠肺HV抗原;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T)检测HFRS病人、健康人血清以及鼠血中HV抗体。结果:1997-1999年全省共发病7534例,年均发病率为5.65/10万,死亡39人,病死率为0.52%。病例仍主要分布在沿钱塘江两岸的浙东和浙西丘陵区,浙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HFRS(Ⅰ型)鼠脑纯化灭活疫苗全程和加强免疫后18个月的流行病学。血清学效果。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微量细胞病变试验,分别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及中和抗体。结果:全程免疫后15天,中和抗体阳性率为40%,GMT为4.06;360天降为阴性,GMT为2.50;加强后2周抗体阳性率为50%,GMT为4.35.全程免疫后15天IFA抗体阳性率为100%,GMT为81.75;至360天阳性率降至12.50%,GMT为5.69;加强后2周阳性率升至81.25%,GMT为1297。加强免疫6363例,仅2例出现弱反应,无中、强反应。免后18个月经流行病学调查,1年内(经春、秋两个流行高峰)接种组发病2例,发病率为19.12/10万;对照组发病12例,发病率为74.06/10万,保护率为74.18%,保护指数为3.87;加强1针后的6个月中,接种组无病例,对照组发病3例,发病率47.15/10万,保护率达100%。结论:该疫苗安全性好;有较好的免疫应答;近期和中期流行病学防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