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39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分析2007~2008年温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的检测结果,为临床提供病毒病原学诊断依据。方法:取5 097例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鼻咽分泌物,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抗原。结果:①2 209份标本(43.3%)病毒病原检测阳性,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1 725例(78.1%),腺病毒(ADV) 61例(2.8%),流感病毒A型(IVA)66例(3.0%),流感病毒B型(IVB)12例(0.5%),副流感病毒1型(PIV1)38例(1.7%),副流感病毒2型(PIV2)7例(0.3%),副流感病毒3型(PIV3)275例(12.4%);②病毒检出率在小于3个月和小于6个月年龄组较高,分别为53.6% 和49.2%;③冬季病毒检出率最高。结论:2007~2008年温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毒仍以RSV为主要病原体, <6个月的婴幼儿病毒感染率较高,好发于冬季。[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1):32-34]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对小鼠哮喘胸腺活化调节趋化因子(thymus and activation regulated chemo-kine,TARC)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卵清白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建立小鼠哮喘模型。30只清洁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哮喘组、BCG-PSN治疗组。末次激发24h后留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肺组织。BALF行细胞计数及分类;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BALF中TARC、IL-4和IFN-γ蛋白的浓度;光镜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肺组织中TARC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肺组织中TARC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哮喘组BALF中细胞总数、嗜酸粒细胞(EOS)绝对值及百分比、TARC和IL-4浓度、肺组织中TARC蛋白及mRNA的表达均增高,BALF中IFN-γ浓度低于正常对照组。经BCG-PSN干预后,BALF中细胞总数、EOS绝对数及百分比,TARC、IL-4浓度较哮喘组均下降,肺组织中TARC蛋白及mRNA的表达较哮喘组均下调,BALF中IFN-γ浓度较哮喘组增高。免疫组化显示TARC蛋白主要表达于支气管上皮细胞。BALF中TARC浓度与EOS绝对值、IL-4浓度呈正相关。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可降低TARC在肺组织中的表达,降低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23.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盐水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患儿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其经济性。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12月本院儿童呼吸科的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患儿共66例,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成3组,分别为0.9% NaCl组、3% NaCl组、5% NaCl组,分别给予0.9% NaCl液3 mL、3% NaCl液3 mL、5% NaCl液3 mL雾化吸入。采用空气压缩雾化器与面罩吸入,入院12 h内接受治疗每天3次(早上、中午、晚上,间隔4 h以上)直至出院。主要观察指标包括临床严重度评分(CBSS)、住院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住院费用。结果:各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入院第1~第3天的临床严重度评分(CBSS1、CBSS2、CBSS3)、住院时间、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 NaCl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2%,显著高于0.9% NaCl组(为2.3%)和3% NaCl组(为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199,P<0.01)。不良事件主要包括雾化过程中出现普通咳嗽、剧烈咳嗽和呕吐。结论: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患儿治疗中应用高渗盐水(3% NaCl液、5% NaCl液)与0.9% NaCl液雾化吸入的疗效相当且未增加医疗费用;3% NaCl液雾化吸入的安全性较5% NaCl液好,但两者均未出现明显严重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24.
<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治指南(2009版)>[1]首次面世,为儿科临床诊断和治疗肺部真菌感染提供了较为规范的指导方法,它是当前儿科有关专家的初步共识,也是临床提高对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治认识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25.
26.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对哮喘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T-Ⅱ)的影响.方法:用卵白蛋白(OVA)制备Wi star大鼠哮喘模型并用利多卡因雾化吸入进行干预.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一氧化氮(NO)浓度;分离和纯化AT-Ⅱ,利用吖啶橙(AO)荧光染色法检测AT-Ⅱ细胞的损伤率,并与NO浓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哮喘组BALF中N0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利多卡因组(P<0.05);哮喘组AT-Ⅱ细胞损伤率分别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利多卡因组(P<0.05);BALF中N0浓度与AT-Ⅱ细胞损伤率呈显著正相关(r=-0.903,P<0.01).结论:哮喘时AT-Ⅱ细胞损伤增加与体内NO的合成和释放增多有关,而利多卡因有降低BALF中N0水平及AT-Ⅱ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7.
儿童哮喘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哮喘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10例拒绝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方案治疗的哮喘患儿进行2-7年的随访观察,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就性别、早产、首次发病年龄、母乳喂养、环境暴露、个人过敏史、病情严重度、每年呼吸道病毒感染次数、被动吸烟、家庭过敏史、饮食习惯11项因素对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哮喘自然缓解2年以上31例(29.18%),未缓解79例。环境暴露、个人过敏史、病情严重度、每年呼吸道病毒感染次数、被动吸烟、家族过敏史、饮食习惯对预后有影响,标准偏回归系数分别是-0.2760、-.3000、-0.2330、-0.1680、-0.1740、-0.1090、0.1100,而性别、早产、首次发病年龄、母乳喂养对预后无直接影响。结论 哮喘预后的危险因素为早期环境暴露、个人过敏史、病情较严重、被动吸烟、有家族过敏史,而增加每年呼吸道病毒感染次数、饮食习惯以鱼类为主有利哮喘的预后。影响儿童哮喘预后的因素是复杂的,哮喘自然缓解的比例毕竟较少,早期GINA方案治疗是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28.
小儿反复肺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小儿反复肺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5年1月收住温州育英儿童医院的96例小儿反复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96例患儿中有基础疾病者74例(77.1%),呼吸道吸入16例(16.7%),其他不明原因6例(6.3%)。基础疾病:心血管疾病37例(50.0%)、呼吸系统解剖异常20例(27.0%)、脑瘫5例(6.8%)、营养不良伴佝偻病4例(5.4%)、哮喘3例(4.1%)、漏斗胸3例(4.1%)、支气管扩张2例(2.7%)。通过对反复肺炎患儿的病史、体格检查及胸片的基础上行多项检查确诊。结论 小儿反复肺炎多存在基础疾病,按肺解剖学分布对肺炎进行分类有助于寻找病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X线检查时易被漏诊,应警惕此类患儿肺炎的恶化。  相似文献   
29.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MCP-4、MDC和IL-4水平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MCP-4)、巨噬细胞衍生趋化因子(MDC)和白介素4(IL-4)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31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毛支组)和30例健康儿童(正常对照组)血清MCP-4、MDC和IL-4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毛支组患儿急性期血清MCP-4、MDC和IL-4水平为(103.56±27.31,692.67±107.22,19.48±7.40)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86.34±14.50,242.12±27.40,9.22±4.10)pg/ml(P均〈0.01)。MCP-4、IL-4的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且两者之间呈正相关。结论MCP-4、MDC参与调节毛细支气管炎Th2细胞因子IL-4的募集、释放,参与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监测血清MCP-4水平可反映毛细支气管炎的病情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哮喘患儿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和白介素8(IL8)质量浓度及其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2003年10月至2004年6月温州医学院育英儿童医院收治的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30例、缓解期30例,30名健康儿童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3组血清sICAM1和IL8质量浓度,并分析其相关关系。结果急性发作组sICAM1为(268.56±24.76)μg/L,IL8为(38.06±8.77)μg/L;缓解期sICAM1为(204.90±25.00)μg/L,IL8为(8.85±1.47)μg/L;正常对照组sICAM1为(186.49±16.55)μg/L,IL8为(7.56±1.68)μg/L。sICAM1的组间差异显著(F=97.50,P<0.01);IL8的组间差异显著(H=64.97,P<0.01)。sICAM1与IL8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80,P<0.01。结论儿童哮喘急性期sICAM1、IL8明显升高,二者呈正相关,在哮喘急性期炎症反应中sICAM1与IL8起相互协同和促进作用,是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炎症反应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