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3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4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目的调查云南省HIV感染者/AIDS患者确证为HIV阳性后的高危行为等情况,探讨高危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云南省艾滋病疫情较为严重的德宏州芒市,瑞丽市和陇川县部分乡镇卫生院在2012年5月15日~6月14日期间接受随访的〉18岁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people who living with HIV/AIDS,PLWHA),共调查303人,有效问卷300份。结果25.7%的调查对象在确证HIV阳性后发生过无保护的高危行为,其高危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为重度耻辱和在婚,重度耻辱感(OR=1.89,95%CI:1.09~3.27),在婚(OR=2.99,95%CI:1.43—6.26)均为危险因素,另外在访谈中还发现高危行为的发生与静脉注射吸毒人员缺乏清洁针具,部分女性PLWHA患者因生活困难而从事商业性行为等因素有关。结论PLWHA患者的高危行为的影响因素为重度耻辱感和在婚,同时还与缺乏清洁针具和生活困难等因素有关。建议进一步加强PL—WHA患者的管理,有针对性的进行PLWHA患者的干预,降低其耻辱感,减少其高危行为的发生,预防艾滋病的二代传播。  相似文献   
42.
目的 了解云南省吸毒人群的艾滋病知晓率、相关危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策略和评估干预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强戒所采用固定场所连续抽样,社区采用“滚雪球”抽样对吸毒人员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获得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晓率和行为学等信息.结果 共调查吸毒人群13 969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3.2%,男性、外省/外籍、文化程度偏低的吸毒者更倾向于共用针具.干预覆盖率为67.4%,社区干预覆盖率(86.4%)明显高于戒毒所(61.4%),吸毒人群接受检测并知晓结果的比例较低(27.8%).与2002年云南省首轮行为调查相比,该人群不共用注射器的比例和安全套使用率明显提高.结论 云南省吸毒人群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率较高,但仍存在共用针具和不使用安全套的情况,血液传播和性传播的风险高.建议进一步提高美沙酮维持治疗、清洁针具交换和HIV检测的覆盖面,对检测结果及时准确告知.加强监管场所吸毒人群综合干预和吸毒人群安全性行为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43.
目的 了解云南省HIV“单阳家庭”和“双阳家庭”中配偶间HIV性传播现状,探讨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选择云南省5个艾滋病疫情较为严重的县和3个疫情中等程度的县,按时间顺序,对能随访且愿意接受调查的300户(600人)已婚HIV/AIDS及其配偶开展问卷调查.结果 在300户接受调查的家庭中HIV“双阳家庭”占40.7%,“单阳家庭”占59.3%;300名先感染HIV者以性途径感染为主(占68.3%),其次为共用注射器吸毒感染(19.7%);配偶告知后,63.4%HIV“单阳家庭”和47.0%“双阳家庭”的性行为频次减少,HIV“单阳家庭”夫妻间安全套使用率从告知前的16.8%上升到告知后的95.0%,“双阳家庭”从8.2%上升到60.9%;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配偶间HIV性传播的因素为:安全套使用、性行为频次、先感染HIV者患性病(男性);HIV“双阳家庭”和“单阳家庭”中先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比例分别为51.6%和4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云南省家庭内性传播是配偶中先感染HIV者的主要传播途径.安全套使用、性行为频率、患性病和先感染HIV者为男性是配偶间HIV性传播的影响因素.配偶告知可使配偶间性行为频次和安全套使用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4.
昆明市2010年HIV-1耐药传播警戒线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2010年昆明市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中耐药株的传播水平.方法 根据WHO推荐的HIV耐药警戒线调查方法,对2010年1-8月收集的62份年龄<25岁的HIV-1新发现感染者的血液样本进行HIV-1耐药基因型检测和耐药株传播水平分析.结果 62份样本中,54份完成耐药基因型鉴定.按pol基因区进行分型,其中53.2%的样本为CRF08 BC亚型,其他亚型包括CRF07_BC、CRF01_AE、C.根据采样时间顺序,前47份扩增阳性的样本用于耐药传播水平的分析,其中1份出现针对蛋白酶抑制剂类药物的耐药突变位点,耐药株流行率<5%.结论 昆明市HIV耐药株尚处于低度流行水平,为控制耐药传播水平的上升,规范治疗及科学管理仍然是当前艾滋病患者治疗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阔韧带平滑肌瘤CT和MRI征象并行误诊因素分析,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证实阔韧带平滑肌瘤24例,术前均行下腹盆腔CT和/或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阔韧带平滑肌瘤的CT和MRI征象及误诊率并行误诊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24例患者CT及MRI均表现为盆腔内子宫外巨大肿块,肿瘤平均大小约(15±8.1) cm.18例患者CT表现肿瘤边界清楚17例,边界不清1例;平扫肿瘤密度均匀15例,混合性密度 3例;增强扫描肿瘤均见明显强化伴局灶性低密度区.另6例 MRI检查患者均显示肿瘤与邻近器官及子宫体分界清晰,能较好显示肿块完整包膜,T1WI为等或略低信号,T2WI为中等信号,部分肿瘤内间杂斑点、条状高信号灶,注射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后肿瘤明显强化伴斑点状无强化区.本组病例CT和MRI总误诊率37.5%(9/24),其中CT误诊率44%(8/18),MRI误诊率16.7%(1/6);被误诊为卵巢恶性肿瘤6例(67%,6/9),卵巢畸胎瘤1例(11%,1/9),子宫浆膜下肌瘤1例(11%,1/9),盆腔肿块来源待定1例(11%,1/9).结论 阔韧带平滑肌瘤缺乏特异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常较困难,CT和MRI均是术前诊断阔韧带平滑肌瘤较好影像学方法,但存在一定误诊率,影像科医生需提高对该疾病影像表现及误诊因素认识.  相似文献   
46.
47.
目的了解2012年临沧市未经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I型(HIV1)感染者中,病毒的基因型分布和耐药株传播水平。方法根据HIV-1耐药警戒线调查实施方案,对2012年2—7月,临沧市符合方案要求的50份年龄在18—25岁的、新发现的HIV-1感染者的血浆样本,进行耐药基因型检测和耐药株传播水平分析。结果50份血浆样本中,36份完成了基因型及耐药鉴定。通过进化分析对pol区进行分型,75.0%(27/36)的样本为CRF08-BC,其他依次为URF—BC(8.3%,3/36)、CRF07-BC(5.6%,2/36)、CRF01-AE(5.6%,2/36)和c亚型(5.6%,2/36LURF—BC重组中有两例重组模式相同。获得的序列中未检测到监测相关的耐药突变(Surveillancedrugresistancemutations,SDRM),按照耐药警戒线的统计方法估算,耐药株流行率〈5%。结论临沧市目前主要流行的HIV-1亚型为CRF08-BC,HIV-1耐药株处于低度流行水平。为控制耐药传播水平的上升,在加强重点人群艾滋病防治的基础上,应加强规范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及科学管理,同时有计划地开展相关的耐药监测。  相似文献   
48.
目的分析云南省男男性行为者HIV暴露前预防(PrEP)用药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 通过滚雪球抽样方法在2021年4-6月云南省14个城市(自治州)开展调查。国家级哨点样本量为400人, 省级哨点样本量为100人。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rEP用药意愿的相关因素。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调查MSM 2 450人, 听说过PrEP的比例为68.5%(1 677/2 449), 愿意PrEP用药的比例为56.7%(1 343/2 368), 愿意自费PrEP用药的比例为30.6%(724/2 368), 愿意免费PrEP用药的比例为56.2%(1 330/2 367)。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 PrEP用药意愿低的相关因素包括40~和≥50岁(aOR=2.49和aOR=4.48)、汉族(aOR=1.47)、外省户籍(aOR=1.64)、高中/中专(aOR=1.96)与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aOR=3.49)、样本来源分别为浴池/桑拿(aOR=3.53)、网络招募(aOR=2.53)和自愿咨询与检测(aOR=1.42)、本地居住时间3~...  相似文献   
49.
目的 了解云南省梅毒流行趋势,探讨和完善防控措施.方法 对云南省(2010-2014)年梅毒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0-2014)年云南省共报告梅毒病例41 98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8.09/10万,2014年达27.69/10万.2014年报告12 976例,较2011年报告的4 792例增加了170.78%.报告的病例中青壮年占66.27%、农民占62.91%.结论 云南省梅毒疫情呈上升趋势,形势不容乐观,今后应进一步规范梅毒的诊疗,并有针对的加强青壮年、农民及无业人员梅毒知识的普及,提倡安全性行为,采取相关防制措施,控制梅毒的扩散和蔓延.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