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巨细胞病毒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国南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巨细胞病毒(CMV)LgG和IgM抗体的表达及CMV与SLE的相关性.方法 SLE患者106例,92名正常对照人群来源于我院体检门诊,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其CMV-IgG和CMV-IgM抗体,CMV-IgM抗体阳性者再利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CMV载量.同时分析CMV抗体与SLE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如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心磷脂抗体、补体C_3及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的相关性.结果 106例SLE患者中,105例CMV-IgG抗体阳性,21例(19.81%)CMV-IgM抗体阳性;92名健康对照者中91名CMV-IgG抗体阳性,1名(1.09%)CMV-IgM抗体阳性;SLE患者CMV-IgM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7.484,P<0.01);CMV-IgM抗体阳性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未检测到CMV载量.CMV-IgM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抗dsD-NA抗体、抗心磷脂抗体、补体C_3阳性率[66.67%(14/21)与41.18%(35/85)、33.33%(7/21)与10.59%(9/85)、66.67%(14/21)与34.12%(29/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402、6.798、7.400,P均<0.05);活动性SLE患者的CMV-IgM抗体阳性率高于非活动性SLE患者[27.12%(16/59)与10.64%(5/47),χ~2=4.472,P<0.05].结论 中国南方人群普遍感染CMV,但CMV的重新活化与SLE活动有关,控制CMV重新活化有可能达到稳定SLE病情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检测EB病毒VCA-IgA抗体及病毒DNA载量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探讨EB病毒与SLE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EB病毒VCA-IgA抗体和EB病毒DNA载量。同时分析EB病毒VCA-IgA抗体与SLE患者的实验室指标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补体C3和C4的相关性。结果 248例SLE患者中,49例为EBV-VCA-IgA抗体阳性,167例健康对照者中12例阳性,SLE患者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9.8% vs 7.2%; P < 0.001);SLE患者EB病毒载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EB病毒VCA-IgA抗体阳性与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补体C3和C4不相关。结论EB病毒感染与SLE相关,EB病毒VCA-IgA抗体阳性者有较高的DNA载量,SLE的发病危险性亦高,EB病毒重新活化与SLE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23.
目的了解白细胞介素-33(IL-33)及其可溶性受体ST2(sST2)和抗苗勒氏管激素(AMH)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中的变化情况,为PCOS患者的诊疗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3月~2018年6月来医院就诊并确诊为PCOS患者192例为实验组,并选择同期未孕健康孕龄女性12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IL-33和sST2水平,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中AMH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0例健康未孕女性血清中IL-33、sST2及AMH水平分别为(26.75±8.62)pg/mL、(0.06±0.04)μg/mL和(5.16±1.73)ng/mL,192例PCOS患者分别为(231.73±104.26)pg/mL、(3.24±1.52)μg/mL和(10.65±3.91)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935~21.9506,P <0.05)。PCOS患者血清中IL-33与sST2、IL-33与AMH及sST2与AMH水平之间均呈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0.9145、0.6252及0.71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年龄组PCOS患者血清中IL-33、sST2及AMH水平之间差异均统计学意义(F=2.7061,F=3.5024,F=6.0835,P <0.05),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逐步下降趋势。结论 PCOS患者血清中IL-33、sST2及AMH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健康未孕女性,且各指标之间均呈正相关性,对PCOS的诊疗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过氧乙酸氧化法测定尿液中碘水平的方法和技术。方法过氧乙酸氧化法和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国标法)平行测定80份尿液样品的含碘量,对测定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用尿碘标准物质及碘标准液分析过氧乙酸氧化法的精密性、线性范围、准确度。结果该方法线性范围5~300μg/L,在此范围内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r>0.990;对高、中、低3份碘标准液进行精密性测定,相对偏倚分别为1.5%、2.4%、2.2%;对高、中、低3份尿碘标准物质进行准确度测定,相对偏倚分别为3.9%、2.0%、0.1%;加标回收率测定结果在96.49%~101.25%;维生素C、NaCl、NaBr和胆红素对尿碘标准物质的干扰的相对偏倚分别为2.5%、1.8%、1.5%、2.3%,该法与国标法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法操作简单、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准确度高、特异性好、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25.
目的 应用高频超声血管内中膜分析技术(quality intima-media thickness,QIMT)和血管硬度定量分析技术QAS(quality arterial stiffness)研究糖尿病和肥胖对颈动脉血管结构和弹性功能的联合影响及其相关性。方法 将90名糖尿病患者和与之性别、体重相匹配的非糖尿病对照者90例,根据体重指数(BMI)分别分为三组。采用QIMT、QAS技术测量各组研究对象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僵硬度指数(β)、脉搏波传播速度(PWV)及顺应性系数(CC),并将各参数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同一BMI类别中与对照组相比,DM组的颈动脉IMT、PWV及β值均明显增高,顺应性CC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BMI水平的增高,病例组和对照组的IMT、PWV、β均逐渐增高,而CC逐渐下降(P<0.05)。多变量分析显示,DM和肥胖均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血管弹性功能的损害效应独立相关。然而,与DM危险因素比较,BMI类别增加对颈动脉血管结构和弹性功能的损害作用更大。结论 DM和肥胖均能独立引起颈动脉血管结构和弹性功能损害,DM患者合并肥胖对血管功能有叠加损害效应,可进一步加重DM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并且肥胖比DM对颈动脉血管结构与弹性功能的损害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26.
MicroRNAs在SLE患者外周血中的异常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比较微小RNAs(microRNAs)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和正常健康对照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发现在SLE中异常表达的microRNAs.方法: 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其中SLE患者20例, 健康对照组15例.将SLE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PMBC分别混合, 提取总RNA, 分离提纯microRNA, 探针标记, 芯片杂交, 扫描后进行数据分析.以两组间信号强度比值>2或者<0.5表示两组间microRNAs 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共筛选出27种有效表达的人源性microRNAs, 其中SLE组和对照组表达无明显差异的有14种, 11种microRNAs在SLE组中高表达, 2种microRNAs在SLE组中低表达.结论: 多种microRNAs在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异常表达, 提示它们可能在SLE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IL-12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19名,变应性鼻炎(鼻炎组)70例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的血清IL-6,IL-8,IL-12及总免疫球蛋白E(TlgE)水平,结果:鼻炎组特异性免疫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IL-6,IL-8,IL-12均明显升高,P<0.01,特异性免疫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IL-8显著降低,P<0.01,IL-6明显降低,P<0.05,IL-12呈有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特异性免疫治疗前IL-6,IL-8与TlgE呈正相关,IL-12与TlgE呈负相关,结论:特异性免疫的治疗使变应性鼻炎患者IL-6,IL-8,IL-12的分泌趋于正常。提示特异性免疫治疗有可能通过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应用间接免疫荧光(ⅡF)及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的方法,检测136例SLE患者血清中的ANCA,并分析ANCA与SLE临床表现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 单用ⅡF方法检测时,ANCA在SLE中的阳性率是23.5%.对ⅡF方法检测为阳性的血清,用ELISA方法进行验证,结果仅有62.5%仍为阳性,全部是核周型ANCA(p-ANCA),未见中央型ANCA(c-ANCA)出现.ANCA在SLE合并皮肤血管炎或肾脏累及、神经系统累及、病情活动及抗ds-DNA抗体阳性时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相应对照组.结论 部分SLE患者血清中可以检测到ANCA,并与SLE特定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具有相关性,提示ANCA可能参与了SLE血管炎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29.
目的应用超声射频信号血管内中膜分析(QIMT)技术和血管硬度定量分析(QAS)技术检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血管结构及弹性功能,探讨体质量指数(BMI)与其颈动脉血管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取我院糖尿病患者和性别、体质量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各90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将两组分别分成3个亚组即正常体质量亚组、超重亚组及肥胖亚组,每个亚组各30例。采用QIMT、QAS技术测量各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僵硬度指数(β)、脉搏波传播速度(PWV)及顺应性系数(CC),比较各组上述参数差异,并将颈动脉弹性参数与糖尿病史及BM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颈动脉IMT、PWV及β值均明显增高,CC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BMI的增加,糖尿病组和对照组IMT、PWV、β均逐渐增高,CC逐渐下降(均P0.05)。多变量分析显示,糖尿病史和BMI均与IMT和PWV独立相关(均P0.05);与糖尿病史危险因素比较,BMI的增加对IMT和PWV的影响更大(标准化β=0.643、0.534,均P0.001)。结论糖尿病和BMI均能独立引起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血管结构和弹性功能损害,且BMI的增加较糖尿病对颈动脉血管结构及弹性功能的损害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