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5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目的以家猪为实验对象,通过显微外科手术血管吻合的方法建立一种新型、经济、简单的脑动静脉畸形(AVM)模型及对其相关方面进行研究。方法选用健康家猪8头,3~4个月,30~45 kg,雌雄不限。行显微手术建立AVM模型。手术前3d随机将2例行颈总动脉造影为对照组。分别于手术后3d、1w及1m时行手术对侧颈总动脉血管造影。观察模型建立是否成功。结果(1)8头家猪手术后全部成活,无切口感染现象。无肢体偏瘫现象。(2)对照组行双侧颈总动脉造影,均仅能看到造影侧单侧颅底微血管网。实验组在手术后3d、1w及1w时行手术对侧颈总动脉造影,均可见血流经手术对侧咽升动脉到双侧颅底微血管网,并引流入手术侧咽升动脉和(或)颌内动脉。结论(1)应用家猪通过显微外科手术端-端吻合同侧颈总动脉及颈内静脉的方法建立AVM模型是一种经济易得、操作简单、重复性强的实验方法。(2)此模型可用于栓塞材料栓塞效能的实验研究、模拟AVM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和介入神经放射学医生的培训。  相似文献   
92.
目的:观察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钻孔引流术后颅内积气情况,并探讨发生张力性气颅(SDTP)的原因。方法:203例CSDH钻孔引流术的患者,术后18例头部CT检查提示有颅内积气。结果:18例颅内积气患者再手术排气后恢复良好。结论:CSDH钻孔引流术后SDTP发生率较低,正确的手术操作可以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93.
一、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概述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是一种以椎基底动脉显著扩张、延长、扭曲或成角为特征的少见的脑血管异常病变,目前尚没有确切的总体人群发病率报告,从造影和尸检结果来看,总体人群发病率应该小于0.05%[1].特定人群的发病率研究各有不同,在第一次发生卒中的人群中,VBD的发生率约为2.06%[2];在后循环梗死的患者中,VBD的发生率是3.7%[3];在进行常规MRI及MRA体检的人群中,无症状的VBD发病率为1.3%[4].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行动脉瘤夹闭术前早期持续腰池引流对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320例aSAH患者行持续腰池引流后接受动脉瘤夹闭手术治疗患者的病例资料,并与未行引流治疗的200例同期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对照研究。探讨两组患者的预后、并发症差别。结果持续腰池引流组患者预后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1),显著降低动脉瘤夹闭术后脑积水(χ2=11.10,P=0.01)、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χ2=4.86,P=0.03)以及颅内感染的发生率(χ2=0.39,P=0.53)。结论对于aSAH患者夹闭术前早期行持续腰池引流治疗是较合理的选择,对改善患者预后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5.
中动脉梗塞的发病率高,约占脑梗塞的66%,中动脉主干梗塞约占中动脉梗塞(不包括腔隙性脑梗塞)的80%左右。我科从1988年~1990年间收治中动脉梗塞102例,其中中动脉主干梗塞84例,有6例危重病人进行了手术治疗。一般资料 6例病人均为男性,其年龄为:39岁1例40岁1例,53岁1例,57岁2例,61岁1例。  相似文献   
96.
颅内宽颈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球囊和支架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宏磊  徐宁  罗祺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22):2241-2242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常因破裂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而被发现,死亡率很高。因此,早期处理动脉瘤,使动脉瘤不再破裂是治疗的关键。宽颈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难点之一,单纯应用GDC栓塞存在一定困难。近年来,球囊辅助瘤颈重塑形技术和支架技术为这类动脉瘤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我们应用该项技术对95例颅内宽颈动脉瘤进行了成功栓塞,现将经验进行总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1年4月~2006年12月,我科采用球囊辅助瘤颈重塑形技术或支架技术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95例,男52例,女43例,年龄35~72岁(平均53.5…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脱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30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瘤颈宽度2.0~6.5 mm,体/颈比≤2)患者,采用血管内支架结合GDC对动脉瘤进行栓塞治疗,并与30例传统方法栓塞的宽颈动脉瘤患者做对比。 结果:25例患者应用血管内支架结合GDC使动脉瘤成功栓塞;5例患者仅行支架封堵动脉瘤开口,其中1例于术后2周因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而死亡。29例临床随访3~20个月,无再出血及血栓栓塞症状。对照组30例患者中10例因动脉瘤颈过于宽阔,弹簧圈无法在瘤腔内停留而致栓塞失败;另20例患者术后6个月,5例动脉瘤颈部复发,1例因动脉瘤再次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 结论:血管内支架结合GDC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效果优于传统方法栓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8.
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取15例神经纤维瘤病人及其近亲的淋巴细胞短期培养,并进行染色体分析,结果均获得可分析标本。其中NF-2型8例均有22号染色体缺失,查其近亲中有7例22号染色体的缺失。本文结果提示22号染色体的缺失与神经纤维瘤病的发生、发展及遗传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9.
纯种大耳白兔20只,用夹闭通电的方法制成兔颈总动脉血栓模型。此模型方法简单,复制成功率高,血栓部位可随意掌握。同时对血栓12、16、20小时组的血栓分别进行了局部尿激酶溶栓治疗,均获得成功;探讨了影响尿激酶用量的有关因素,并对血栓部位血管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发现,对20小时以内形成的血栓进行局部尿激酶溶栓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0.
平板探测器数字减影系统的问世,为神经介入治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CTA(CT angiography)技术生成的CT图像可以提供实时颅内情况,为介入手术保驾护航。笔者对18例接受动脉瘤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