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6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游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检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检测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游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变化,分析IGF-1与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3例慢性肝炎、20例肝硬化和12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游离IGF-1水平,并与肝功能指标进行对照.结果慢性重型肝炎、肝硬化和慢性肝炎患者血清游离IGF-1水平分别为(0.23±0.18)ng/ml、(0.37±0.24)ng/ml和(1.15±0.72)ng/ml,慢性重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明显较慢性肝炎低.5例血清游离IGF-1<0.2ng/ml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均死亡,4例>0.3ng/ml者存活,3例在0.2~0.3ng/ml之间,其中2例死亡,1例好转.白蛋白在30g/L以下患者的血清游离IGF-1浓度显著低于白蛋白在31g/L以上的患者.结论血清游离IGF-1水平与病情程度、白蛋白合成有密切相关,并可作为判断慢性重型肝炎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2.
目的比较肝肾阴虚型与肝郁脾虚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患者生化及免疫球蛋白,探寻PBC的中医病机演变规律。方法选取解放军第三零二医院2006~2010年确诊PBC患者81例,包括肝肾阴虚型39例,脾胃气虚型42例,采用日本708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ALT、AST、TBIL、DBIL、ALP、GGT、TBA、ALB、GLO、TC、TG,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血常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AMA;采用免疫印记法(EUROLINE)检测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M2)、抗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抗体(PML)、抗核点型靶抗原蛋白100KDa(SP100)、抗重组M2融合蛋白抗体(BPO)、抗52KD核颗粒蛋白抗体(52K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AS)检测抗HAVIgM、HBsAg、抗-HBs、抗-HBe、HBeAg、抗-HBe、、抗-HCV、抗-HDV、抗HEVIgM、抗EB病毒IgM和抗巨细胞病毒IgM、IgG。结果肝肾阴虚型PBC患者病情发展到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比例明显高于肝郁脾虚,肝肾阴虚型PBC患者较肝郁脾虚型PBC患者TBIL、DBIL水平明显偏高、PT明显偏长、PA明显偏低、IgM明显偏高(P<0.05)。  相似文献   
53.
抗炎保肝治疗在肝病临床中的应用与地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肝脏炎症坏死及其所致的肝纤维化是疾病进展的主要病理学基础,因此,如能找出病因,在对因治疗的基础上有效控制肝组织炎症,有可能减少肝细胞破坏和延缓肝纤维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4.
二期梅毒伴肝损害及肺损害案例极为少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例55岁女性患者,以继发于二期梅毒的皮疹、肝损害及肺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经3周中西结合驱梅治疗后,患者皮疹消退、肝功能恢复、肺结节明显减少。提示对每个病原不能确定的肝损害均因注意病因学诊断。  相似文献   
55.
目的:分析199例药物性肝炎的病因和临床特征,加深对药物性肝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1年3月收治的药物性肝炎199例的临床资料,通过对基础病、用药种类、临床表现、临床转归等进行分析,总结其发病规律及特点.结果:药物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以乏力、纳差、尿黄、恶心为多见;引起药物性肝炎的药物种类较多,中草药名列之首(占38.7%);引起药物性肝炎的基础病主要有结核、胃炎、高血压、糖尿病、银屑病、白癜风、风湿、甲状腺机能亢进、肿瘤、妇科疾病、乳腺疾病、精神类疾患;停损肝药及保肝降酶退黄治疗后,治愈好转率为97.48%.结论:应重视药物的肝脏毒性,临床用药时应考虑和预防药物性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56.
患者男性,37岁,干部。因乏力腹胀1年于2004年6月23日入院。患者于2003年7月出现乏力腹胀,肝功能ALT60u/L,TBIL30μmol/L,未予诊治。2004年3月ALT83.9u/L,AST90.7u/L,TBIIA0.3μmol/L,GGT1963.3μ/L,ALP401.9u/L,经对症治疗效果不佳,收住我院。查体除肝掌可疑阳性外,未发现其它阳性体征。化验:TBIL30.4μmol/L,DBIL8.9μmol/L,AST110u/L,ALP355u/L,GGTl589u/L。  相似文献   
57.
近年来,氧化苦参碱(OM)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慢性乙、丙型病毒性肝炎,并取得一定的疗效。但在治疗的过程中发现常有胆碱酯酶(ChE)的下降,原因尚不清楚。本研究观察了天晴复欣(氧化苦参碱)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过程中ChE的动态变化,并观察白蛋白(ALB)、凝血酶元活动度(PTA)、其他肝功能和病情转归等情况。  相似文献   
58.
第40届欧洲肝病年会有关病毒性肝炎纪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第40届欧洲肝病年会于2005年4月13日至4月17日在法国巴黎举行。本次年会议题广泛,内容丰富。以下就病毒性肝炎方面的报道作一综述。1乙型肝炎1.1阿德福韦(AD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进展S.Locarnini等报道ADV治疗期间耐药的发生率及ADV耐药产生的预测因素。629例、293例、221例及6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肝能滴丸治疗老年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及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32例老年(60~79岁)慢性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所有患者血清HBV DNA阳性,部分患者HBeAg阳性,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2倍以上。在给予保肝、降酶药的基础上加用肝能滴丸,12粒/次,3/d,口服,疗程半年。结果抗病毒疗效:总显效率20%(6/30),总有效率(显效 有效)43%(13/30),明显高于对照组。安全性:约30%患者有不同程度腹泻,1例有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极少数患者(2例)因明显腹泻中途停药。结论肝能滴丸对老年乙肝患者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总体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0.
尽管临床指南对酒精性肝病(alcoholicliverdisease,ALD)的诊断提供了依据,但ALD的疾病严重程度却经常与饮酒量不成正相关。为了更有效地预防ALD的发生,并且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明确其病因病机显得十分必要。根据目前对ALD的病因和病机的研究,本文分别从ALD的危险因素、分子作用机制及中医对ALD病机的认识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