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73篇
神经病学   37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枕叶脑出血致精神性视觉障碍一例张德英,罗玉敏男性、60岁。以视物不清、头痛及视物变形为主诉入院。住院前四天晨起锻炼慢跑,在回家路上觉视物有些不清,但未介意。上班后发现用分规测距离时不准确。当日下午骑自行车与左侧行人相撞。晚上出现头痛,恶心,但未吐,并...  相似文献   
42.
骨髓基质细胞静脉移植治疗大鼠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细胞静脉移植治疗大鼠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的可行性及其机制。方法将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纯化、扩增并经BrdU标记后,经尾静脉移植到局灶性脑缺血大鼠体内,通过神经缺损评分观察移植后大鼠神经行为学改善情况,通过组织学方法观察移植到脑内的骨髓基质细胞表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缺血灶周围细胞凋亡及脑微血管密度的变化。结果骨髓基质细胞移植组大鼠的神经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移植到脑内的骨髓基质细胞主要选择性分布于缺血灶周围区域并表达BDNF;骨髓基质细胞移植组大鼠梗死灶周围的凋亡细胞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微血管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经静脉注射移植骨髓基质细胞能够明显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行为功能恢复;抗凋亡及促微血管增生可能是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局灶性脑缺血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3.
首届卒中华人精英论坛(盘古会议)于2012年10月29—30日在北京盘古七星酒店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部、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倡导主办,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承办。会议宗旨是汇集海内外卒中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领域的顶级华人专家,交流国际脑血管病研究的前沿信息,共同探讨我国在脑血管病研究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规划未来,推动转化医学的深入开展,为提升我国在脑血管病研究领域的国际地位,建立一个精英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44.
目的 观察肢体缺血预适应训练对脑血管高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 共纳入16例脑动脉高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随机纳入到预适应组和药物组,每组各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规范卒中二级预防治疗;预适应组同时辅助短暂肢体缺血预适应训练治疗,疗程半年.观察两组患者脑缺血事件发生率、症状改善率、mRS评分以及颈动脉超声和TCD的结...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远程缺血后适应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内质网应激诱导的凋亡蛋白C/EBP同源蛋白(CHOP)的影响。方法将5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缺皿组,插栓即刻行缺血后适应组(后适应1组),再灌注即刻行缺血后适应组(后适应2组),每组14只。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2h模型。远程缺血后适应的实行:在插栓后即刻(后适应1组)及再灌注即刻(后适应2组)夹闭双侧股动脉10min,放开10min,此为一次缺血后适应,共进行3次。于再灌注后24h处死大鼠,测定脑梗死体积;免疫组化测定脑组织皮质和基底核CHOP的表达。结果①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未见梗死灶,单纯缺血组、后适应1组、后适应2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分别为(48±10)%、(22±11)%及(26±12)%。与单纯缺血组比较,两缺血后适应组的梗死灶体积均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缺血后适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在皮质和基底核区,假手术组仅见少量的CHOP阳性表达细胞,单纯缺血组阳性表达细胞明显增多(P〈0.05);而两后适应组CHOP阳性表达细胞明显减少,与单纯缺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缺血后适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远程缺血后适应对大鼠脑缺血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可能与减少脑组织中CHOP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46.
远隔缺血后适应(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RIP)是指重要器官长时程致死性缺血损伤后,对非生命重要器官进行的短暂的非致死性缺血适应.相对于远隔缺血预适应,RIP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然而,RIP尚处于研究认识阶段.文章对各个系统的RIP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7.
高利  刘萍  罗玉敏 《中医药研究》2011,(9):1102-1103
中医认为"有诸内必行于诸外"。"舌内通五脏,外系经络,有病与否,均可与舌诀之",由此可见舌诊的重要性。舌苔是舌质上附着的苔状物。中医认为舌苔是由脾胃之气蒸化胃中食浊之气而生成。现代研究表明位于舌背面的两种乳头是形成舌苔的基础,即菌状乳头和丝状乳头,而丝状乳头在舌苔形成中最为重要。丝状乳头顶端的角质层可分化为角化树,角化细胞中含有角化物质,呈微白色。  相似文献   
48.
远隔缺血后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隔缺血后适应(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RIP)是指重要器官长时程致死性缺血损伤后,对非生命重要器官进行的短暂的非致死性缺血适应.相对于远隔缺血预适应,RIP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然而,RIP尚处于研究认识阶段.文章对各个系统的RIP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9.
远隔器官缺血预处理是在远隔重要生命器官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前,在非生命重要器官进行的短暂和亚致死性缺血适应.远隔器官缺血预处理已在心脏缺血领域进行了长达15年的研究,但近期才逐步成为脑血管病的一种治疗策略.文章对远隔器官缺血预处理的脑缺血保护作用中涉及的方法 和机制做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0.
川芎嗪-丹参-当归配伍对大鼠脑缺血治疗时间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川芎嗪-丹参-当归配伍对大鼠脑缺血治疗时间窗影响。方法应用线栓法制作大鼠MCAO模型。尾静脉给药对大鼠脑缺血模型进行干预。将6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中药组和对照组。再将中药组和对照组随机分成5个小组,即MCAO2h,3h,4h,5h和6h组。中药组:川芎嗪(0.35mg/100g体重)+丹参(200mg/100g体重)+当归(165mg/100g体重)溶解于总体积1.5ml的等渗盐水中。对照组:等渗盐水1.5ml。给药时间:再灌注前20min、再灌注后12h和36h。再灌注48h后计算大鼠存活率、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血流量和脑梗死体积测定。结果大鼠存活率:中药组总存活率70%;各小组存活率分别为100.0%、83.3%、83.3%、66.7%和16.7%。对照组总存活率40%;各小组存活率分别为83.3%、50.0%、33.3%、16.7%和16.7%。神经功能评分:中药组2.12±0.38、2.52±0.45、2.69±0.51、3.39±0.51和4.63±0.71;对照组3.81±0.22、3.82±0.33、4.13±0.12、4.31±0.42和4.51±0.31。脑血流量变化相对值(%):中药组(155±31.42)、(139±39.53)、(129±31.69)、(113±29.98)和(83±41.63);对照组(93±519.12)、(87±29.22)、(81±29,.20)、(73±21.19)和(79±39.53)。大鼠脑梗死体积(mm3):中药组(128.2±65.2)、(183.1±78.2)、(221.5±41.3)、(347.1±37.7)和(403.12±61.8);对照组(183.2±71.3)、(249.6±37.2)、(347.5±14.4)、(381.3±12.0)和(415.61±32.7)。所有观测指标,各中药组与相应对照组(除MCAO6h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川芎嗪-丹参-当归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治疗时间窗影响在2h~5h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