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24篇 |
免费 | 200篇 |
国内免费 | 16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0篇 |
儿科学 | 26篇 |
妇产科学 | 19篇 |
基础医学 | 204篇 |
口腔科学 | 37篇 |
临床医学 | 540篇 |
内科学 | 395篇 |
皮肤病学 | 67篇 |
神经病学 | 82篇 |
特种医学 | 20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2篇 |
外科学 | 312篇 |
综合类 | 1337篇 |
预防医学 | 519篇 |
眼科学 | 36篇 |
药学 | 496篇 |
12篇 | |
中国医学 | 424篇 |
肿瘤学 | 17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41篇 |
2022年 | 51篇 |
2021年 | 63篇 |
2020年 | 83篇 |
2019年 | 59篇 |
2018年 | 57篇 |
2017年 | 40篇 |
2016年 | 50篇 |
2015年 | 56篇 |
2014年 | 169篇 |
2013年 | 135篇 |
2012年 | 153篇 |
2011年 | 170篇 |
2010年 | 154篇 |
2009年 | 183篇 |
2008年 | 187篇 |
2007年 | 158篇 |
2006年 | 184篇 |
2005年 | 218篇 |
2004年 | 182篇 |
2003年 | 194篇 |
2002年 | 158篇 |
2001年 | 146篇 |
2000年 | 143篇 |
1999年 | 186篇 |
1998年 | 142篇 |
1997年 | 189篇 |
1996年 | 164篇 |
1995年 | 159篇 |
1994年 | 133篇 |
1993年 | 99篇 |
1992年 | 97篇 |
1991年 | 94篇 |
1990年 | 77篇 |
1989年 | 88篇 |
1988年 | 51篇 |
1987年 | 59篇 |
1986年 | 41篇 |
1985年 | 55篇 |
1984年 | 46篇 |
1983年 | 45篇 |
1982年 | 47篇 |
1981年 | 40篇 |
1980年 | 31篇 |
1979年 | 24篇 |
1978年 | 9篇 |
1965年 | 7篇 |
1964年 | 7篇 |
1959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9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61.
63.
目的:将骨形成蛋白-脱钙骨基质颗粒-骨水泥复合材料用于临床修复椎体骨缺损,观察其临床效果,分析椎体骨缺损的修复与重建方法。方法:以2004—04/2006—02在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脊髓修复科就诊的脊髓损伤患者23例为观察对象,男15例,女8例。提取牛骨形成蛋白,制备异体脱钙骨基质颗粒,将二者按1:25的质量比复合后,与骨水泥以1:1的质量比制成复合材料,经充分的动物实验评价后应用到临床。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全麻。T10,S1采用后方入路,其余均取前路,前路以CT和(或)MRI示脊髓受压较重的一侧进入。彻底清除对脊髓形成压迫的部分,对局部遗留的空洞清理干净,待骨水泥到拔丝期时将骨形成蛋白一脱钙骨基质颗粒复合物加入混匀复合在一起,复合物固化前植入椎体骨缺损部位,剩余的复合物在台下观察,完令固化后冲洗切口,缝合。为了加强重建椎体的稳定性,同时应用内固定。其中1例因椎体外壳坚硬且完整,复合材料重建后稳定性很好,故未用内固定。术后定时随访,以患者主观感觉和复查时的影象学资料为判定标准。结果:23例患者获得平均9个月的随访。①X射线片示复合材料填充的骨缺损处在术后1个月时可见复合材料与宿主骨边缘模糊,于3,6,9,12,18个月模糊程度缓慢增加,外围骨痂逐渐重新塑建。23例患者无椎体移位,与复合材料相邻的椎体无塌陷,复合材料所在的脊柱节段无侧弯,内固定物无断裂和松动。1例没用内固定的患者,也没有发生椎体移位和脊柱侧弯。②17例获得了3~12个月(平均(9&;#177;2)个月)的MRI随访。MRI示术后脊髓减压充分,复合材料处在T1像上呈低信号,复合材料与宿主骨之间没有间隙。在T2像上,复合材料所在部位呈高信号。③患者脊柱无畸形,应用后无不良反应。结论:骨形成蛋白-脱钙骨基质颗粒-骨水泥复合材料是修复椎体骨缺损的理想材料,在体内可与宿主骨最终形成“生物铆定”。 相似文献
64.
65.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组织E-cad,β-cat和MMP-7表达在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上皮钙黏附蛋白(E-cad)、β-连接素(β-cat)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和散发性大肠癌(sporadic CRC)的表达及与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侵袭转移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NPCC(n= 30)、散发性大肠癌(sporadic CRC)(n=30)和正常大肠黏膜(n=8)中E-cad,β-cat和MMP-7的表达情况.结果:E-cad和胞膜表达β-cat在HNPCC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其在sporadic CRC中的表达率(E-cad:86.7% vs 60.0%:胞膜β-cat:83-3% vs 50.0%,均P<0.05).而胞质表达β-cat和MMP-7则相反(胞质β-cat:46.7% vs 80.0%;MMP-7:46.7% vs 86.7%;均P>0.05).两组中E-cad,胞膜表达β-cat,胞质表达β-cat,MMP-7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性别和肿瘤的大小、部位及分化类型均无关:而与肿瘤的侵犯深度和转移与否密切相关(r=0.732、P<0.05).E-cad与胞膜表达β-cat呈正相关(r=0.477,P<0.05),胞膜表达β-cat与胞质表达β-cat呈负相关(r=-0.419,P<0.05),而胞质表达β-cat与MMP-7呈正相关(r=0.380,P<0.05).结论:E-cad,β-cat和MMP-7在HNPCC和sporadicc CRC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显著.可能是HNPCC在获得诊断时侵袭弱、转移少和预后较好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6.
①发现我国寄生于哺乳类动物隐孢子虫有两种即:鼠隐孢子虫和小球隐孢子虫,其中鼠隐孢子虫为国内首次发现。免疫组化染色发现鼠隐孢子虫与小球隐孢子虫间有共同抗原。②发现鸸鹋、虎和狮子为隐孢子虫宿主新记录、隐孢子虫有较强致病性以及实验动物隐孢子虫感染率较高。③建立了兔和鼠隐孢子虫病动物模型。同时发现腹腔接种隐孢子虫卵囊可使小鼠感染发病。④首次摸清了兔隐孢子虫卵囊排出规律,即每隔6—8d 出现一个高峰期在两个高峰期间时而检出少量卵囊,时而检不出卵囊,兔感染隐孢子虫后无自限性。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兔和鼠感染隐孢子虫后有明显慢性胃肠炎病变。⑤首次成功 相似文献
67.
心律失常的频度随着增龄而增高。这与各种心脏病的增加,心脏的老化,变性的进展,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失衡的频率增加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与加龄有关的为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束枝传导阻滞,电轴左偏,期前收缩,心房纤颤以及窦性心动过缓。此外,尚有不同部位的传导障碍。这种传导障碍较异位心律,比较易于见到形态学上的相应病变。 相似文献
68.
烟台地区淄博市昌潍地区昌潍医学院针麻女扎协作组 《山东医药》1976,(2)
我们针麻女扎协作组,在省卫生局和各地市卫生局党委正确领导下,统一计划,统一部署,定时间,定任务,定人员,及时检查总结,根据全国针麻女扎的科研要求,1975年上半年共作针麻女扎405例,其中烟台地区97例,淄博市144例,昌潍地区164例,现综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9.
70.
降纤酶对脑梗死病人血液流变学及脑循环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病人应用国产降纤酶后血液流变学及脑循环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方法入选59例病人,其中治疗组32例,对照组27例,检测两组病人用药后的血液流变学及脑循环动力学等指标。结果治疗组用药后全血低切黏度为9.55mPa.s±1.74mPa.s、全血高切黏度为4.05mPa.s±0.81mPa.s、血浆黏度为1.79mPa.s±0.07mPa.s、红细胞聚集指数为2.09±0.22、红细胞变形指数为0.47±0.05、平均血流速度为3.33cm/s±2.69cm/s、最低血流速度为2.19cm/s±1.87cm/s。对照组全血低切黏度为10.91mPa.s±2.28mPa.s、全血高切黏度为4.67mPa.s±1.02mPa.s、血浆黏度为1.89mPa.s±0.09mPa.s、红细胞聚集指数2.23±0.21、红细胞变形指数0.42±0.06、平均血流速度为0.53cm/s±1.66cm/s、最低血流速度0.45cm/s±1.10cm/s,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纤酶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及脑循环动力学等指标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