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64篇 |
免费 | 69篇 |
国内免费 | 19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44篇 |
口腔科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107篇 |
内科学 | 57篇 |
皮肤病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15篇 |
特种医学 | 2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45篇 |
综合类 | 201篇 |
预防医学 | 130篇 |
眼科学 | 8篇 |
药学 | 111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79篇 |
肿瘤学 | 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36篇 |
2022年 | 37篇 |
2021年 | 50篇 |
2020年 | 35篇 |
2019年 | 31篇 |
2018年 | 35篇 |
2017年 | 24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39篇 |
2013年 | 27篇 |
2012年 | 39篇 |
2011年 | 46篇 |
2010年 | 47篇 |
2009年 | 55篇 |
2008年 | 56篇 |
2007年 | 38篇 |
2006年 | 40篇 |
2005年 | 24篇 |
2004年 | 22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6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运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分娩时局部和全身应用阿片类药物镇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66-2008.1)、EMbase(1980-2008.1)、Cochrane图书馆(2008年第1期)、CBM(1978-2008.1)、CNKI(1979-2008.1),同时筛选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收集有关比较局部和全身应用阿片类药物镇痛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员独立评价文献质量,并采用RevMan4.2.10软件对纳入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研究,5909例产妇。Meta分析结果显示,局部和全身应用阿片类药比较进行分晚镇痛.母亲对局部应用阿片类药分娩镇痛疼痛缓解更满意[RR=I.63,95%CI(1.27,2.09)],两组5min新生儿Apgar评分〈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63,95%CI(0.40,1.01)]:结论现有证据显示,与局部用药比较,全身心用阿片类药物镇痛的母亲对分娩疼痛缓解更满意。但两组均存在对母亲和新生儿的不良影响。因此,要证明哪种途径应用阿片类药进行分娩镇痛更加有效和安全,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CT表现。方法:利用多幅螺旋CT对有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68例患者进行CT扫描。68例患者中发现98个股骨头有不同程度的缺血性坏死,坏死股骨头内表现为不规则片状密度增高影,骨小梁增粗变形。65个股骨头内出现囊性改变,33个股骨头变形,32个股骨头合并关节腔内积液。结果:CT在发现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早期病变范围等方面优于常规X线摄片。CT扫描在诊断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3.
目的:评价术前介入栓塞治疗颈静脉球瘤的作用,探讨显微外科切除颈静脉球瘤的策略及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颈静脉球瘤患者资料,均术前行超选择性插管造影明确病变部位及其供血动脉,然后灌注聚乙烯醇颗粒(PVA颗粒)适量,2~3天后行开颅手术治疗。结果:11例患者肿瘤主要供血动脉均被栓塞,肿瘤染色消失或减轻;栓塞后行开颅手术切除,术中出血量少、显露好,全切除肿瘤9例。结论:颈静脉球瘤术前栓塞治疗对于减少术中出血有重要作用,术前栓塞联合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颈静脉球瘤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4.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一种常见的全身代谢减低的内分泌疾病,初诊很少发生在口腔颌面外科.因其症状无特异性,临床上极易漏诊、误诊,从而造成严重后果.本文报道1例以呼吸道阻塞、颌面部肿胀、贫血和双足水肿为主要特征的正颌术后严重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病例,并结合文献,探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75.
甲状腺功能亢进伴肝损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罗林 《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4,1(5):461-462
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以心血管及神经系统损害多见。近年来,临床上常见甲亢累及肝脏。表现为肝肿大、肝功能异常、黄疸等。本文对甲亢伴肝功损害41例进行临床观察并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类金属蛋白酶-9(MMP-9)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血管再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 44例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半年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根据是否发生再狭窄分为二组,分别测定PCI前及PCI术后24h及半年时血清CRP及MMP-9水平。结果 二组患者血清CRP水平在PCI术后24h升高,术后半年时水平降低,与PCI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狭窄组及无再狭窄组组间各相应时点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再狭窄组血清MMP-9水平在术后24h与PCI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时明显下降,与PCI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狭窄组三个时点血清MMP-9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半年时再狭窄组血清MMP-9水平较无再狭窄组升高,二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存在于PCI早期血清的CRP升高,可能是血管内皮细胞修复的自然过程,其在再狭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探讨。PCI术后MMP-9血清水平持续升高,对预测再狭窄的发生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7.
目的:比较不同人群踝肱指数(ABI)的测量值,探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多发性及相关性。方法:对2007年2月至2009年5月间在本院住院的49名经冠状动脉造影和/或心肌损伤三项及心电图临床证实心肌梗死的糖尿病患者,及50名经冠状动脉造影和/或心肌损伤三项及心电图临床证实无冠脉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并另选取50名无糖尿病及冠心病的对照50人共149例行下肢检查,分析各组ABI的特点。结果:三组间ABI比较均有差异,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的ABI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两组ABI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与糖尿病足的发病有相关一致性,ABI降低最明显。 相似文献
78.
目的 评估经支气管镜氩气刀联合冷冻及异烟肼灌注治疗溃疡穿孔型Ⅵ型支气管结核(endobronchial tuberculosis,EBTB)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搜集2013年1月至2018年8月湖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5例溃疡穿孔型Ⅵ型EBTB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7年1月之前收治的31例接受经支气管镜冷冻+异烟肼灌注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前收治的34例接受经支气管镜氩气刀+冷冻+异烟肼灌注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瘘口愈合时间、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 2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进行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241例次和222例次,例均治疗次数分别为(7.81±2.20)次/例和(6.53±2.05)次/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5,P=0.018)。对照组行冷冻+异烟肼灌注治疗次数(3.45±0.91)次/例,高于观察组行氩气刀+冷冻+异烟肼灌注治疗(2.59±0.82)次/例(t=3.987,P<0.001)。对照组瘘口愈合中位时间[12.0(10.0, 12.0) 周]长于观察组[10.0(8.0,12.0)周](Z=-2.001,P=0.04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痊愈和有效者分别为29例和33例、2例和1例,治疗有效率均为100.00%(χ 2=0.000,P=1.000)。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支气管-纵隔瘘、大出血或氩气刀相关气体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溃疡穿孔型Ⅵ型EBTB行经支气管镜氩气刀联合冷冻及异烟肼灌注治疗,可减少治疗次数、缩短瘘口愈合时间,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9.
体外循环中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不可避免的,而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um,NO)合成及释放的减少是导致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cal reperfusion injury,MIRI)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婴幼儿心肌的特点、NO与MIRI的关系、未成熟心肌缺血再灌注时NO生成量的变化、左旋精氨酸(left-arginine,L-Arg)对未成熟MIR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L-Arg的心肌保护作用与剂量及年龄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综述,阐明提供外源性的L-Ars,通过L-Arg-NO通路,促进体内NO浓度增加,可产生对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激动剂非诺贝特对心脏肥大细胞糜酶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新生SD大鼠心脏的成纤维细胞,采用MTT比色法(A490值)测定细胞数目。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用3H-脯氨酸掺人法测定总胶原合成,实时定量PCR检测I型和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 MTT比色法的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相比,糜酶作用后A490值升高为0.42±0.05,而给予不同浓度的非诺贝特后,A490值降低为0.35±0.06(50 mg/L)及0.28±0.05(100 mg/L),明显低于单纯糜酶组(P<0.05)。3H-脯氨酸掺入法的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糜酶作用24 h后,心脏成纤维细胞3H-脯氨酸掺入量升高为789±67;而给予糜酶+非诺贝特后,3H-脯氨酸掺入量明显低于单纯糜酶组(P<0.05)。PCR的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糜酶作用24 h后,心脏成纤维细胞中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给予糜酶+非诺贝特后,两型胶原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单纯糜酶组(P<0.05)。流式细胞仪分析的结果显示,单纯糜酶处理后,S期细胞的百分率和细胞的增殖指数明显增加;而非诺贝特则能显著抑制这些改变。结论: PPARα激动剂非诺贝特能够抑制糜酶诱导的心肌纤维化,可能是今后逆转心肌纤维化的另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