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美国儿科学会于2011年8月28日在儿科学会网上发表了新的美国婴幼儿和儿童脑死亡判定指南,对1987年制定的指南进行了更新,并提供了1987年以来循证医学方面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可能影响神经检查和呼吸暂停试验结果的低血压、低体温、代谢紊乱和药物等因素必须预先纠正.2.包括呼吸暂停试验在内的检查须进行2次,至少有2名不同的主治医师参与诊断脑死亡的检查,2次呼吸暂停试验最好由同一名主治医师来完成.2次检查之间应间隔一段观察期,足月新生儿至出生后30 d、>30 d ~18岁儿童的观察期分别为24 h和12 h;第1次检查确定患儿的神经功能满足脑死亡的标准,第2次检查是基于神经功能无变化及不可逆转的情况下确认脑死亡.如果在检查中有疑问或意见不一致,心肺复苏术或其他严重的急性脑损伤后神经功能评估应推迟24 h或更长时间.3.支持脑死亡诊断的呼吸暂停试验结果为:pa(CO2)≥60 mm Hg[或者pa(CO2)超过正常基线20 mm Hg](1 mm Hg =0.133 kPa)的呼吸暂停试验,患者完全没有呼吸努力的记录.如果呼吸暂停试验不安全,须进行辅助检查.4.辅助检查不是诊断脑死亡的必备项目,也不应该被视为神经检查的一种替代.当临床检查不安全、神经检查结果不确定、检查结果受药物影响或为缩短2次检查的间隔观察期时可用辅助检查协助临床诊断脑死亡.即使有辅助检查,第2次临床检查和呼吸暂停试验仍需完成且必须满足脑死亡的诊断条件,但可以缩短间隔时间.5.足月新生儿、婴幼儿和儿童的脑死亡判定,是基于伴病因明确的不可逆性昏迷所致神经功能丧失而做出的临床诊断,但由于缺乏充足的文献数据,不适用于胎龄<37周的早产儿.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高位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80例拟于高位硬膜外麻醉下施行手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予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对照组予0.375%盐酸布比卡因进行麻醉.观察两组阻滞起效时间、最大阻滞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镇痛效果、生命体征、麻醉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镇痛效果均满意,观察组阻滞起效时间、最大阻滞时间和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麻醉后MAP、HR、SPO2均明显低于麻醉前(P均<0.05).结论 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上胸段硬膜外阻滞麻醉效果满意,与布比卡因比较对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影响小,更适合于高位硬膜外阻滞.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小儿发生心跳呼吸骤停(CRA)的常见原因及小儿心肺复苏术的成败因素.方法 对我院急诊科2001年2月至2007年6月115例心肺复苏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儿CRA的常见原因以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先天性心脏病并心力衰竭、脑炎、窒息、溺水为主;院外CRA原因以意外伤害最为常见.院外自主循环恢复率和出院存活率显著低于院内(X2=10.45,P<0.01和X2=4.23,P<0.05);大剂量肾上腺素组[0.1 mg/(Kg·次)]与标准剂量肾上腺素组[0.01 mg/(kg·次)]相比,自主循环恢复率分别为78%(32/41)和57%(31/54),差异有显著性(X2=4.45,P<0.05),出院存活率分别为34%和31%,差异无显著性(X2=0.08,P>0.05).结论 重视引起小儿CRA的原发病,早期有效预测CRA,及早进行心肺复苏,合理使用复苏药物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时皮质和海马区细胞间黏附分子1mRNA的表达,以及辛伐他汀的干预作用,并以胞二磷胆碱作标准对照。方法:实验于2003-04/2004-02在东南大学临床医学院实验室进行。选用144只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又分为0,12,24,48,72h和7d6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6只。①假手术组:手术游离左侧颈总动脉但不结扎,不干预。②生理盐水组: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建立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后,于即刻及之后的每天同一时刻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mL/kg。③胞二磷胆碱组:同前造模,于相同时间点给予胞二磷胆碱稀释液(胞二磷胆碱15mL+生理盐水85mL)10mL/kg。④辛伐他汀组:造模同前,于相同时间点给予辛伐他汀20mg/kg。各组均于相应时间点取脑皮质和海马,观察脑外观,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mRNA表达,以细胞间黏附分子1/β-actin吸光度表示。结果:144只动物进入结果分析。①左侧脑皮质细胞间黏附分子1mRNA表达:假手术组各时间点无差异(P〉0.05),其他3组于缺氧缺血后12h时始显著升高,24h达高峰,然后开始回落,但胞二磷胆碱组、辛伐他汀组于12,24,48和72h时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7d时,辛伐他汀组已接近假手术组水平(P〉0.05),且72h时,辛伐他汀组显著低于胞二磷胆碱组(P〈0.05)。②脑左侧海马细胞间黏附分子1mRNA表达:与脑皮质类似,生理盐水组、胞二磷胆碱组和辛伐他汀组在缺氧缺血后12h始升高,24h达高峰,然后开始下降,但胞二磷胆碱组、辛伐他汀组于12,24,48和72h时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7d时,辛伐他汀组已接近假手术组水平(P〉0.05),生理盐水组和胞二磷胆碱组表达量接近(P〉0.05),仍然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③脑外观:12h开始,生理盐水组结扎侧大脑半球出现水肿、苍白、液化坏死、萎缩的全过程,胞二磷胆碱组程度明显减轻,辛伐他汀组仅出现轻微水肿。结论: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缺氧缺血脑损伤后12h的表达显著升高,24h达高峰,然后持续下降,7d时虽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正常水平,胞二磷胆碱和辛伐他汀均能有效地抑制其表达,对缺氧缺血脑损伤起到保护作用,但辛伐他汀的作用更强更快。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安宫牛黄丸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8年5月进行治疗的肝性脑病的患者10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3例。全部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醒脑静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使用安宫牛黄丸。对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氨,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浓度进行对比。对两组的苏醒时间,苏醒后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改良长谷川痴呆量表(HDS-R)评分进行对比。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对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的血氨从(118.63±37.56)μmol/L降低到(81.65±20.51)μmol/L,ALT从(195.93±37.71)U/L降低到(89.97±19.81)U/L,TBil从(124.35±35.55)μmol/L降低到(90.28±22.34)μmol/L,观察组的血氨从(117.98±38.07)μmol/L降低到(68.04±14.51)μmol/L,ALT从(198.91±38.05)U/L降低到(67.03±13.58)U/L,TBil从(125.97±34.71)μmol/L降低到(57.06±17.65)μmol/L,观察组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944,6.953,8.494,P<0.05),对照组的苏醒时间长于观察组[(20.28±3.67)h VS.(16.95±3.09)h],对照组的MMSE评分[(16.81±4.49)分VS.(23.51±5.03)分]和HDS-R评分[(18.13±4.04)分VS.(25.32±3.57)分]低于观察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5.053,-7.234,-9.709,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760,P<0.05),在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使用安宫牛黄丸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肝性脑病患者,可以改善患者血氨和肝功能指标,提升治疗效果,缩短苏醒时间,提升认知功能,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36.
随着近年来儿童重症医学的快速发展,危重症患儿救治的成功率显著提高。部分患儿虽然能够存活,却容易出现运动能力下降、认知功能障碍等继发性问题,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存质量。已有大量研究证实了早期对儿童危重症患者开展康复治疗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本文从儿童重症康复治疗早期开展的对象、介入时机、具体康复技术以及康复评定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儿童重症病房早期康复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亚低温疗法在婴儿捂热综合征中的应用.方法:患儿分为亚低温组和常温组,在常规治疗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亚低温组加用亚低温疗法,记录72 h内的病情并监测体温(T)、平均动脉压(MAP)、血清乳酸含量(SLac)、肝功能、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等,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亚低温组在监测指标(T、MAP、SLAc、肝功能、GCS评分)和临床特征(肺炎、上消化道出血、肺出血、肝功能衰竭、脑疝、低钠血症)均优于常温组.结论:亚低温疗法对捂热综合征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溺水儿童发病情况,急救方法,提高复苏成功率。方法对我院近5年急诊与PICU救治的53例溺水儿童病例作回顾分析。结果53例患儿中平均年龄4.3岁,其中≤5岁占69.32%,31例在现场进行了清理呼吸道的处理,26例进行了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53例中15例在当地医院初步治疗后救护车转来我院外,其余患儿均直接来院。至我院急诊时,11例心跳、呼吸微弱或停息,死亡9例中7例为急诊抢救无效死亡病例,抢救成功的42例中7例遗留轻度缺氧性脑病。结论加强意外伤害的预防及基本急救知识的普及教育、建立完善的转运机制是减少溺水发生率、提高复苏成功率、降低伤残率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围生儿机械通气的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1例应用机械通气的围生儿进行研究。结果:21例中存活13例,死亡6例,自动出院2例,结论:(1)脉搏-血氧饱和度仪的测定结果可以作为围生儿是否需行机械通气的指征之一。(2)潮气量的选择应尽量偏小。(3)心功能不全是围生儿机械通气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捂热综合征(MS)病死惠儿的死亡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MS病死患儿(死亡组)和存活患儿(存活组)进行分析比较,对可能与MS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检验,再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94例MS患儿中,病死63例,存活231例,病死率21.4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温、存在脓毒症、缺氧、抽搐、休克、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清蛋白、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氮、肌酐、心肌酶同工酶、钠离子、凝血酶原时间(PT)、白细胞、血小板、氢离子浓度指数和功能不全器官数对MS患儿病死有显著影响(P<0.05);Logistic模型分析显示入住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时PT、PCIS和存在脓毒症可作为MS病死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MS是一种高病死率疾病,入院时PCIS、脓毒症和PT是小儿MS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