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8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2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应用食管型柱状大气囊扩张十二指肠乳头治疗既往曾行EST术的复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安全性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9月~2011年7月我院16例既往有EST史的复发性胆总管结石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EPLBD使十二指肠乳头扩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治疗。结果 16例患者中,6例患者(37.5%)伴有乳头旁憩室,3例患者(18.8%)有高血压,1例患者(6.3%)有肝硬化,其中3例患者应用了碎石器碎石,13例患者仅一次就取净结石,其中单发结石7例,多发结石8例,术后合并有胰腺炎1例,合并有穿孔1例,经内科保守治疗治愈,未合并有消化道大出血、死亡等严重并发症。气囊的大小为12~15mm,扩张的持续时间为30~40s。结论对于既往曾行EST术的复发性胆总管结石的患者,EPLBD是有效而安全的,尤其是多发及较大的胆总管结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肾上腺素喷洒十二指肠乳头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需行ERCP诊疗的住院病人358例,随机将其分为以0. 01%肾上腺素喷洒十二指肠乳头178例为试验组,0. 9%生理盐水喷洒十二指肠乳头180例为对照组,前瞻性的对比分析术后胰腺炎发生情况及严重度,并详细记录术中情况、术后3 h、12 h及24 h的淀粉酶水平,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的发生率。结果术中支架植入及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十二指肠憩室、插管次数 3次两组比较,P 0. 05。术后试验组中的3 h、12 h及24 h淀粉酶水平较对照组低,高淀粉酶血症试验组发生率为28. 7%,低于对照组的49. 4%(P 0. 05)。术后胰腺炎试验组出现轻度3例(1. 6%)、中度1例(0. 6%),对照组出现轻度8例(4. 4%)、中度2例(1. 1%),试验组胰腺炎发生率为2. 2%,低于对照组的5. 6%(P0. 05)。结论肾上腺素喷洒十二指肠乳头可以降低术后同期的血淀粉酶水平,减少高淀粉酶血症的出现,预防PEP的发生。  相似文献   
53.
转化生长因子 β是一个结构和功能相关的多功能肽家族 ,由三个同功型组成 ,人体内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 β1 )含量最丰富 ,它是肝细胞增殖、分化、细胞外基质合成的重要递质 ,近年有关它在肝癌发病中的作用以及对肝癌的诊断价值也受到普遍关注。我们用酶联免疫法 (EL ISA法 )测定了 191例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患者血清 TGFβ1 含量、现对其临床意义加以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测定对象  1998年 10月~ 1999年 3月我院消化科门诊及病房患者 191例 ,其中慢性病毒性肝炎 2 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 5 2例、原发性肝癌 48例、其他消化…  相似文献   
54.
目的 介绍和探讨应用前视镜对胃大部切除毕Ⅱ式吻合术后胆道疾病患者的内镜下治疗的价值.方法 对2007年1月~2010年12月两院消化内镜中心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的26例胃大部切除毕Ⅱ式吻合术后合并胆道疾病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评价前视镜对胃大部切除毕Ⅱ式吻合术后胆道疾病患者的内镜下治疗的价值.结果 26例胃大部切除毕Ⅱ式吻合术后合并胆道疾病患者中行治疗性ERCP成功21(80.8%)例,失败5(19.2%)例.在21例成功插管中,使用柱状球囊扩张法10例,胆道支架加针形刀切开十二指肠乳头5例,小切开加大气囊扩张法4例,未进行括约肌处理2例.内引流4例,鼻胆管外引流4例,成功取石13例.术后轻中度发热2例,高淀粉酶血症2例,胰腺炎1例,无出血和穿孔发生.结论 前视镜是治疗胃大部切除毕Ⅱ式吻合术后胆道疾病患者的安全有效手段,可以提高成功率和避免穿孔严重并发症发生,但操作具有难度,可在有技术条件的医院选择性开展.  相似文献   
55.
王敏  杨丽华  缪林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12):1743-1744
Dieulafoy病又称胃黏膜下横径小动脉破裂出血,是消化道大出血的少见病因之一,因其具有发病突然,出血速度快,出血量大,缺乏特异性而危及生命。由于该病的隐匿,临床上易漏诊或误诊。目前,随着对该病认识的不断提高及内镜诊疗技术的开展,该病的诊治也大有进步。本文就23例老年Dieulafoy病进行总结。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6.
肝硬化胸腹水对肺功能和动脉血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陶连珊  缪林 《护理学杂志》2003,18(2):107-108
为探讨肝硬化胸腹水对肺功能和动脉血氧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护理找到更好的依据,我科自1999年2月至2001年10月对4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进行了肺功能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 β1)、转化生长因子 β1Ⅱ型受体 (TGF - β1RⅡ )、核转录因子 -κB(NF -κB)在肝细胞癌 (HCC)血管形成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免疫组化技术 ,分别检测 36例肝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中TGF - β1、TGF - β1RⅡ及NF -κB蛋白的表达 ;以CD3 4 标记血管内皮细胞 ,观察TGF - β1及TGF- β1RⅡ蛋白与微血管密度 (MVD)的关系 ;同时观察NF -κB与TGF - β1的关系。结果  (1)肝癌组织TGF - β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 (P <0 0 1) ;肝癌组织TGF - β1RⅡ蛋白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 (P <0 0 1)。(2 )肝癌组织中MVD明显高于癌旁组织 (P <0 0 1)。(3)肝癌组织中TGF - β1蛋白阳性表达与MVD呈正相关 ;TGF -β1RⅡ蛋白阳性表达与MVD呈负相关。 (4)NF -κB蛋白阳性表达与TGF - β1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肝癌细胞中TGF - β1、TGF - β1RⅡ、NF -κB蛋白表达异常 ,并与MVD相关 ,提示它们在肝细胞癌血管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NF -κB可能在介导TGF - β1的活化或产生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8.
结肠内镜术对直肠、结肠疾病诊断及治疗具有极高价值.随着该诊疗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器械本身的不断改进,越来越多的患者从中受益.现代肠镜制造越来越精密,很多部件不耐高温且怕腐蚀,因此对肠镜的消毒灭菌要求也愈来愈高,既要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又要保护肠镜器械不受损伤.  相似文献   
59.
缪林  王飞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4,(12):1259-1266
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和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新的设备和方法已经应用于临床,使得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胆胰疾病中的应用迅速发展。回顾并总结了ERCP在胆胰疾病中的应用,包括ERCP在胃肠道改道术后患者、孕妇患者、胆道良恶性狭窄患者、胰腺假性囊肿患者中的应用,Spy Glass、光动力学疗法、射频消融术的应用,ERCP相关十二指肠穿孔的处理及ERCP术后胰腺炎的预防等。ERCP的发展和应用使得胆胰疾病的诊治不断向前迈进。  相似文献   
60.
目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明确的累及肠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近年来,研究发现免疫异常与其发病密切相关。通过分析UC患者外周血和肠黏膜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及其特异性标志物Foxp3的表达特点,探讨CD4+CD25+Treg和Foxp3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20例UC活动期患者,1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和经电子肠镜活检肠黏膜组织,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和肠固有层单个核细胞(lamina propria mononu-clear cell,LPMC)中CD4+CD25+T细胞和CD4+T细胞比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肠黏膜中Foxp3的表达,并检测血清中IL-10的水平。结果 UC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肠黏膜CD4+CD25+T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和Foxp3+T细胞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两组PBMC和LPMC中CD4+T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血清IL-10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CD4+CD25+Treg在UC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外周血Treg数量减少可能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