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88篇
神经病学   89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7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脑血管造影结果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对70例TIA患者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资料进行分析,计算颅内-外动脉狭窄率,并对不同年龄组患者颈内动脉系统TIA(ICA-TIA)与椎-基底动脉系统TIA(VB-TIA)的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70例患者中,单纯颅外动脉、单纯颅内动脉及颅内-外动脉多发性狭窄或闭塞分别为30.0%(21/70)、28.6%(20/70)和32.9%(23/70),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高于颅内动脉(53.3%、46.7%).ICA-TIA组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稍高于颅外动脉(52.9%、47.1%),VB-TIA组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明显高于颅内动脉(63.1%、36.9%).ICA-TIA组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高于VB-TIA组(45.2%、4.5%),颅内-外动脉多发性狭窄或闭塞低于VB-TIA组(23.8%、59.1%),两组单纯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相近(31.0%、36.4%).在〈50岁组中,单 纯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为75.0%,以大脑中动脉病变为主(50.0%),高于单纯颅外动脉、颅内-外动脉多发性狭窄或闭塞的10.0%及15.0%,而≥50岁组中,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11.4%)低于颅内-外多发性动脉狭窄或闭塞(45.5%)和单纯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43.2%),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DSA检查有助于明确TIA病因,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2.
患者男,60岁。因视物成双10年,加重1年于2007年12月20日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否认外伤史,无视物模糊、头晕及头痛。患者诉近一年来视物呈双且持续不缓解,行走不稳,多于上下楼梯时出现。3个月前,因左三叉神经痛行射频消融术,术后感左侧面部麻木。高血压病史5年,血压在150~1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院前对于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应用可回收支架取栓(SRT)手术后“无效再通”的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03—2017-1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收治的经过SRT治疗且责任血管成功再通的患者共132例,根据患者预后分为“无效再通”和“有效再通”2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信息及院前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接收SRT治疗并成功再通的患者中包括“无效再通”68例和“有效再通”64例。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吸烟史、术前ASPECTS、NIHSS评分、梗死部位、是否为初级卒中中心转诊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是否醒后卒中、术前是否给予静脉溶栓、转运方式、转运路程、转运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给予静脉溶栓以及救护车转运可以降低“无效再通”的风险;醒后卒中及转运时间的延长则会增加“无效再通”的风险。结论:“桥接治疗”和急救车转运可以降低“无效再通”比例,而醒后卒中及转运时间的延长则容易导致“无效再通”。  相似文献   
64.
1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NICE)及高危非致残缺血性脑血管事件(High-risk 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 HR-NICE)的定义及产生背景
  1.1定义
   NICE指发病后未遗留显著残疾的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包括以下3类人群: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②轻型缺血性卒中(minor ischemic stroke)(以下简称为轻型卒中);③症状迅速缓解,未遗留残疾的缺血性脑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65.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评价阿托伐他汀钙在预防椎动脉起始段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作用。方法纳入59例行单侧椎动脉起始段支架置入术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根据术后是否服用阿托伐他汀钙(20mg/d),将患者分为服药组(29例)和未服药组(30例),术后均给予两组患者阿司匹林100mg/d和氯吡格雷75mg/d。于支架置入术前,术后1、6及12个月行CDFI检查,记录椎动脉起始段及椎间隙段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os,PSV IV),计算PSVos/PSV IV,以DSA显示支架内狭窄率〉150%者为术后再狭窄,比较分析两组问再狭窄发生率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①术后6个月,服药组和未服药组的再狭窄率分别为20.7%(6/29)和36.7%(11/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未服药组再狭窄率(50.0%)明显高于服药组(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PSVos及PSVos/PSV IV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未服药组较服药组患者的PSVos[(187±18)、(179±20)cm/s]和PSVos/PSV IV(3.93±0.59,3.24±0.48)相对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时,未服药组较服药组患者的PSVos[(209±21)cm/s、(159±16)cm/s]和PSVos/PSV IV(4.34±0.65、2.86±0.36)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FI评估结果显示,阿托伐他汀钙可以降低椎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率。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可影响病变血管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相似文献   
66.
目的分析颈动脉支架置入术(GAS)后影响颅内出血的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1997年——2008年行CAS的832例患者中,术后发生颅内出血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832例患者中,10例发生颅内出血,发生率为1.2%。①10例患者中,男8例,女2例;平均年龄为(64±10)岁;术前颈动脉狭窄率为(95±5)%;右侧颈内动脉狭窄7例,左侧狭窄3例;6例患者同时合并对侧狭窄或闭塞;6例患者有高血压病史。②10例中8例为脑出血,其中6例出血位于同侧基底核区,1例位于同侧颞枕叶(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为丘脑出血破入脑室;2例为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时间为术后0.5~19h[中位数(M)为4h]。出血量为10~100ml(M为40ml);术后血压(131±20)/(68±16)mmHg,出血时血压(163±18)/(77±8)mmHg。③10例患者中,4例死亡,2例对侧肢体偏瘫,1例脑积水,3例恢复良好。暂时停止(3~7d)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未导致支架内血栓形成。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颅内出血发生率较低,但病死率较高。过度灌注综合征可能是其发病机制之。术前狭窄程度、狭窄部位、血压等可能是其影响因素。停止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治疗至少3d,可能不会导致支架内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67.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包括血管成形术(伴或不伴支架置人)和内膜切除术。有文献报道,血管成形术的疗效和内膜切除术相当,但血管成形术在术中、术后都有栓子脱落的风险(栓子可来源于斑块或继发于血栓形成),并可能栓塞远端血管而引发神经功能障碍。该并发症已成为颈动脉血管成形术的最大弊端。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血压调控在脑动静脉畸形(AVM)栓塞治疗中的应用。方法58例脑AVM栓塞治疗中用尼莫地平0.01~0.08mg·kg-1·h-1复合硝酸甘油0.5mg鼻内滴入或乌拉地尔25mg静注降压药,施行血压调控效果分析。结果复合应用降压药效果可靠,无脑水肿、脑出血并发症发生。结论脑AVM栓塞治疗施行血压调控,有利于治疗和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69.
桥接治疗是指在静脉溶栓基础上进行动脉血管内介入治疗。目前,已完成了6项随机对照研究及多项真实世界研究来对比直接血管内取栓与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取栓治疗急性卒中患者的疗效。该文对上述研究进行总结,并着重分析直接血管内取栓与标准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取栓治疗发病4.5 h内卒中的随机对照研究(DIRECT-SAFE)的结果来探讨桥接治疗的未来,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动脉内溶栓治疗,溶栓后血管狭窄的处理问题.方法 收集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7月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67例.全脑血管造影后,责任动脉内泵入尿激酶,复查造影,溶栓后动脉残余重度狭窄者置入支架.结果 溶栓后血管完全再通17例(25.4%),血管部分再通41例(61.2%),血管未通9例(13.4%).临床症状恢复良好19例,轻度伤残23例,重度伤残8例,死亡17例.结论 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溶栓治疗是有效的,时间窗应强调个体化,溶栓后血管残余狭窄可行支架置入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