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88篇
神经病学   89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心房粘液瘤是心脏常见的肿瘤,其生物学特性被认为是良性肿瘤,并发症主要是栓塞,右房粘液瘤主要导致肺栓塞,左房粘液瘤最常见的是脑栓塞,其次为体循环栓塞。而栓塞常造成多种多样的系统损害,死亡率、致残率都很高,所以心房粘液瘤的危害性较大,在某种程度上不亚于恶性肿瘤。文献报道心房粘液瘤可以导致多种神经系统损害,有一部分表现为颅内多发性动脉瘤及继发的缺血或出血性损害,我中心已将一左房粘液瘤手术切除近两年后发现多发性颅内动脉瘤的病例进行了报道,本文结合近30年来的中外文文献对左房粘液瘤致多发性颅内动脉瘤的发病机制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2.
患者男,69岁。主因“反复眩晕发作半个月,加重2d”于2009年6月18日入赤峰市医院神经内科。患者入院前半个月无明显诱因反复发作性眩晕、呕吐、伴视物成双,进食水呛咳,每次持续10~20min后缓解,共发作3次。  相似文献   
23.
目的回顾性分析单纯全脑血管造影术围操作期的并发症。方法2008年7月-2009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介入放射诊断治疗科单中心完成单纯全脑血管造影术2460例。其中男1608例,女852例,年龄为2~84岁,平均(60±3)岁。分析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共31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26%,其中局部并发症19例,发生率为0.78%,分别为皮下血肿9例,动脉夹层3例,血管开口狭窄2例,导管打折2例。神经系统并发症7例,发生率为0.29%,分别为血管痉挛3例,栓塞事件1例,其他(包括心慌、血压下降、恶心、呕吐等)3例。全身并发症共5例,发生率为0.20%,分别为对比剂过敏反应2例,对比剂肾病2例,鱼精蛋白过敏1例。经合理处理后,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后遗症。结论在规范操作的基础上,单纯全脑血管造影术是安全的,并发症较低。同时随着造影设备的不断改进,术前术中准备充分,操作耐心细致,可进一步减少其并发症。  相似文献   
24.
锁骨下动脉完全性闭塞的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锁骨下动脉完全性闭塞介入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8例锁骨下动脉(28支)近端完全闭塞合并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和(或)上肢缺血症状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0例,女8例;年龄为42~76岁,平均为56岁。根据DSA显示闭塞段形态,应用导丝开通、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的方法进行治疗。经股动脉穿刺为顺行方式,经病变的股动脉和桡动脉穿刺为逆行方式。结果通浏顷行方式开通19例,逆行开通9例。25例开通成功并置入自膨式支架,失败3例,成功率为89%(25/28);25例患者置入支架后,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患者双上肢收缩压差由术前〉20舢心,恢复至术后〈10mmHg;术后TCD显示,椎动脉血流均由逆向转为正向。25例成功置入支架患者中,术后随访23例,失访2例,随访时间为2~48个月,平均24个月。有2例分别于术后12个月和15个月时出现支架内再狭窄,再次予以球囊扩张术和支架置入术,取得满意疗效。结论掌握好适应证,血管内机枕眭再通及支架置入术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5.
急性椎基底动脉阻塞急诊血管内治疗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血管内重建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阻塞的疗效。方法:收集急性椎基底动脉阻塞20例,全脑造影后进行动脉溶栓和支架血管成形术等血管内重建治疗,比较手术前后NIHSS评分、TIMI血流等级及临床表现。结果:完全开通9例(45%),部分开通9例(45%),未开通2例(10%),总开通率为(90%);继发脑出血1例(5%),死亡2例(10%)。术前、术后NIHSS评分分别为18.05±6.72、13.24±5.36(P〈0.01),术后TIMI靶血流可达2~3级,术后18例(90%)临床症状好转。结论:血管内重建是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阻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评价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管成形术后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行血管成型术患者,随访6~9个月,平均(7±0.25)月,就术后短期内临床疗效以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对26例患者31条病变血管行了支架成形术,技术成功率为100%,狭窄率从术前(82.50±9.95)%降至术后(4.2±3.8)%,术中1例出现脑缺血发作,术后随访6~9个月,24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率92.3%,2例症状再发,其中1例术后再狭窄与服抗血小板药物不规范有关.1例血压未控制正常.结论 血管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近期疗效令人满意,远期疗效仍有待于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采用血管内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的短中期疗效以及手术并发症防治的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2年9月至2007年3月采用支架辅助血管内成形术治疗的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狭窄率>50%),评估术后即刻治疗效果,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及死亡率.术后每3个月行临床及影像学随访1次,评估卒中发生、症状改变情况及再狭窄情况.结果 ①114处成功置入支架,2处因椎动脉颅内段极度迂曲,支架无法到位,采用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技术成功率为98.3%;血管狭窄率由术前的(84±8)%,下降至术后的(8±7)%.②术后1周6例(5.2%)患者出现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2例死亡(1.72%).③64例患者获得3~54个月的随访,平均(18±11)个月.其中2例(3.1%)死亡;8例(12.5%)发生再狭窄.结论 采用血管内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但支架术后短中期并发症是影响手术效果的关键, 应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28.
超选择性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栓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 retinal artery,CRA)血栓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结合文献讨论动脉内接触性溶栓的可行性、有效性和操作方法。方法从1997年1月至2002年7月经超选择性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CRA血栓形成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19-71岁,平均46岁。起病距发病的时间为16 h至28 d,平均9 d。尿激酶用微量泵以1万U·ml-1·min-1持续泵入,总量为18~100万U。在泵入尿激酶的过程中,通过导引管造影,了解闭塞血管再通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即刻显效5例(25%),有效8例(40%),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65%。1例术中发生大脑中动脉血栓,出现偏瘫、失语并发症,经即刻溶栓治疗康复。结论超选择性动脉内接触性溶栓,可使血栓局部迅速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疗效好,见效快,总药量小,并发症少,是治疗CRA血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9.
应用灌注磁共振技术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灌注磁共振技术,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接受外科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患者术前均以TIA、RIND发病,CT及MRI未见大面积脑梗塞,灌注磁共振(PWI)均显示rCBF正常或降低,MTT增大,血管造影显示颅内或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分别给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支架血管成形术或颈内、外动脉吻合术予以治疗,术后PWI改善达82.6%,随访发现87%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PWI能够准确地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30.
经皮静脉窦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静脉窦狭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动脉内支架辅助治疗冠状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甚至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的方法,能够明显改善患预后,已经许多临床观察结果证明长期疗效十分满意。由于颈静脉球及静脉窦汇等处解剖结构的特点,以及静脉窦压力低放置支架后易形成血栓等原因,目前对应用静脉系统放置支架辅助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