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6篇
综合类   23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参麦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用参麦注射液(华西医科大学制药厂)加常规治疗,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心电图变化,评价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合肥市某三甲医院健康体检者人群血尿酸水平及其与高血压患病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合肥市某三甲医院体检中心2011年健康体检者9 421名,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体格检查与血生化指标。结果:研究对象血尿酸水平为(334.1±82.29)μmol/L,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15.6%。其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随着尿酸水平的升高而升高(P<0.01),随着血尿酸水平的升高,高血压患病率也升高(P<0.01)。通过调整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血糖、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尿素氮和肌酐等因素,血尿酸水平是影响高血压的独立影响因素。276~μmol/L组、330~μmol/L组和≥388 μmol/L组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分别是<276 μmol/L组的1.230倍、1.456倍和1.732倍。结论:血尿酸水平和血压、高血压患病率紧密相关,常规检查血尿酸水平对高血压的防治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浆脑利钠肽(BNP)含量及其与左心室肥厚(LVH)、左心室舒张功能(LVDF)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122例EH患者和36例对照组血浆BNP浓度;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器测定EH患者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E/A比值。对BNP与LVMI、E/A比值作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EH患者BN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EH伴LVH者BNP浓度明显高于EH无LVH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H伴LVH者血浆BNP浓度与LVMI呈显著正相关(r=0.45,P〈0.01),与E/A比值呈显著负相关(r=-0.68,P〈0.01)。结论 EH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且与LVH、LVDF密切相关;BNP浓度的测定可望成为EH患者LVH及LVDF障碍的一项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34.
60例冠状动脉造影的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心电图 (ECG)表现与冠状动脉造影 (CAG)结果的联系。方法 将 6 0例冠心病患者按CAG检查结果分为阳性组与阴性组 ,将两组患者的ECG表现进行比较。结果 临床及ECG符合急性Q波性心肌梗死CAG阳性率 10 0 %。Ptfv1≤ - 0 .0 4mm·s,在两组患者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其余表现如缺血型ST段偏移、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障碍、室早、房早等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提示心电图Ptfv1≤ - 0 .0 4mm·s的冠心病患者CAG阳性率高  相似文献   
35.
目的 分析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 (CAG)的特点。方法 对 5 9例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 ,穿刺右侧股动脉按Judkins法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多角度摄片 ,采用目测直径法 ,血管狭窄≥ 5 0 %为CAG阳性[1] 。结果  5 9例病人CAG阳性 39例占 6 6 .1% ,男性 39例中阳性 31例占 79 5 % ,女性 2 0例中阳性 8例占 4 0 %。结论 CAG为显示冠状动脉解剖及病变特征的重要方法 ,表明临床诊断冠心病与CAG阳性率符合率较高 ,尤以男性患者为高。CAG检查阴性的患者 ,避免了不必要的治疗  相似文献   
36.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经皮化学消蚀术后长期随访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经皮化学消蚀术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长期随访结果。方法  13例不合并高血压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 ,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均 >40mmHg ,且长期药物治疗无效。其中 2例肥厚部位同时包括左心室侧壁和右心室。术后每月门诊记录临床症状变化及心电图 1次 ;术后 2 4h及每月行经胸超声检查 1次 ,测定室间隔厚度 (IVST)、心室腔直径 (LVDD)、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 (LVOTG)及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平均随访时间 2 0 (14~ 2 2 )个月。结果  13例患者术前收缩期二尖瓣前向移动 (SAM)现象平均 3 6级 ;平均酒精注射量为 3 86ml;术后即刻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平均下降到 31mmHg ,术后 1个月室间隔厚度降低程度最大平均 (3 0± 0 4)mm ;术后 1个月时SAM分级平均下降到 1 4级 (平均下降 2 2级 ) ;无一例需要再次另外一支间隔支消蚀的 ;2例患者出现进行性左心室扩大 ,但是均于术后 3个月后停止 ;全部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 ,1例患者于术后 3个月时出现活动后胸闷 ,心脏超声与导管复查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回升到 >36mmHg ;3例患者术中出现一过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2例术后 1h内恢复到正常窦性心律 ;1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于术后第 3天消失 ,因此无 1例需要安装永久起搏器。 4例 (2 2 %  相似文献   
37.
本研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及酶标法测定原发性高血压(EH)不同时期患者血浆部分血管活性物质,即内皮素(ET)、心钠素(ANP)、血管紧张素(Ang)、降钙基因相关肽(cGRP)和一氧化氮(NO)浓度,并应用苯那普利进行治疗,旨在了解这些血管活性物质在EH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及苯那普利对其影响。1 对象与方法  EH组:66例,男36例,女30例;年龄44~70(55.3±4.9)岁,体重指数(24.1±3.5)kg/m2,血压(168±21)/(96±11)mmHg(1mmHg=0.133kPa),病程1~34(10.1±8.5)年,皆符合WHO/ISH1993年高血压诊断标准,剔除继发性高血压及其它慢性疾病。其中期22…  相似文献   
38.
急性冠脉综合症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症(ACS)病人经皮冠状动脉或形术(PTCA)或(和)支架置入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ACS病人不稳定型心绞痛18例,急性Q波性心肌梗死4例,非Q波心肌梗死1例。病变血管28支。单支病变6例、双支病变12例、三支病变5例,分别行PTCA和(或)支架置入术,结果:成功22例、失败1例、成功病例血管TIMI均恢复为Ⅲ级。随后2-20个月,2例有心绞痛发作,但均能用药物控制。结论:PTCA或(和)支架置入术是ACS病人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也是目前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9.
<正> 患者,男,53岁,有高血压史5年,反复胸闷2年,突发胸骨后疼痛1h来我院。心电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经肌注度冷丁、舌下含硝酸甘油后送入住院部。体检:痛苦面容,血压140/90 mmHg,心界略向左下扩大,心率75次/min,节律整齐,S_1减低,未闻及心脏杂音,肺部未闻及异常,肝脾未触及,急查心肌酶谱、肌钙蛋白均正常,心电图示膈面导联出现异常Q波,ST段抬高。立即给尿激酶150万单位静脉滴注,同时用倍它乐克,静脉滴注硝酸甘油,皮下用速避凝。30min后心电图隔面导联ST段继续抬高,并且扩展到V_5、V_6,1h后扩展到V_7、V_8、V_9,病人胸骨后疼痛剧烈伴濒死感,复查心肌酶谱、肌钙蛋白均正常,立即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造影示左主干、前降支、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茶多酚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药理基础。方法:观察茶多酚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8例)氧自由基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并与用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的130例作对照。结果:茶多酚能明显提高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血清丙二醛水平,降低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其药理效应优于肠溶阿司匹林。结论:茶多酚有明确的抗氧化、消除氧自由基、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