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88篇 |
免费 | 80篇 |
国内免费 | 6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篇 |
儿科学 | 9篇 |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42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302篇 |
内科学 | 180篇 |
皮肤病学 | 7篇 |
神经病学 | 13篇 |
特种医学 | 70篇 |
外科学 | 109篇 |
综合类 | 384篇 |
预防医学 | 143篇 |
眼科学 | 7篇 |
药学 | 143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71篇 |
肿瘤学 | 3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32篇 |
2022年 | 33篇 |
2021年 | 59篇 |
2020年 | 55篇 |
2019年 | 46篇 |
2018年 | 46篇 |
2017年 | 26篇 |
2016年 | 48篇 |
2015年 | 36篇 |
2014年 | 78篇 |
2013年 | 87篇 |
2012年 | 71篇 |
2011年 | 104篇 |
2010年 | 111篇 |
2009年 | 83篇 |
2008年 | 98篇 |
2007年 | 99篇 |
2006年 | 54篇 |
2005年 | 46篇 |
2004年 | 47篇 |
2003年 | 49篇 |
2002年 | 54篇 |
2001年 | 38篇 |
2000年 | 38篇 |
1999年 | 32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6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 毫秒
21.
目的观察大剂量利多卡因全静脉麻醉对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心肌酶和心肌收缩力的影响。方法①心肌酶的观察:将60例成年人ASAⅡ-Ⅲ级普通胸科(普胸)手术随机分成3组,每组20例。Ⅰ组为观察组,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均选用利多卡因,伍用地西泮、芬太尼等;Ⅱ-Ⅲ组为对照组。3组均检测麻醉开始前、手术结束时和术后36小时的心肌酶谱,用t检验比较变化情况。②心肌收缩力的观察:选择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5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43例,采用普胸Ⅰ组的麻醉方式及晶体冷停跳液灌注转流方式,观察心脏复跳后心肌收缩力强弱。结果①心肌酶谱:术毕和术后36小时Ⅰ组均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同组术毕和术后36小时与术前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和P<0.05);同组术后36小时与术毕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心肌收缩力: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心脏复跳后发生轻度心肌收缩无力6例、重度3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发生轻度心肌收缩无力17例、重度10例。结论静脉麻醉剂可预防或减轻大剂量利多卡因中毒所致的骨骼肌抽搐,但对心肌的毒副反应无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 研究经食管超声多普勒和Swan-Ganz导管在心输出量监测中的相关性.方法 30例36~65岁ASA Ⅱ~Ⅲ级择期行辩膜置换或冠脉搭桥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麻醉诱导插管后将超声探头经口放入食管,探头位置位于第3,4肋骨间隙(或第5,6胸椎间隙),用HemosonicTM100血液动力学监测仪CCO;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放置Swan-Ganz导管,使用Q2连续心输出量仪监测PA-CCO.观察麻醉后和停机后的CCO与PACCO的变化.结果 经食管超声多普勒测定的CCO与Swan-Ganz导管测定的PA-CCO具有高度相关性.麻醉后相关系数为0.83,CCO=1.05PA-CCO 0.21,偏离为0.24,停机后两种监测方法的相关系数为0.79,CCO=1.10PA-CCO 0.79,偏离为-0.06.结论 经食管超声多普勒是一种无创、简便的心输出量测定方法,与Swan -Ganz导管测定的心输出量有良好的相关性. 静脉穿刺,放置Swan-Ganz导管,使用Q2连续心输出量仪监测PA-CCO.观察麻醉后和停机后的CCO与PACCO的变化.结果 经食管超声多普勒测定的CCO与Swan-Ganz导管测定的PA-C O具有高度相关性.麻醉后相关系数为0.83,CCO=1.05PA-CCO 0.21,偏离为0.24,停机后两种监测方法的相关系数为0.79,CCO=1.10PA-CCO 0.79,偏离为-0.06.结论 经食管超声多普勒是一种无创、简便的心输出量测定方法,与Swan -Ganz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 探讨吸毒感染艾滋病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依从性及相关因素.方法 在2007年7~9月抽取湖南省衡阳、岳阳、郴州3个地区HAART治疗点,对接受国家免费HAART疗法的111名吸毒感染艾滋病患者进行调查,采用美国社区艾滋病临床研究抗逆转录病毒用药自陈式问卷(CPCRA),来评估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并分别用抑郁自评量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来评估患者抑郁症状和家庭功能状况.结果 本组患者服药平均依从水平为83%,有30人(28.8%)服药量在90%或以下,达不到服药量的要求,属于服药依从性差.抑郁标准评分为(60.81±13.03)分,有抑郁症状者占83.9%,而家庭功能良好者仅占30.6%.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抑郁程度(β=-0.48,P=0.024)和治疗时间(β=-1.11,P=0.036)对服药依从率有负性影响,而家庭功能(β=0.65,P=0.043)、脱毒时间(β=0.55,P=0.040)对服药依从率有正性的影响.结论 吸毒感染艾滋病患者HAART治疗依从水平偏低,应通过综合干预如治疗抑郁、帮助脱毒、提高家庭功能、定期评价依从性等来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25.
2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阳虚证患者血清代谢组模式改变特征,为实现肝癌阳虚证诊断的客观化、规范化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肝癌基本证候定性诊断标准和量化分析模型判定原发性肝癌基本证候类别,将4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成阳虚证组21例,非阳虚证组21例作为对照病例。应用基于核磁共振波谱(NMR)技术的代谢组学研究方法获得血清1H NMR谱,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等模式识别、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发掘不同基本证候样本代谢组变化模式,并对主要差异代谢物进行鉴定,分析其生物学意义。结果:利用1H NMR谱信息,用PLS-DA分析可以把阳虚证组和非阳虚证组代谢谱变化区分开,代谢物鉴定发现,肝癌阳虚证组和非阳虚证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的差异代谢物有6类,分别是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VLDL/LDL)、异亮氨酸、乳酸、脂类、胆碱、葡萄糖/糖类。这些差异代谢物浓度肝癌阳虚证组较非阳虚证组明显下降。结论:肝癌阳虚证与非阳虚证代谢谱的差异提示阳虚证特征性代谢网络的失调,主要表现为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糖代谢、能量代谢等多种代谢的紊乱或衰减,VLDL/LDL、异亮氨酸、乳酸、脂类、胆碱、葡萄糖/糖类等代谢物浓度的下降可能是肝癌阳虚证特征性的代谢物改变,是潜在的肝癌阳虚证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27.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非常高。“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早期辨别病情的变化,并予以正确的治疗,在临床工作中极其重要。中医舌诊具有无创、简单易行、可重复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防治中,指导临床。在疾病发展的过程中,通过舌诊可以判断其临床证型、评估病情变化、指导临床用药。同时,患者的舌象可以反映其内在病理变化,与机体的冠脉病变程度和血液生化等指标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从另一方面也验证了舌诊的理论性和科学性。故本文通过查找近些年来,舌诊与冠心病的相关文献资料,来探讨中医舌诊在冠心病中的相关应用研究,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并进一步推广中医的传统诊法及其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8.
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PBL)穿孔素和颗粒酶B mRNA检测对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AR)的早期诊断价值。采用RT-PCR方法动态检测67例肾移植AR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穿孔素和颗粒酶B 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所有患者肌酐(Cr)表达水平情况,比较各时间点穿孔素、颗粒酶B mRNA及Cr表达水平,并探讨穿孔素、颗粒酶B与AR的关系。移植后1d与移植前1d比较,PBL穿孔素、颗粒酶B mRNA表达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Cr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AR前3d较之前各时间点比较,PBL穿孔素、颗粒酶B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5),而Cr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AR后1d时PBL穿孔素、颗粒酶B mRNA表达水平达到最高峰,随后逐渐下降(P<0.05),而AR后5d时Cr表达水平达到最高峰,随后逐渐下降(P<0.05);PBL穿孔素、颗粒酶B mRNA表达水平升高时间比Cr早4d,AR患者经MP/OKT3冲击治疗后,PBL穿孔素和颗粒酶B mRNA表达水平逐渐降低至原有基础水平。PBL穿孔素和颗粒酶B mRNA在AR早期诊断和抗排斥反应疗效评估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0.
周俊臧银善于哲徐艳高玲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20,(10):5-9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情况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为RA的232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合并T2DM分为2组:观察组(合并T2DM)48例,对照组(未合并T2DM)184例,记录2组的一般资料及T2DM的相关因素。比较本研究组与本地区成年人的糖尿病患病率,比较2组一般资料,应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RA患者发生T2DM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中RA患者T2DM的患病率为20.7%(48/232),显著高于本地区成年人的糖尿病患病率[6.6%(3304/50321)](χ2=74.41,P<0.01);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RA患者T2DM的患病率均高于一般人群(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年龄[(61.0±7.97)岁vs(53.97±12.34)岁,Z=-3.78,P<0.01]、RA病程[(12.21±11.26)]年vs(8.68±9.90)年,Z=-2.03,P<0.05]和BMI[(24.22±3.92)vs(22.96±3.65)kg·m-2,Z=-1.97,P<0.05]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实验室检查结果看,观察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3.29±0.76)mmol·L-1 vs(2.81±0.78)mmol·L-1,Z=-3.94,P<0.01];观察组疾病活动评分红细胞沉降率(DAS28-ESR)[(5.95±1.50)vs(5.49±1.89),Z=-3.10,P<0.01]、C反应蛋白(DAS28-CRP)[(5.13±1.28)vs(4.66±1.60),Z=-2.82,P<0.01)]、简化的疾病活动指数(SDAI)[(36.64±15.75)vs(29.65±15.62),Z=-10.64,P<0.01)]及临床疾病活动性指数(CDAI)[(31.13±13.52)vs(25.19±13.28),Z=-4.77,P<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在治疗上,观察组糖皮质激素使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8.8%vs 44.6%,χ2=9.73,P<0.01)、硫酸羟氯喹(HCQ)的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1.7%vs 60.3%,χ2=5.39,P<0.05)。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AS28-CRP[OR=2.234(95%CI 1.122~4.448)]和糖皮质激素使用[OR=2.265(95%CI 1.110~4.624)]是RA患者发生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较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DAS28-CRP评分高和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可能是其独立危险因素。RA合并T2DM是免疫调节紊乱基础上多种因子的共同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