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4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6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熊瑛  章诗富 《海南医学》2012,23(2):125-127
Th17细胞是新近认定的不同于Th1和Th2的特有T细胞系,与其他免疫细胞协调介导各种免疫反应,在一些原来认为由Th1、Th2介导的变应性疾病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对Th17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IL-17、IL-6、INF-α及相关细胞因子IL-23在变应性疾病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2.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耳鼻咽喉科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在耳鼻咽喉科教学中的作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方法:在同一年级的耳鼻咽喉教学中分别使用CAI和传统教学法,并对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与传统教学方法比较,大多数学生对应用CAI表示欢迎,认为CAI知识点鲜明,能够提高学习效率。结论:CAI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是一种值得提倡推广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螺旋藻对大鼠实验性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作用。方法:用卵清蛋白致敏大鼠制成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口服螺旋藻治疗,观察其行为学差异;用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鼻黏膜改变及肥大细胞脱颗粒;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总IgE水平;用荧光法检测血清组胺含量。结果:行为学得分,螺旋藻治疗组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鼻黏膜炎性反应明显轻于阴性对照组;鼻黏膜肥大细胞总数、脱颗粒数和血清总IgE、组胺含量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1);螺旋藻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强的松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藻可防治大鼠变应性鼻炎的发生,提示螺旋藻可用于临床治疗变应性鼻炎。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滨蒿内酯(Scoparone,20ml/kg,浓度为168mg/L)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模型血清Th1/Th2细胞因子及IgE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C组)、AR组、滨蒿内酯组(Sco组)和地塞米松组(Dxm组),以卵清蛋白致敏和激发建立大鼠AR动物模型并给予相应治疗。观察AR大鼠行为学改变;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鼻黏膜改变;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gE和细胞因子IFN-γ、IL-4及IL-5水平。结果:Sco组行为学得分明显低于A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Dxm组和N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co组鼻黏膜炎性反应明显轻于AR组。Sco组血清IFN-γ水平明显高于AR组,而血清IgE、IL-4和IL-5水平明显低于A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co组血清IFN-γ、IgE、IL-4、IL-5水平与Dxm组和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滨蒿内酯可通过调节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抑制IgE的产生而对AR产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 :观察螺旋藻对实验性变应性鼻炎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 - 4 (IL- γ)和干扰素 - γ(IFN- γ)的影响 ,以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 :用卵清蛋白致敏大鼠制成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 ,口服螺旋藻治疗 ,观察其行为学差异 ;用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鼻黏膜改变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 ISA)对血清中 IL - 4和 IFN-γ进行检测。结果 :行为学得分 ,阳性对照组 (7.8± 1.0 3)明显高于实验组 (1.6± 1.35 )和正常对照组 (0 )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实验组鼻黏膜炎性反应明显轻于阳性对照组 ,实验组 IFN-γ水平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实验组 IL - 4水平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 ,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0 .0 1)。结论 :螺旋藻通过调节 IFN-γ和 IL - 4的表达 ,纠正失衡的 Th1 / Th2 的细胞因子网络而对变应性鼻炎产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检测变应性鼻炎(AR)、非变应性鼻炎(NAR)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在外周血及鼻分泌物中IL-16和IL-17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IL—16和IL-17可能参与AR发病的免疫学机制。方法:选取AR患者(AR组)与NAR患者(NAR组)各45例,健康对照者45例(对照组),所有入组患者均进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对入组的所有患者进行鼻部症状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采集患者外周血及鼻腔分泌物,检测其中IL-16和IL-17的表达水平。结果:AR及NAR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外周血中,AR组中IL-16和IL-17表达水平高于NAR组(P〈O.05);NAR组中IL-16和IL-17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鼻分泌物中,AR组和NAR组中IL-16和IL-17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L-16和IL-17可能参与AR的病理过程,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7.
本文对20例正常人(对照组)血清和42例分泌性中耳炎(SOM)患者(SOM组)中耳积液(MEF)和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纤维结合蛋白(Fn)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①SOM组血清sIL-2R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Fn含量低于对照组(P<0.01)。②MEF中IL-2R含量明显高于同组血清含量(P<0.01);Fn含量低于血清含量(P<0.05)。③鼻咽癌患者血清及MEF中sIL-2R含量明显高于一般SOM患者(P<0.01);Fn水平低于一般SOM患者(P<0.05)。④中耳粘液组sIL-2R水平高于浆液组,而Fn含量低于浆液组(P<0.001)。⑤慢性SOM的MEF中其sIL-2R含量更高,而Fn则相反。提示:①血清及MEF中sIL-2R和Fn含量测定有助于对SOM患者免疫状态的评估。②MEF中sIL-2R可能主要由局部中耳粘膜产生,在SOM炎症反应中起免疫抑制作用。③MEF中高浓度sIL-2R的存在和Fn的低水平可能是SOM迂延不愈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28.
目的检测鼻咽癌病人血清sP-selectin和sICAM-1水平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对98例鼻咽癌病人和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sP-selectin和sICAM-1水平进行测定。结果鼻咽癌病人血清sP-selectin和sI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颈淋巴结转移组高于非转移组(P<0.01)。Ⅲ期与Ⅱ期鼻咽癌病人血清sP-selectin和sICAM-1的含量均高于Ⅰ期(P<0.01),且Ⅲ期高于Ⅱ期(P<0.05)。结论血清sP-selectin和sICAM-1水平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联合检测血清sP-selectin和sICAM-1含量对鼻咽癌的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及病情的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9.
克鼻敏汤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克鼻敏汤对变应性鼻炎 (AR)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 ,以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 :6 0例AR患者随机分为克鼻敏汤治疗组 (TG)和辛芳鼻炎胶囊对照组 (CG)进行治疗 ;收集治疗前后空腹血清标本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对血清中Th1细胞因子IFN γ、IL 2、IL 12、和Th2细胞因子IL 4、IL 5、IL 10进行检测 ;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AR患者血清IL 4、IL 5、IL 10等Th2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正常 ;而IFN γ、IL 2、IL 12等Th1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低于正常(P <0 0 1)。经克鼻敏汤治疗后血清IL 4、IL 5、IL 10等Th2细胞因子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 <0 0 1) ;IFN γ、IL 2、IL 12等Th1细胞因子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增高 (P <0 0 5 )。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克鼻敏汤通过调节Th1和Th2细胞因子的表达 ,纠正失衡的Th1 Th2的细胞因子网络而对变应性鼻炎产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0.
鼻中隔偏曲是一种高患病率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鼻塞、头痛及鼻出血,常伴发其他鼻腔鼻窦疾病,进而加重日常生活中对患者的困扰。目前通过手术的方式矫正鼻中隔偏曲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多种个性化改良鼻中隔偏曲的手术方式陆续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该文就鼻中隔手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