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下控制血糖漂移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93例2型糖尿病患者,佩戴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3d,根据监测结果分为血糖高漂移组59例和血糖低漂移组34例,比较2组血浆内皮素水平和血生化指标。血糖高漂移组患者继续给予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持续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血糖漂移指标及内皮素水平和血生化指标变化。结果血糖高漂移组内皮素水平高于血糖低漂移组(P〈0.05);血糖高漂移组治疗后血糖标准差、最大血糖漂移幅度、平均血糖漂移幅度及内皮素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糖高漂移组最大血糖漂移幅度与内皮素水平呈正相关(β=5.156,P=0.011)。结论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下改善血糖漂移,可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52.
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1型与代谢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皮质激素可诱导胰岛素抵抗,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1型(11βHSD1)催化无活性的可的松转化为有活性的氢化可的松,调节局部糖皮质激素水平。11βHSDl促进脂肪细胞增生、肥大,导致中心性肥胖;可增加肝糖输出,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产生糖尿病;动物实验表明11βHSDl基因高表达可导致高血压。11βHSDl将成为代谢综合征干预的又一靶点。 相似文献
53.
目的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血糖波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糖尿病患者共284名,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PG)、HbAlc水平,进一步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评估血糖波动情况。按照HbAlc水平分为两组(HbAlc≤7%组和HbAlc〈7%组),比较两组间血糖控制水平及血糖波动情况。结果本研究中老年糖尿病患者FPG达标率为67.6%,PPG为34.9%,HbAlc为42.9%,血糖波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占28.6%,血糖波动大的患者占71.4%。两组间比较,FPG、PPG、MB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代表血糖波动的各参数平均血糖标准差(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间血糖波动幅度(MOD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MAGE及MODD均与HbAlc水平无关(P〉0.05)。结论大多数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未达标,且约70%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大。HbAlc与血糖波动无关,HbAlc和血糖波动是评价血糖控制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54.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情况及其血糖血脂危险因素的相互关系。方法人组患者211例,根据标准分为糖尿病组97例,非糖尿病组114例;高脂血症组87例,非高脂血症组124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组49例,非糖尿病非高脂血症组76例。人组患者应用神经心理学量表进行认知功能的评价,包括简易智能状态量表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北京版)量表(MOCA)、临床痴呆量表(CDR)和总体衰退量表(GDS),并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对各组认知功能进行对比分析,以MMSE得分为因变量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比、高脂血症组与非高脂血症组比、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组与非糖尿病非高脂血症组比,MMSE、MOCA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以MMSE为因变量,以年龄、受教育年限及以上生化指标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最终进入方程的是HDL-C(β=0.253,P〈0.001),受教育年限(β=0.150,P=0.035),TC(β=-0.161,P=0.011),年龄(β=-0.165,P=0.023)和2hBG(β=-0.143,P=0.029)。结论糖尿病及高脂血症对老年患者认知功能有明显的损害,除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外,血清总胆固醇及餐后2h血糖的水平可能是老年患者认知功能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能是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单药治疗及联合应用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循环和肾脏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表达的影响及差异. 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将24例CKD患者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组、缬沙坦组和联合治疗组,分别予贝那普利20 mg/d、缬沙坦160 mg/d、贝那普利10 mg/d和缬沙坦80 mg/d治疗8周.记录随访过程中的血压、血清肌酐(SCr)、尿蛋白定量等临床指标,并采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和尿RAS组分,比较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和血、尿RAS 组分活性以及三组间的差异. 结果:治疗8周后贝那普利组的尿蛋白定量[(0.61 ±0.25) g/24h vs (0.35±0 20)g/24h,P<0.05]、尿血管紧张素原[(60.76±28.05 )ng/(mg·Cr) vs (23.09±14.74) ng/(mg·Cr),P<0.05]低于基线;缬沙坦组的平均动脉压低于基线[ (99.17±10.56) mmHg vs (84.63±9.33) mmHg,P<0.05],血浆肾素活性(PRA)高于基线[(1.33±0.76) ng/(ml·h) vs (6.02±2.59)ng/(ml·h),P<0.01].贝那普利组、缬沙坦组和联合治疗组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蛋白尿下降>30%)分别为87.5%、12.5%和62.5%,贝那普利组显著高于缬沙坦组(P<0.05).治疗8周后贝那普利组PRA[(3.20±1.25) ng/(ml·h) vs (6.02±2.59)ng/(ml·h),P<0.05)和血管紧张素Ⅱ浓度[(53.32±11.13)pg/ml vs (105.61±59.49) pg/ml,P<0.05)低于缬沙坦组. 结论:贝那普利短期治疗可有效降低CKD患者肾脏局部血管紧张素Ⅱ活性和蛋白尿,而缬沙坦可较贝那普利更显著升高血浆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浓度. 相似文献
56.
目的 建立并应用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新筛质量指标分析平台,分析全国16项新生儿筛查质量指标的现状。方法 按照解释性能力验证计划的方式,通过设计开发的新筛质量指标分析平台和Clinet-EQA平台系统,统一向224家新筛实验室发放电子调查表。要求参与的实验室统计2015年全年的数据并在线回报结果。采用开发的软件结合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各质量指标的均值、中位数、第5百分位数(P5)和第95百分位数(P95)。结果 共151家实验室回报调查结果。新筛健康教育知晓率、筛查率、检验前血片周转时间及时率、检验报告发出时间及时率和室内质控开展率5项指标的中位数均在95%以上;而不合格血片百分比、重要信息遗漏血片百分比、室内质控变异系数(CV)不合格率和失访率4项指标中位数在1%以下。同一指标各实验室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疾病之间的质量指标结果也存在明显差异。大多实验室的检验前血片周转时间中位数为3~5 d,检验报告发出时间中位数多在3 d内。结论 新筛实验室在监测质量指标的同时应进行分析总结,并且积极持续地参加质量指标室间质量评价,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更真实和有效的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57.
目的 评价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肾组织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Klotho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探讨Klotho基因启动子超甲基化与CKD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以47例接受肾脏活组织病理检查的CKD患者为研究对象,47例肾癌根治术患者肾脏切除标本中的正常肾脏组织和48例健康志愿者的PBMC分别作为肾组织和PBMC的对照组.采用焦磷酸测序(PS)法检测肾组织和PBMC Klotho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结果 CKD患者肾组织Klotho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04±6.42)%比(9.34±2.43)%,P< 0.01];PBMC Klotho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19±5.86)%比(6.90±2.39)%,P< 0.01].CKD患者PBMC与肾组织Klotho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呈正相关(r=0.811,P<0.01),PBMC Klotho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预测肾组织Klotho基因启动子超甲基化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为0.958(P<0.01).肾组织和PBMC Klotho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与eGFR均呈负相关(分别r=-0.827,P<0.01;r=-0.626,P<0.01),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面积呈正相关(r=0.865,P<0.01;r=0.748,P<0.01),与24 h尿蛋白量无相关.结论 CKD患者肾组织和PBMC Klotho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升高,PBMC Klotho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可作为肾组织Klotho基因启动子超甲基化的无创评价指标.Klotho基因启动子超甲基化与肾脏纤维化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8.
IgA肾病是我国终末期肾病和肾病综合征的重要原因,而影响IgA肾病顸后的因素复杂.有研究证实,尿蛋白≥1 g/24 h会增加肾衰竭的危险性,而肾病范围蛋白尿是IgA肾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1].表现为大量蛋白尿的IgA肾病多数病理损伤重,预后不佳,但也有少数患者病理表现轻微,预后良好[2].因此,即使是同样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其临床和病理表现也不尽相同,究竟其临床、病理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这些联系对于预后判断有何指导意义,目前尚缺乏相关大样本的研究.为此,本研究分析了80例表现为大量蛋白尿IgA肾病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探讨两者的相互联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指导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59.
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研究的是在DNA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的表达和功能发生改变,并产生可遗传的表型.表观遗传学研究内容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在肿瘤发生机制及治疗方面表观遗传学已作出很大的贡献,但在肾脏病领域表观遗传学应用的研究还很少.
一、表观遗传学
表观遗传学是传统遗传学的分支,由英国科学家Waddington提出[1],指在DNA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的表达和功能发生改变,并产生可遗传的表型.表观遗传学大大丰富了传统遗传学的内容,使我们认识到基因组不仅包括DNA序列遗传信息,还包括表观遗传学信息. 相似文献
60.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IgA肾病与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分析18例2型糖尿病合并IgA肾病与15例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IgA肾病患者糖尿病病史(10.72±18.66个月)明显短于糖尿病肾病患者(58.73±71.12个月),P〈0.05。IgA肾病组在肾活检时血肌酐升高的比例(5.56%)明显低于糖尿病肾病组(46.67%),P〈0.05,伴有血尿的患者(61.11%)明显多于糖尿病肾病组(20.00%),P〈0.05。IgA肾病组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免疫球蛋白A、血清免疫球蛋白G、血钙明显高于糖尿病肾病组(分别为13.28±4.14μmol.L^-1比9.95±4.87μmol.L^-1、34.22±18.11U.L^-1比19.73±16.04U.L^-1;4.00±2.16g.L^-1比2.11±0.86g.L^-1;12.47±4.76g.L^-1比9.04±2.41g.L^-1和2.37±0.17mmol.L^-1比2.22±0.20mmol.L^-1)。IgA肾病组血尿素氮、血肌酐、50%补体溶血单位、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24h尿蛋白显著低于糖尿病肾病组[分别为5.86±1.59mmol.L^-1比10.76±5.89mmol.L^-1;82.72±23.76μmol.L^-1比185.20±107.19μmol.L^-1;50.51±5.80IU.mL^-1比55.37±6.17IU.mL^-1;959.50±395.00μg.(mgCr)^-1比3193.85±2085.00μg.(mgCr)^-1和2.22±2.13g.(24h)^-1比4.69±2.92g.(24h)^-1]。两组血糖、血脂均无统计学差异。IgA肾病患者荧光眼底血管造影和肌电图检查未见异常,糖尿病肾病组有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3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IgA肾病的患者尿检异常出现前糖尿病病史大多短于5年,血尿、血清免疫球蛋白A升高多见,尿检异常出现时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