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促甲状腺素细胞腺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见的垂体腺瘤为生长激素细胞腺瘤、泌乳素细胞腺瘤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腺瘤.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的垂体腺瘤罕见,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细胞腺瘤(TSH-secreting pituitary adenomas, TSH-oma,TSH腺瘤)患者垂体前叶促甲状腺激素细胞无限制地增生,从而出现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TSH腺瘤有两种截然不同的临床表现:多数患者表现为中枢性甲状腺功能亢进,仅少数表现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52.
大脑后循环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在治疗上存在一定困难。外科手术夹闭后循环动脉瘤 ,其手术显露较其他部位困难。急性SAH伴发脑水肿以及破裂动脉瘤与其周围血栓的粘连 ,使得手术显露更为困难。位于脑干深部的动脉瘤 ,毗邻靠近中线的脑神经和穿动脉 ,处理这些后循环SAH急性期的动脉瘤较前循环动脉有更高的并发症和病残率。对临床情况差的难治性动脉瘤 ,应用血管内治疗显得越来越重要。临床经验表明 ,破裂动脉瘤保守治疗 4周内的再出血率为 37% ,而由于再出血及其后遗症所致的死亡率为 34 %~42 %。颅内动脉瘤的血…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颞叶癫痫术后颅内压力、脑脊液细胞及生化成分的动态改变情况,观察脑脊液成分变化和术后发热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3月至8月期间颞叶癫痫手术后发热患者28例行腰椎穿刺,测量颅内压、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和生化分析。结果获得了颞叶癫痫术后颅内压的波动曲线、脑脊液细胞数及生化成分的改变曲线。结果颞叶癫痫手术后发热多与血性脑脊液刺激有关,与感染无关;颞叶癫痫手术后颅内压一般不高,通常不需使用降颅压药物。结论腰椎穿刺释放血性脑脊液对于颞叶癫痫术后发热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4.
目的研制携带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subunit 1,NR1)的口服疫苗,探讨疫苗激活SD大鼠产生循环抗体的可能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酶切连接和蓝白筛选的方法构建NR1的表达载体;以磷酸钙共沉淀的方法转染HEK293细胞,并用G418筛选阳性细胞克隆;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荧光细胞染色方法鉴定阳性细胞株;经氯化钙法制备携带NR1表达载体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口服疫苗(SL—NR1);胃内灌注600μL、D(λ)260nm为0.6的SL—NR1,2周内4次给药;以阳性细胞株为靶细胞,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大鼠循环中NR1抗体滴度。结果扩增出NR1基因并构建了含有NR1基因的表达载体——pCDNA3.1-NR1;建立了细胞株HEK 293-NR1;证实口服疫苗可激活SD大鼠(23/25只)产生NR1抗体。结论成功研制了携带NR1基因的口服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活疫苗,其可激活机体免疫反应产生NR1抗体。  相似文献   
55.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本研究旨在改进SD大鼠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制作方法。 1%的戊巴比妥钠腹腔内注射麻醉动物 ,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采用 3种不同的手术方法完成手术 ,1组不分离迷走神经节 ,不结扎翼腭动脉 ;2组分离保护迷走神经节、结扎翼腭动脉 ;3组分离并保护迷走神经节 ,但暂时阻断翼腭动脉。 1、2和 3组的手术死亡率分别为 33%、7%和 10 % (P <0 0 5 ) ,成功率分别是 6 0 %、80 %和 85 % ;与 1、2组相比 ,3组的手术费时短 (P<0 0 1)、创伤小。因而分离并保护迷走神经节是降低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手术死亡率的重要手段 ,从而成功制作大鼠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非病灶性颞叶癫痫致痫源的定位并分析其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果。方法收治的25例患者经临床表现、脑电图(EEG)/动态脑电图(VEEG)、MRI海马相、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检查诊断为非病灶性颞叶癫痫,均正规服用药物2年以上,但癫痫发作症状均未有效地控制。其中18例行标准前颞叶及海马杏仁核切除术,7例行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结果随诊观察7~53个月,按照Engel术后疗效分级标准:Ⅰ级17例,Ⅱ级2例,Ⅲ级5例,Ⅳ级1例。结论致痫源的准确定位并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可以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7.
目的:对一例家族性颅内海绵状血管瘤(FCCM)家系进行临床诊断、治疗及遗传学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对先证者及其亲属收集临床资料及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WES)技术进行基因分析。结果:先证者及其大儿子临床诊断为 FCCM,且先证者合并皮肤血管畸形,其 CCM1/KRIT1 基因均发现 c.1307_1308insT的杂合核苷酸变异,该变异导致从第436号氨基酸亮氨酸(Leu)开始的氨基酸合成发生改变,并在改变后的第6个氨基酸终止(p.Leu436PhefsTer6),为移码变异。其他无症状的家族成员,均未见该基因突变。该位点突变在之前未见报道。先证者为双侧颞叶海绵状血管瘤,治疗相对困难,经两次手术后疗效欠佳,仍需密切随访。结论:FCCM患者CCM1/KRIT1基因有新的突变位点;先证者临床表现除顽固性癫痫发作外,合并CCM1基因突变导致的皮肤血管畸形;先证者表现为多发海绵状血管瘤(CCMs),双侧颞叶为可疑致痫灶,经两次手术治疗后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58.
Dyke-Davidoff-Masson综合征(DDMS)是一种罕见癫痫综合征,以1侧半球萎缩、同侧颅骨代偿性改变和对侧偏瘫为特点,本文介绍1例反复癫痫发作药物控制不佳案例,查体发现智力迟钝、面部不对称、右侧肢体轻偏瘫,MRI提示左侧大脑半球萎缩、颅骨增厚,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提示左侧大脑半球代谢减低,最终行多脑叶离断术缓解癫痫发作,术后随访1年,癫痫发作控制满意。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脉络宁注射液对面神经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兔颞浅动脉压迫,已人为脱髓鞘变的周围面神经主干,通过电生理技术检测面肌痉挛特有的异常肌反应,建立兔面肌痉挛动物模型.用脉络宁注射液自耳缘静脉推注持续2周给药,采用免疫组化等方法,观察脉络宁注射液对面神经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的变化.结果 脉络宁组动物面神经内CGRP的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假手术组动物面神经内未见CGRP免疫反应阳性纤维.模型组动物面神经纤维溃变明显,髓鞘松解分离,轴突肿胀有空泡或全部消失;脉络宁组动物面神经病变较轻.结论 脉络宁注射液对面肌痉挛脱髓鞘面神经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与其能促进面神经内CGRP的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0.
英国神经病学家John Hughlings Jackson于1873年给癫痫做出以下定义:癫痫是灰质偶然、突发、过度、快速和局部的放电。这一判断深刻揭示了癫痫发作的物质基础,加深了人们对癫痫这一古老疾病的认识,同时为癫痫的外科治疗提供了可能性:既然癫痫是脑组织局部的异常放电,那么用手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