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01篇 |
免费 | 71篇 |
国内免费 | 4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篇 |
儿科学 | 28篇 |
妇产科学 | 24篇 |
基础医学 | 52篇 |
口腔科学 | 11篇 |
临床医学 | 164篇 |
内科学 | 170篇 |
皮肤病学 | 17篇 |
神经病学 | 30篇 |
特种医学 | 6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209篇 |
综合类 | 433篇 |
预防医学 | 146篇 |
眼科学 | 21篇 |
药学 | 165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40篇 |
肿瘤学 | 4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46篇 |
2022年 | 38篇 |
2021年 | 57篇 |
2020年 | 45篇 |
2019年 | 34篇 |
2018年 | 32篇 |
2017年 | 23篇 |
2016年 | 31篇 |
2015年 | 32篇 |
2014年 | 87篇 |
2013年 | 82篇 |
2012年 | 76篇 |
2011年 | 81篇 |
2010年 | 82篇 |
2009年 | 86篇 |
2008年 | 72篇 |
2007年 | 69篇 |
2006年 | 66篇 |
2005年 | 58篇 |
2004年 | 69篇 |
2003年 | 79篇 |
2002年 | 52篇 |
2001年 | 42篇 |
2000年 | 51篇 |
1999年 | 30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31篇 |
1996年 | 46篇 |
1995年 | 25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2篇 |
1964年 | 1篇 |
1963年 | 2篇 |
1962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评价泰勒宁片和科洛曲片对隆乳手术后疼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试验。共完成60例,其中A组30例予泰勒宁片,单次1片;B组30例予科洛曲片,单次1片。结果:泰勒宁片对隆乳手术后引起的中度或重度疼痛总有效率可达96.7%,科洛曲片的总有效率可达83.3%。服药后泰勒宁片组的疼痛强度差均高于科洛曲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较科洛曲片组高。结论:泰勒宁片为中强度镇痛药,对于隆乳手术后引起的中重度疼痛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血管束植入组织工程骨修复兔股骨缺损对局部血管内皮生长因了(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兔自体骨髓基质下细胞经诱导后与β-磷酸三钙材料复合,植入制备的兔股骨缺损处,其中实验组在材料侧槽中植入股骨的动静脉血管束,对照组则单纯植入组织工稗骨,分别于术后2、4、8、12周通过形态学检测新生骨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新生骨中VEGF的表达量.结果 随着时间进展,各组成骨量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从第4周开始实验组成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符时问点实验组新生骨中VEGF的表达最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汁学意义(P<0.05),且4周时达到最人值.结论 血管束植入组织工程骨可明显增加新生骨中VEGF的表达并能促进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23.
目的 用单轴向离心机和下体正压模拟推拉动作 ,研究后倾座椅对推拉效应的影响。 方法 6名受试者在离心机上直座椅测基础耐力后 ,着 KH- 3抗荷服充气 30 0 m m Hg(1mm Hg=0 .133k Pa) 1m in,放气后立即转动离心机 ,测松弛 G耐力。然后将座椅后倾 45°重复。 结果 下体正压后 G耐力显著下降 (P<0 .0 1) ,采用后倾座椅后显著升高 (与对照相比 ,P<0 .0 1;与下体正压后相比 ,P<0 .0 5 )。后倾座椅在有和无预先下体正压的耐力之间有显著差别 ,预先有下体正压比无下体正压时显著低 (P<0 .0 1)。后倾座椅在预先有与无下体正压时提高的 G耐力分别为 0 .91± 0 .6 1和 1.17± 0 .30 ,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 结论 后倾座椅可以使推拉效应降低的 G耐力提高 ,但不能完全消除推拉效应。 相似文献
24.
应用皮肤皱缩缝合技术行垂直切口乳房缩小整形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减少乳房缩小整形术所导致的切口瘢痕。方法 在做乳房缩小整形术时 ,在乳房下皱襞处不做切口 ,仅保留乳晕周围和乳晕下垂直切口 ,对乳房进行悬吊和塑形 ,而对乳晕下多余的皮肤和较长的皮肤切口 ,应用皮肤皱缩缝合技术进行缝合 ,利用组织的弹性 ,使其在手术后自动逐渐展平。结果 共为 13例患者实施了垂直切口的乳房缩小整形术 ,术后切口皆一期愈合 ,无血肿、感染、皮肤或乳头坏死等并发症发生 ,除 3例巨乳合并乳房严重松垂者半年后需再次对下皱襞处多余皮肤进行小的修整外 ,其余患者术后乳房和垂直切口形态满意。结论 垂直切口乳房缩小整形术设计、操作简单 ,容易掌握 ,效果恒定 ,在保证乳房缩小整形良好的乳房形态的同时 ,避免了在乳房下皱襞处的切口 ,是一种较好的乳房缩小整形术式。 相似文献
25.
尿道综合征是妇女特别是已婚妇女常见的临床现象 ,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下尿路刺激症状 :尿痛、尿频、尿急 ,下腹坠胀、尿量减少或滴血 ,部分患者排尿困难。其发病突然 ,症状迅速加重 ,尿常规化验正常 ,病程长短不一。本院从 1998年 2月至 2 0 0 3年 2月治疗尿道综合征 4 2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 4 2例 ,年龄 2 2~ 5 8岁 ,病程 2~ 2 2年 ,33例 (78.6 % )患者性生活后症状加重。查体 :尿道处女膜融合型 15例 (35 .7% ) ,尿道外口正下方或两侧处女膜呈片瓣反转遮盖尿道口 9例 (2 1.4 % ) ,尿道下…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 探讨2 μm激光汽化切除技术联合2 μm激光膀胱颈内切开治疗小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5例体积≤40 mLBPH患者,采用经尿道2 μm激光汽化切除增生前列腺联合2μm激光膀胱颈切开.观察术中出血情况、手术时间、术后尿管留置时间、手术并发症,比较手术前后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及残余尿量(PVR)等指标差异.结果 4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输血2例;手术前后血电解质及血红蛋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手术时间(80±15)min;术后留置尿管4~6d.术后随访2~12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尿道狭窄,1例术后排尿困难改善不明显者给予留置导尿管1月后成功拔除尿管.IPSS评分及QOL评分分别从(24.2±5.4)分和(4.9±0.2)分降至(7.5±1.6)分和(2.3±0.3)分;Qmax由术前(7.1±0.5)mL/s升至(18.2±1.6)mL/s;PVR由术前(82 ± 1.2)mL下降至术后(15.3±3.4)mL,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 μm激光汽化切除技术联合2 μm激光膀胱颈内切开治疗小体积BPH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8.
29.
总结我院142例胰十二脂肠切除术的资料,对胰肠吻合方式与胰瘘发生的关系进行了单因素探讨。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采用腹壁浅动脉(superficial 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SIEA)蒂游离腹壁皮瓣乳房再造术方法 、特点及适应证.方法 术前采用多层螺旋CT(multipledetector-row computed tomography,MDCT)三维血管造影及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查SIEA的直径、走行及分布,于脐与阴阜上缘之间设计皮瓣,采用单蒂或双蒂SIEA,与胸廓内动,静脉吻合,腹部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4例乳房再造病例皮瓣全部存活,皮瓣和腹部供区无脂肪液化、坏死、切口裂开、腹壁薄弱及腹壁疝等并发症的出现,再造乳房外形效果满意.结论 SIEA蒂游离腹壁皮瓣与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横行腹支肌肌(TRAM)皮瓣乳房再造术提供同样的腹部皮肤和组织量,但却减轻了对腹部功能和形态的损害,在做好充分的术前血管评估、严格把握适应证和熟练掌握显微外科技术的前提下,是一种可供选择的乳房再造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