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4篇
特种医学   9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平均住院日影响因素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平均住院日在不同的国家、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同一地区的不同医院、同一医院的不同科室、不同时间段上有很大差异。本文通过国内外文献评阅,从患者因素、医院内部因素、社会因素和其他因素四个方面对影响平均住院日的因素进行了综述,为我国医院管理者和研究者研究如何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医院效率提供系统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42.
目的 评价可降解镁合金覆膜支架治疗兔颈总动脉侧壁型动脉瘤的可行性.方法 20只新西兰大白兔饲养1周后采用间断式外翻缝合法将右侧颈总动脉与静脉囊吻合,构建20枚颈总动脉侧壁型动脉瘤.72 h内分别实施可降解镁合金覆膜支架植入术和Willis覆膜支架植入术.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6、12个月作DSA造影检查,对比动脉瘤闭塞、内漏、血管痉挛、血管损伤、血栓事件、血管闭塞和狭窄等情况.结果 可降解镁合金覆膜支架和Willis覆膜支架各植入10枚,技术成功率为100%.支架植入术后即刻造影显示所有动脉瘤腔完全闭塞,载瘤动脉通畅,可降解镁合金覆膜支架组血管痉挛3例,Willis覆膜支架组血管痉挛1例;术后3、6、12个月复查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消失,载瘤动脉通畅.结论 可降解镁合金覆膜支架治疗兔颈总动脉侧壁型动脉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3.
中华放射学杂志46年胃肠影像学论著的回顾性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对中华放射学杂志(简称《中放》)46年发表的胃肠影像学论著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思考,以迎接世纪之交我国胃肠影像学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方法 1953年10月于1999年10月,对在《中放》上发表的胃肠影像学论著从数量、内容和分布年代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此46年中,《中放》共发表胃肠影像学论著211篇,占《中放》全部论著的8.43%。胃肠影像学论著211篇中属于X线诊断论著162篇(76.78%),其中平片诊断和单对比造影诊断方面论著共79篇(37.44%),双对比造影方面论著73篇,占胃肠影像学论著的34.59%;属于介入放射学论著21篇(9.95%);属于CT、MR、计算机X线摄影(CR)诊断论著15篇(7.11%);属于实验研究论著9篇(4.26%);属于综合影像论著4篇(1.90%)。50-60年代《中放》发表的论著,着重平片诊断和胃肠单对比造影技术的应用;70-80年代《中放》发表的论著,着重双对比造影技术和CT技术的应用;90年代《中放》发表的论著,着重胃肠成像新技术(CT、MR、CR)的应用和综合应用,以及胃肠介入放射学的广泛应用。结论 胃肠影像学46年来主要以双对比造影的X线诊断技术为主,CT、MR、CR诊断技术仍是胃肠影像学的重要补充手段;介入放射学已成为90年代胃肠影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4.
胰腺癌早期症状不显著,早期诊断缺乏特异性,因此死亡率高.近年来,分子及功能成像发展迅速,其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在活体状态下从分子、基因水平对胰腺癌进行更早期、更特异性的诊断.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 imaging,MRI)设备具有空间分辨率高、组织对比度好等优点,因此在分子及功能成像方面应用较为广泛.本文就MR分子及功能成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5.
小肠疾病影像学诊断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肠是胃肠道最长的器官,因其走行弯曲,肠管常互相重叠,传统的胃肠道和内镜检查单纯地观察消化道腔内结构,尚不能很好显示肠壁和腔外结构.多层螺旋CT(MSCT)和磁共振成像(MRI)具有快速扫描和三维后处理能力,能清晰反映肠壁和肠腔外的病变.新的影像技术CT小肠灌肠造影(CTE)、MR小肠灌肠造影(MRE)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度及三维成像能力,不仅可以观察黏膜,同时能够分析肠管周围的改变,提高了人们对小肠疾病影像诊断的认识.本文就近年来小肠疾病影像学诊断的进展及今后努力的方向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146.
0 引言磁共振成像(MRI)是利用磁场中人体氢质子共振后产生的信号成像的方法,不同的脉冲序列可产生不同参数成像。在人体可任意层面成像,图像具有优秀的组织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已成为中枢神经系统和肌骨组织最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早期的磁共振机器扫描速度慢,成像序列少,胃肠道MRI检查主要限于食管和直肠的检查,随着MRI技术发展,如快速扫描、脂肪抑制技术和胃肠造影剂完善,MRI在胃肠道的应用已日趋广泛。  相似文献   
147.
暂时性内支架治疗食管良性狭窄疗效分析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目的分析暂时性内支架治疗食管良性狭窄疗效,为食管良性狭窄提供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对象与方法12例食管良性狭窄患者食管最窄处直径1mm~5mm,吞咽困难评分为3~4级。在X线下置入可扩张金属带膜内支架,术后3~7天由胃镜取出内支架。结果12例患者支架置入和支架取出成功率均为100%。操作死亡率为0%。支架置入后吞咽困难明显好转,吞咽困难评分0级-1级,平均0.6±0.4级;支架取出后吞咽困难评分0级~2级,平均0.8±0.5级。支架置入后管腔直径16~22mm,平均18.4±2.9mm。支架取出后一周内管腔直径10mm~18mm,平均14.5±2.7mm。患者术后随访3~50个月。随访期内管腔直径未见明显改变,吞咽能力在随访3个月内逐渐好转,3个月后处于维持状态。结论暂时性内支架是食管良性狭窄介入治疗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8.
目的通过长期随访研究探讨不同直径暂时性贲门支架成形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远期疗效。方法13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根据暂时性贲门支架直径分为3组,其中20 mm组(A组)30例;25 mm组(B组)30例;30 mm组(C组)75例。13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中放置135枚暂时性贲门支架。支架放置后3~5 d,采用内镜取出。所有支架安放和取出成功率100%,无操作死亡。结果3组介入治疗前后贲门管腔直径、吞咽困难评分差异都有显著性(P<0.01)。A组随访半年、1、3、5、8和10年以上患者吞咽困难复发率分别为6/30(20.0%)、6/30(20.0%)、5/22(22.7%)、6/16(37.5%)、5/9和3/3;B组随访大于等于半年、1、3、5、8年和10年以上患者吞咽困难复发率分别为4/30(13.3%)、4/30(13.3%)、3/23(13.0%)、4/18 (22.2%)、5/11(45.5%)和3/4;C组随访大于等于半年、1、3、5、8年和10年以上患者吞咽困难复发率分别为0/75(0%)、1/66(1.5%)、4/48(8.3%)、6/33(18.2%)、6/18(33.3%)和2/5。结论30 mm直径作暂时性贲门支架成形术是贲门失弛缓症暂时性支架成形术中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49.
目的评价可脱卸球囊、可脱卸弹簧圈和颅内覆膜支架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的疗效。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经血管内治疗的颅内巨大动脉瘤20例,其中球囊/弹簧圈闭塞载瘤动脉9例,可脱卸弹簧圈动脉瘤腔填塞8例,覆膜支架治疗3例,另有2例为经弹簧圈瘤腔栓塞治疗后复发,行覆膜支架治疗。随访9~83个月,平均(41.1±25.3)个月。术后即刻血管造影结果评价标准为:动脉瘤完全闭塞(100%),大部闭塞(95%~99%)和部分闭塞(<95%)。随访血管造影结果评价标准为:不变、血栓形成和再开放。结果所有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均获得成功,无并发症。术后即刻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闭塞11例,大部闭塞7例,部分闭塞2例,其中1例部分闭塞患者术后7 d再出血死亡。19例健在患者最终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闭塞15例,大部闭塞3例,部分闭塞1例。19例中,10例载瘤动脉保持通畅。长期临床随访结果显示11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8例改善。结论动脉瘤腔可脱卸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巨大动脉瘤的完全闭塞率低且再通率高;可脱卸球囊或弹簧圈闭塞载瘤动脉治疗动脉瘤完全闭塞率高但牺牲载瘤动脉,有潜在或短暂的脑缺血事件发生;覆膜支架治疗操作简单、安全,且可保持载瘤动脉通畅。  相似文献   
150.
目的探讨贲门失弛缓症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并分析4种介入治疗方法的中、远期疗效。方法238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其中球囊导管成形术组(A组)80例;永久性贲门支架成形组(B组)8例;暂时性贲门支架成形术组(C组)135例;直径递增组合成形术组(暂时性贲门支架加增加直径的球囊导管成形术8例;直径递增暂时性贲门支架成形术7例)15例(D组)。C、D组术后3~5d由胃镜取出支架。4种介入治疗方法随访时间6~138个月。结果A组80例共进行152次扩张,平均每例1.9次。并发症发生率为疼痛43.8%、反流27.5%、出血10.0%;随访半年、1、3、5、8年和10年以上患者吞咽困难复发率分别为32.5%、56.3%、85.5%、89.1%、92.6%、100%。B组8例,安放裸支架5枚和部分覆膜抗反流支架3枚,支架置入成功率100%。并发症发生率为疼痛5/8、反流5/8、出血3/8、肉芽组织增生3/8;随访半年、1、3年和5年以上患者吞咽困难复发率分别为3/8、4/8、5/8、4/8。C组135例,安放部分覆膜支架135枚。并发症发生率为疼痛39.3%、反流21.5%、出血17.0%;随访半年、1、3、5、8年和10年以上患者吞咽困难复发率分别为7.4%、8.7%、12.9%、23.9%、42.1%、66.7%。D组1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疼痛73.3%、反流40.0%、出血40.0%;随访半年、1、3年和5年以上患者吞咽困难复发率分别为12.5%、20.0%、27.3%、28.6%。4种介入治疗方法治疗前后贲门管腔直径、吞咽困难评分等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暂时性贲门支架成形术是贲门失弛缓症介入治疗中的首选方法;直径递增组合成形术为贲门失弛缓症介入治疗的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