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4篇
特种医学   9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上胃肠道良性狭窄的介入治疗随访研究和评价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对上胃肠道良性狭窄介入治疗进行随访和评价。方法 85例上胃肠道(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UGIT)良性狭窄患者,其中球囊导管扩张术组(A组)35例;永久性金属支架扩张组(B组)25例;暂性部分带膜金属支架扩张术组(C组)25例。在X线引导下,A组35例共进行67次球囊扩张,平均1.9次;B组25例安放部分带膜金属支架15只,不带膜金属支架10只;C组25例安放部分带膜金属支架25只,在支架术后3-7d由胃镜取出。治疗前UGIT管腔最窄处直径0.7-8.5mm,吞咽困难评分2-4级;治疗后UGIT管腔最窄处直径5.1-20.0mm,吞咽困难评分0-1级。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9.1个月)。结果 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疼痛29%(10/35)、返流23%(8/35)、出血9%(3/35);超过6个月的随访患者中20%(7/35)复发吞困难,超过1年的随访患者中91%(32/35)复发吞咽困难,超过3年的随访患者中95%(19/20)复发吞咽困难。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疼痛40%(10/25)、返流60%(15/25)、出血12%(3/25)、支架移位16%(4/25);超过6个月的随访患者中60%(3/5)复发吞咽困难。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疼痛40%(10/25)、返流12%(3/25)、出血16%(4/25);超过6个月的随访患者中12%(3/25)复发吞咽困难,超过1年的随访患者中13.3%(2/15)复发吞咽困难,超过3年的随访患者中12.5%(1/8)复发吞咽困难。结论 球囊导管多次分级扩张术和暂时性部分带膜金属支架扩张术是UGIT良性狭窄介入治疗近期疗效中的有效方法;暂时性部分带膜金属支架扩张术是UGIT良性狭窄介入治疗中远期疗效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2.
吞咽障碍的直视和内镜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吞咽障碍的各种检查方法中,对咽、喉部的目视检查是最直接,最简单易行的方法,而现代内镜技术的发展使内镜对此范围的诊断具有更加方便可靠的新价值。  相似文献   
103.
综合性医院研究机构评估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研究机构工作绩效评估体系的成效与经验,探讨建立综合性医院研究机构评估体系的作用和方法。方法 通过专家咨询法建立医院研究机构工作绩效评估体系,通过总结经验法,对国内外研究经验进行归纳,并通过实际操作,总结医院现行评估体系运行效果。结果 我院现行的评估体系是科学、客观、可操作的。结论 在综合性医院中建立一套对院级研究机构工作绩效的评估体系是必不可少的,我院现行的评估体系具有可借鉴之处,同时也有需要继续改进的地方,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4.
总结了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建设中期成效,重点分析临床效率、临床新技术、诊疗规范、科研和成果、学科梯队和人才培养、内部管理等取得的成绩和效果,并思考临床医学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5.
吞咽障碍患者咽和食管的动态造影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6  
目的探讨在吞咽障碍患者中咽和食管动态造影(PEDI)的方法和价值.方法对吞咽障碍患者共进行PEDI851例次.PEDI程序:直立咽部侧、斜、正位吞钡X线录像和食管仰卧吞钡右前斜位X线录像或点片.结果发现功能或动力性疾病604例(71%),发生于咽、食管及咽连同食管3者的频率分别为162例(19%),247例(29%)和272例(32%).结构性病变68例(8%),发生于咽和食管者分别为11例(13%)和57例(67%),结构性病变中功能异常者66例(78%),占68例中的98%.无异常发现者122例(143%).结论PEDI是诊断吞障的方便、准确的检查方法,与测压结果的符合率可达98%.  相似文献   
106.
弹簧圈再栓塞或覆膜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复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用弹簧圈再次栓塞或覆膜支架治疗颅内复发动脉瘤的经验。方法291例患者共305枚颅内动脉瘤行可脱卸弹簧圈治疗。随访期间,142例颅内动脉瘤中有41例(28.9%)动脉瘤复发。6个月内有脑血管造影随访的31例共31枚复发动脉瘤纳入本研究,其中20例行可脱卸弹簧圈再栓塞(A组),11例行覆膜支架置入术(B组)。将动脉瘤血管造影结果分为完全闭塞、不完全闭塞;临床评估分级为完全康复,改善,无变化,加重或进展。收集并分析技术成功率,即刻和末次血管造影结果等资料。结果所有复发动脉瘤弹簧圈栓塞和支架置入技术均获得成功。即刻脑血管造影示A组11例(55%)动脉瘤完全闭塞,B组8例(72.7%)完全闭塞;末次脑血管造影示A组10例(50%)动脉瘤完全闭塞,B组11例(100%)完全闭塞,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弹簧圈栓塞后动脉瘤复发,可以行弹簧圈再次栓塞术或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和闭塞瘤腔。覆膜支架可能比弹簧圈栓塞能更有效地完全闭塞复发动脉瘤。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血栓法大鼠脑缺血模型不同区域DWI和PWI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方法 对成功建立的30只SD大鼠血栓法脑缺血模型在不同时间段进行MRI扫描,分析rADC、rNEI、rTTM和rMSI的变化规律.结果 缺血灶内不同部位均表现为rADC、rNEI、rMSI下降,rTTM延长,中心区较边缘区明显.中心区24 h内rADC无明显变化,24 h后逐渐上升,边缘区rADC于脑缺血后逐渐下降,10 h达最低点74%,7 d后逐渐恢复至对侧相应区域水平,中心区与边缘区在脑缺血0.5~4 h、8~24 h存在显著差异(P<0.05).中心区和边缘区rNEI变化相仿,分别为17.83%和50.45%,随缺血时间逐渐上升,中心区和边缘区24 h内不同时间均存在差异(P<0.05).缺血后rTTM逐步缩短.缺血3 h内rMSI呈下降改变,随后逐渐升高.不同时间缺血中心区与边缘区rTTM和rMSI均存在交叉重叠.结论 动态观察血栓法脑缺血模型DWI及PWI演变规律,可以更好地了解脑缺血后不同区域的血流及病理生理改变,为溶栓治疗时间窗提供个体化信息.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PTA、PTA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24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12例行PTA治疗,12例行PTA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分析并比较疗法的疗效。结果PTA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明显降低,踝臂指数(ABI)和经皮氧分压(TcPO_2)明显增高;随访临床症状评分及ABI保持稳定,TcPO_2明显下降;血管造影,11例血管狭窄程度和末梢染色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随访12例保持通畅,7例末梢染色较术后变浅。PTA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明显降低,ABI和TcPO_2明显增高;随访临床症状评分、ABI和TcPO_2保持稳定;12例血管狭窄程度和末梢染色有不同程度改善,随访12例保持通畅,末梢染色较术后加深。PTA、PTA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的患者之间,术前、术后临床症状评分、ABI和TcPO_2无明显差异,但随访临床症状评分及TcPO_2有明显差异。结论PTA能够有效改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症状,马来酸桂哌齐特是PTA治疗后有益而且必要的补充。PTA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可作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常规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8例肾动脉狭窄采用导引导管法(A组19例)和导丝交换法(B组9例),行经皮肾动脉内支架成形术,共植入支架31枚(Palmaz支架22枚,Wallstent4枚,Symphony支架5枚)。随访6个月~1年,观察血压、血肌酐、抗高血压药用药情况,并与术前比较。结果两组肾动脉内支架成形术技术成功率为100%,B组中有2例患者术中发生肾动脉远端分支栓塞,两组共有4支血管发生再狭窄。结论导引导管法肾动脉内支架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首选方法;维护肾功能是该治疗的首要目的。  相似文献   
110.
胃肠道狭窄或梗阻介入治疗规范化探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胃肠道狭窄或梗阻是胃肠道疾病的常见并发症,根据疾病的性质分为良性和恶性狭窄或梗阻两类。胃肠道狭窄或梗阻治疗方法目前主要有手术治疗、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近20发展起来的微创治疗新技术,现已基本取代外科手术,成为胃肠道狭窄或梗阻治疗的首选方法。介入治疗根据使用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