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70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4篇
预防医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1.
患者男性,35岁,以反复心慌、胸闷六年,加重伴腹胀下肢肿半年,1985年8月27日第二次入院。病程中曾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缩窄性心包炎”。以强心、利尿、一般扩血管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病情渐加重。1983年第一次住院时曾剖胸探查未见心包炎症、增厚。既往有肺结核、胸膜炎史。体检:BP 120/80mmHg,P86次/分,库司莫氏呼吸,紫绀、颈静脉怒张,肺(一),  相似文献   
42.
目的:评价静脉注射米力农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效应及激素水平变化的影响,为米力农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在用药前及在注入米力农负荷50цg/kg后采用漂浮导管法测定心衰患者的右心房压、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契嵌压、心排血量、心脏指数的变化;监测心率、血压;并用放免法测定患者血浆心钠素(ANP)、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变化。结果:20例患者在用药后能快速增加心输出量和心脏指数,降低平均肺毛细血管楔嵌压和肺动脉压,对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无明显影响,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表明米力农具有强心和扩血管作用。同时可降低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心钠素水平。其机理可能是随着心衰和血液动力学改善而改变。结论: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无效时,短期静脉注射米力农仍不失为迅速改善血液动力学效应的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43.
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是常见而又难治的心脏疾病 ,其患病率和死亡率一直高居不下 ,在全球范围内 ,估计有 2 2 50万心衰患者并且以每年 2 0 0万速度递增 ,而且即使在最好的医疗条件下 ,慢性 CHF5年的死亡率仍高达 50 %。近 2 0年来对那些药物难治的患者提出多种非药物治疗的措施 ,其中心脏移植无疑是治疗晚期 CHF的金标准 ,但是 ,供体的缺乏和排斥反应限制了它的应用 ;永久性埋植人工心脏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心肌成形术的长期效果也有争论。近几年来国内外的一些医师开始进行双心室起搏治疗 CHF的临床研究和应用 ,初步结果证实心脏再同…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9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婚姻、性生活与性甾体激素的水平对长寿的影响。方法 采用典型调查的方法,调查新疆和田地区洛浦县、墨玉县、和田县的长寿老人,用五步法确定长寿老人的年龄,《新疆高龄及长寿老人医学及相关调查表》问卷调查,放射免疫法测睾酮、雌二醇水平,以和田维族、汉族,巴里坤哈族65~70岁老人为对照进行比较。结果 新疆和田维吾尔族长寿老人男:女比为1.8:1,男性在婚率为73%,结婚次数平均3.65次,老夫少妻,保持有稳定的家庭及性生活;平均睾酮水平19.6nmol/L,低于维族老年人,与哈、汉族老年人相当;女性早婚、结婚次数多,平均2.62次,死胎率高,平均雌二醇水平21.9pmol/L,高于维族、汉族老人,与哈族老人一致。结论 新疆和田维吾尔族长寿老人男性多于女性,与保持正常的社会家庭生活有一定关系,反映了当地维吾尔族社会生活的地方特色;保持相对较高水平的睾酮、雌二醇水平对长寿可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5.
目的:通过比较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冠脉造影无再流和恢复正常血流病人ST段的早期变化,探讨梗塞相关动脉开通后ST段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自1999年1月至2002年10月,回顾性分析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497例急诊PCI病人的临床和心电图资料,冠脉造影无再流的病人(无再流组)58例,其中6例因临床、心电图和造影资料不完全被剔除,入选的病人为52例.由其余439例急诊PCI后冠脉前向血流恢复为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3级的病人中随机抽取60例,为正常血流组.结果:无再流组ST段抬高指数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0.32±0.14)mV,(0.27±0.13)mV,P>0.05],而正常血流组术后较术前显著降低[(0.17±0.08)mV vs(0.35±0.15)mV,P<0.01].术后1 h,正常血流组ST段抬高指数较无再流组迅速回落[(0.17±0.08)mV vs(0.27±0.13)mV,P<0.05].术后2周,恢复正常血流ST段抬高指数比术前减少<50%者较无再流ST段≥50%者除室壁运动积分减少外,射血分数、心脏指数和每搏指数均增加,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室壁运动积分和ST段抬高指数的直线回归方程表明:以室壁运动积分和ST段抬高指数评价缺血心肌的血流再灌注的相关性较好(无再流组r=0.65,P<0.01;正常血流组r=0.70,P<0.01).结论:急诊PCI梗塞相关动脉开通后,冠脉造影无再流或正常血流病人ST段降低的速度和幅度反映了心肌细胞的损害程度,以及缺血心肌组织的再灌注水平和微循环损伤.  相似文献   
46.
以30例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患者为对象,观察静脉注射卡托普利后血液动力学及激素的变化。结果表明,静脉注射卡托普利能快速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血液动力学,同时抑制肾素系统活性,降低血浆心钠素水平。卡托普利能鉴别肺动脉高压的类型,也可作为术前降压的药物。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风心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肌细胞钙激活中性蛋白酶(calpain1、calpain2)、钙激活中性蛋白酶(calpastatin)及L-型电压依赖钙通道alc亚基(LVDCCalc)的基因转录,探讨房颤患者心房肌电重构和结构重构以及心功能下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其在房颤发生维持中的作用。方法采集风心病窦性心律组患者12例和房颤组患者16例的右心耳组织,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心房肌calpain1、calpain2、calpastatin及LVDCCalc的mRNA表达水平。应用电镜观察房颤组与窦性心律组心房肌细胞超微结构。结果与窦性心律组相比,房颤组心房肌calpain1的mRNA表达水平上调(P〈0.05),LVDCCalc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且与calpainl的mRNA表达呈负相关(r=-0.583,P=0.019),而calpain2和calpastatin的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结果显示房颤组心房肌细胞超微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结论房颤患者心房肌细胞calpain1和LVDCCalc的转录水平调控失衡,提示calpain1激活影响心肌细胞结构和通道蛋白水平,与房颤心房电重构和结构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48.
DDD起搏对病窦综合征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远期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观察DDD起搏对病窦综合征(SS)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AF)的远期影响,对既例合并阵发性AF的病窦综合征患者,择期置人DDD永久起搏器,术后进行临床、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的定期随访,观察比较DDD起搏器置人术前1年、术后1,2,5年的阵发性AF发作频率以及发作持续时间。结果:所有患者起搏器置人后随访1。2年阵发性AF发作的频率及发作的时间较起搏器置人前显著减少(T0—1146,T0—2137,P均<0.05);术后随访5年时阵发性AF发作的频率及发作的时间较术后1~2年显著增加(T1—5143,T2—121,P均<0.05)。所有患者术后无心力衰竭、血栓栓塞发生。结论:DDD起搏对SSS并发的阵发性AF的发生有抑制及预防作用,这种影响在起搏器治疗近中期最为显著,远期疗效不肯定尚需进一步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49.
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的室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的室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 5 1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首剂给予胺碘酮突击量 3~ 5mg/kg ,15min无效再重复突击量。维持量为 6 0 0mg胺碘酮稀释于 5 0 0ml生理盐水中静脉点滴 2 4h。结果 本组 0 5h内平均负荷量 (2 71 5± 82 8)mg ,第 1个 2 4h胺碘酮静脉用量平均 (916 5± 15 3 4)mg。总有效率 88 2 % ,不良反应发生率 15 9% ,无心功能恶化。结论 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的室性心动过速有效 ,也较安全  相似文献   
50.
CETP基因TaqIB及I405V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自然长寿的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基因TaqIB及I4O5V多态性与维吾尔族自然长寿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新疆和田地区191名90岁以上的维吾尔族自然长寿个体为研究对象,以53名在75岁前自然死亡的同地区、同民族相匹配个体作为对照。采用PCR-限制长度片段多态性(PCR-RFLP)和PCR-直接测序法(PCR-Sequencing)对CETP基因TaqIB及I4O5V多态性进行分型。结果CETP基因TaqIB及I4O5V多态性基因型、等位基因分布在长寿组和对照组之间无差异。结论CETP基因TaqIB及I405V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自然长寿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