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一类累积性恶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典型CLL表达T细胞抗原CD5,国外文献报道5%~10%CLL患者CD5表达阴性或弱阳性(CD5-/+)[1].  相似文献   
23.
近20年来急性白血病治疗已经取得很大进展,尤其是诱导分化治疗、联合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耐药性逆转、微量残余白血病细胞检测和清除、生物反应调节剂的使用、抗血管生成和抗白血病特异性抗原单克隆抗体的应用等多种综合治疗方法已经在临床试验中取得可喜疗效,为治疗急性白血病开辟了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恶性淋巴瘤中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PRIN)的表达及其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表达和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运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了81例恶性淋巴瘤患者淋巴瘤组织中EMMPRIN、MMP-2和MMP-9的表达。同时通过电镜对淋巴瘤组织切片中肿瘤浸润血管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8例)相比,不同类型的恶性淋巴瘤均高表达EMMPRIN、MMP-2和MMP-9。EMMPRIN来自淋巴瘤细胞。Ann Arbor分期为Ⅲ-Ⅳ、伴多个淋巴结外病变和国际预后指数分组为高危组的患者上述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此外,EMM—PRIN、MMP-2和MMP-9高表达者可见淋巴瘤细胞浸润血管。结论 EMMPRIN表达可促进恶性淋巴瘤MMPS的表达,并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心脏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突变情况、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11例心脏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NovaSeq测序平台对5例患者基因突变进行检测, 通过公共数据库对测序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确定致病性基因突变位点。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无进展生存(PFS)、总生存(OS), 采用单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11例心脏DLBCL患者中男性5例, 女性6例;年龄[M(Q1, Q3)]61岁(45岁, 70岁);均为非生发中心B细胞(non-GCB)型;原发性2例, 继发性9例;Ann Arbor分期Ⅲ~Ⅳ期9例;乳酸脱氢酶(LDH)升高10例;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3分9例。11例患者中, 9例接受了以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表柔比星/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长春新碱、泼尼松)为基础的一线治疗方案, 其中8例获得完全缓解(CR), 1例疾病稳定(SD);1例接受了IR2(伊布替尼、利妥昔单抗...  相似文献   
26.
铁是细胞生长增殖和机能活动所必需的元素之一。绝大多数细胞包括肿瘤细胞在内摄取铁主要通过转铁蛋白受体(transferrin receptor,TfR)介导。研究显示,转铁蛋白受体在肿瘤细胞表面高表达,因而可与多种物质联合应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本文从转铁蛋白受体结合药物(青蒿素、多柔比星和藤黄酸等)、基因、抗体、聚乙二醇、纳米方面对近年来转铁蛋白受体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并发滤泡淋巴瘤(FL)(DLBCL/F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基因突变谱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1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50例DLBCL/F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靶向测序评估55个淋巴瘤相关基因的突变状态。总结患者临床特征, 评估患者近期疗效;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OS和PFS的影响因素。结果 50例DLBCL/FL患者中, 男性23例(46%), 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2分22例(44%), 16例(32%)为双表达淋巴瘤(DEL), 4例(8%)为双打击淋巴瘤(DHL)。一线治疗后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为68%(34/50), 总有效率为78%(39/50)。中位随访23.3个月(5.1~50.9个月), 2年OS率为82.1%, 2年PFS率为67.1%, 中位OS和PFS均未达到。靶向测序显示, KMT2D、MYD88、TP53、BTG2、DTX1、EZH2、CD70、CREBBP、DUSP2、...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究甲状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临床病理特征、基因突变谱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66例初次诊断为甲状腺DLBCL患者[原发甲状腺DLBCL 23例(34.8%),继发甲状腺DLBCL 43例(65.2%)]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生存和预后因素分析。其中40例甲状腺DLBCL患者进行了靶向测序(55个淋巴瘤相关基因)以评估基因突变情况。结果·继发甲状腺DLBCL患者Ann Arbor分期Ⅲ~Ⅳ期(P=0.000)、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升高(P=0.043)、结外器官受累数目≥2个(P=0.000)、非生发中心来源(non-GCB)(P=0.030)、MYC和BCL2蛋白双表达(double expression,DE)(P=0.026)、国际预后指数3~5分(P=0.000)的比例高于原发甲状腺DLBCL患者,其接受甲状腺手术切除的比例(P=0.012)低于原发甲状腺DLBCL患者。原发甲状...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影响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BR)治疗边缘区淋巴瘤(MZL)疗效的相关临床因素和分子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1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48例MZL患者的临床资料,初治患者29例,复发/进展患者19例,均应用BR方案(利妥昔单抗375 mg/m2,d0,苯达莫司汀90 mg/m2,d1~2)进行治疗。48例患者中有36例进行了DNA测序,以进一步探究基因突变对MZL患者中BR方案疗效的影响。结果:48例患者中位年龄65.5(22.0~79.0)岁,男女比例1.5:1.0。29例初治患者中,20例达完全代谢学缓解(CMR),8例达部分代谢学缓解(PMR),CMR率69.0%(20/29),总有效率(ORR)96.6%(28/29)。19例复发/进展患者中,13例达CMR,4例达PMR,CMR率68.4%(13/19),ORR 89.5%(17/19)。中位随访12(6~24)个月,初治患者1年疾病无进展生存(PFS)率为96.2%,1年总生存(OS)率为100.0%;复发/进展患者1年PFS...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