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患者男性,79岁,因胃部不适行胃镜检查.胃镜提示食管黏膜下隆起性质待查:平滑肌瘤可能性大(图1),遂行EMR切除术.巨检:灰白结节样组织一块,大小0.7 cm×0.5 cm×0.4 cm.镜检:食管黏膜同有层可见境界清楚的结节样肿物,无明显包膜,最大径约0.6cm(图2),低倍镜下可见肿物由腺体组成,腺腔大小不一,局部...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的水平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胆固醇酯转运蛋白与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水平的相关性。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 10 6例冠心病患者和 6 4例正常对照者血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浓度 ,结果分别为 2 .15± 0 .90mg L和 2 .31± 1.0 8mg L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相关分析显示 ,血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浓度与其他血脂和脂蛋白水平无显著相关性 (P >0 .0 5 )。以上提示 ,血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水平不是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冠心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近20年来急性白血病治疗已经取得很大进展,尤其是诱导分化治疗、联合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耐药性逆转、微量残余白血病细胞检测和清除、生物反应调节剂的使用、抗血管生成和抗白血病特异性抗原单克隆抗体的应用等多种综合治疗方法已经在临床试验中取得可喜疗效,为治疗急性白血病开辟了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腿型(PCDLBCL, LT)多发于老年患者, 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在每年新发原发性皮肤淋巴瘤中约占4%[1]。研究表明, PCDLBCL, LT患者中存在MYD88、PIM1、CD79B等基因的高频突变, 且BCR信号通路上的基因(CD79A/B或CARD11)突变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2]。目前, 国内对于PCDLBCL, LT的研究仅见于个别病例报告及小样本量的临床病理研究, 尚未开展对PCDLBCL, LT的分子病理学研究。为了进一步明确中国PCDLBCL, L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疗效, 本文收集了11例PCDLBCL, L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原发与继发胰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胰腺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 采用靶向测序(55个淋巴瘤相关基因)评估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 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评估患者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80例患者, 其中原发胰腺DLBCL 12例, 继发胰腺DLBCL 68例。与原发胰腺DLBCL相比, 继发胰腺DLBCL患者结外受累数目较多(P<0.001)、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较高(P=0.013)。原发与继发胰腺DLBCL患者OS和PF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20和0.06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IPI评分中高危/高危(P=0.025)和双表达(DE)(P=0.017)是影响胰腺DLBCL患者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IPI评分中高危/高危(P=0.021)是影响胰腺DLBCL患者PF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29例患者的靶向测序结果显示, PIM1、SGK1、BTG2、FAS、MYC和MYD88在胰腺DLB...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氟达拉宾联合阿糖胞苷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GSF,FLAG方案)治疗复发及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27例复发及难治性AML患者给予1~3个疗程FLAG方案化疗,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难治性患者、早期复发及晚期复发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44.2%(19/43例)、13.2%(5/38例)和73.9%(34/46例)。FLAG方案治疗1个疗程总体有效(OR)率[(CR率 部分缓解(PR)率]为62.2%(79/127例),多个疗程的OR率可达66.9%(85/127例)。阿糖胞苷日均剂量<0.5g的21例患者中,CR率为9.5%(2例);而日均剂量为1.0~3.5g的106例患者中,CR率达52.4%(56例)。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继发感染。结论FLAG方案对于复发及难治性AML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不良反应大多能够耐受。  相似文献   
17.
大量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的临床研究都表明,GO作为AML免疫治疗的重要手段将日渐占据更为重要的位置,其单独或者联合其他药物在不同AML治疗阶段中的应用方案也将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18.
滤泡性淋巴瘤(FL)是较为常见的小B细胞来源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免疫化疗方案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R-CV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的应用使初治FL患者获得了较好的疗效。国内外研究报道应用R-CHOP样免疫化疗方案能够使40%~76%的FL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R), 总有效率超过90%[1,2]。但目前Ⅲ/Ⅳ期患者仍不能治愈, 随着复发次数的增加, R-CHOP方案的疗效显著下降[3]。  相似文献   
19.
四川城乡居民血脂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脂血症是冠心病、脑梗死、肾损害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重要且独立的危险因素。笔者利用2002年四川省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对居民血脂异常的患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预防和控制血脂异常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探讨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IT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25例ITP患者,分别应用糖皮质激素、丙球、达那唑、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其中5例难治性ITP患者应用利妥昔单抗375 mg·m-2,静脉输注,每周一次,连用4周.结果:ITP的一线治疗总反应率达70%.利妥昔单抗治疗的5例难治性ITP患者,2例获完全缓解(CR),1例获部分缓解(PR),1例微小反应(MR),1例没有反应.没有急性和迟发的毒性反应.结论:利妥昔单抗可能是治疗难治性ITP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