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7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69篇
内科学   4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23篇
预防医学   4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5篇
中国医学   49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评价"标准化病人"在《针灸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名中医专业三年级本科学生随机分为"标准化病人"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各20人。在针灸治疗各论部分课程中,分别采用"标准化病人"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课程结束后运用DREEM量表、相同的闭卷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的成绩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标准化病人"教学组学生DREEM量表的总分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且"标准化病人"教学组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得分和操作考试得分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结论:将"标准化病人"引入针灸学教学过程中,有助于改善教学环境,更好地促进学生临床思维的形成和动手能力的提高,从而进一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对激素促排卵大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孕马血清促排卵大鼠模型并予以针刺干预,电镜观察子宫内膜胞饮突形态学改变;采用q PCR技术测定各组子宫组织中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因子(整合素αvβ3、LIF、Hoxa-10)的表达变化。结果电镜观察对照组胞饮突阳性表达丰富,大部分胞饮突处于发育完全成熟阶段;模型组胞饮突表达量少,发育滞后;治疗组可见胞饮突阳性表达。设对照组子宫组织mRNA表达为1,采用2~(-△△CT)方法计算,整合素αvmRNA模型组是对照组的0.36倍;治疗组是对照组的0.73倍。整合素β3 mRNA模型组是对照组的0.71倍;治疗组是对照组的0.91倍。LIF mRNA表达模型组是对照组的0.24倍;治疗组是对照组的0.59倍。Hoxa-10 mRNA表达模型组是对照组的0.39倍;治疗组是对照组的0.77倍。结论针刺可以有效的改善孕马血清促排卵大鼠子宫内膜容受性。  相似文献   
73.
作为一种物理刺激疗法,针灸刺激量与疗效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我国传统针灸理论对针灸刺激量方法的把握,多局限于定性认识,定量阐述不足。承淡安先生承前启后,对如何有效量化针灸刺激量进行了探索。本文从疏简针刺取穴数量、规范毫针规格材质、明确把握针刺强度、关注针刺间隔时间,以及强调灸疗需有适宜刺激量并因人而异、规范灸疗刺激量化标准等方面,阐述了承淡安的针灸量学观点。  相似文献   
74.
目的:初步探索刺血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抗炎效应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刺血组。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大鼠通过右踝关节腔注射尿酸钠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正常组、模型组不进行任何干预,药物组于造模后6h、24h以布洛芬灌胃治疗,刺血组于造模后6h、24h在右侧昆仑穴刺血。于造模后6、24、48h检测各组大鼠造模关节周径并计算肿胀指数。造模48h后,取关节局部软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软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4、IL-10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造模后6h其他3组大鼠造模关节肿胀指数明显升高(P0.05);造模后24h、48h,药物组、刺血组大鼠造模关节肿胀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造模后24h,刺血组肿胀指数明显低于药物组(P0.05)。造模后48h,与正常组比较,其他3组大鼠造模关节软组织IL-4含量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大鼠软组织IL-10含量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刺血组大鼠造模关节软组织IL-4、IL-10含量明显升高(P0.05),其中药物组大鼠IL-10含量明显高于刺血组(P0.05)。结论:刺血疗法可能通过上调局部抗炎因子IL-4、IL-10的含量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75.
郑松  程洁  王殿超  李梅  彭玲 《安徽医学》2018,39(3):306-308
目的 分析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T-SPOT.TB)及结核蛋白芯片试验在诊断淋巴结核中价值.方法 选取安徽省胸科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确诊为淋巴结核的患者30例为研究组,选取非淋巴结核患者3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T-SPOT.TB及结核蛋白芯片试验,分析试验阳性率、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 研究组结核蛋白芯片试验阳性率为60.00%,T-SPOT.TB试验阳性率为9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联合检测双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联合检测双阴性率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SPOT.TB敏感度为90.90%、特异度93.75%,结核蛋白芯片试验敏感度为71.42%、特异度83.33%.T-SPOT.TB和结核蛋白芯片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POT.TB在淋巴结核的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与结核蛋白芯片联合试验可以提高准确率.  相似文献   
76.
〔摘 要〕 目的:探析心电图检查在重度子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20 年 3 月至 2021 年 3 月期间于景 德镇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 60 例重度子痫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景德镇市妇幼保健院 60 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 两组研究对象均给予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入组前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室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不齐、室性期前收缩、 T 波改变、低电压、Q–T 间期延长、房性期前收缩、短 P–R 间期、电轴左偏),并根据心电图结果,给予观察组解痉、 镇静等治疗,后比较两组入组 1 周后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以及分娩后的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胎盘早剥、产后出 血、新生儿窒息、早产、剖宫产)。结果:入组前,观察组患者心电图异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入组 1 周后,两组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研究对象的不良 母婴结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通过心电图持续性监测,能及时了解重度子痫患者的 心电图异常改变,并予以针对性治疗,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心率,纠正心电图异常,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电针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68例拟行IVF-ET的DOR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脱落2例)和对照组(34例,脱落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进行内膜准备;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于膈俞、肾俞、命门、十七椎、次髎、中髎、天枢、气海、关元等穴行针刺治疗,同侧次髎、中髎,天枢、子宫连接电针,疏密波,频率2Hz/15Hz,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隔日1次,每周3次,持续3个月经周期至胚胎移植前1天。观察两组患者取卵周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的转化内膜日、胚胎移植日的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活产率。结果:观察组胚胎移植日子宫内膜A型比例高于取卵周期HCG日、FET周期的转化内膜日(P<0.05),且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活产率分别为75.0%(24/32)、71.9%(23/32)、47.4%(27/57)和56.3%(18/32),高于对照组的36.4%(12/33)、3...  相似文献   
78.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一种以肺小动脉血管重构为特征的恶性肺血管疾病,往往由于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并最终导致患者右心力衰竭而死亡[1,2 ].但随着治疗水平的提高和多种药物的应用,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生存率显著延长.  相似文献   
79.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的变化,探讨EPCs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变化规律及脑心通胶囊对外周血EPCs数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脑梗死A组30例和脑梗死B组30例.另设同期神经内科住院的非脑卒中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A组给予阿司匹林常规治疗,B组给予阿司匹林+脑心通治疗,分别在不同时间点采用流式细胞计数测定外周血EPCs数量.采用NIHSS评分评定神经功能.结果 (1)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24 h)外周血EPCs数量[(22.24±0.10)个/100万个细胞]与对照组[(36.00±0.09)个/100万个细胞]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后EPCs数量逐渐回升,至第7天已恢复至正常水平.(2)脑梗死急性期NIHSS改善程度与外周血EPCs数量变化呈正相关(r=0.730,P<0.01).(3)B组治疗第14天,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41.40±0.18)个/100万个细胞]明显高于A组[(32.80±0.12)个/100万个细胞],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外周血EPCs数量呈“U”型的动态变化规律.外周血EPCs数量回升明显可以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加用脑心通胶囊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脑梗死急性期外周血EPCs数量.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APN)、同型半胱氨酸(t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与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T2DM无血管病变组(DM1组,n=45)和大血管病变组(DM2,n=65).测定血清APN、t-Hcy、hsCRP及相关指标,计算Homa IR.[结果]①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DM2组病程、腰围(W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Homa-IR、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tHcy、hs-CRP等指标均显著高于DM1和对照组,而APN却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②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WC(R2 =-0.37)、HOMA-IR(R2=-0.49)、hs-CRP(R2=-0.37)、tHcy(R2=-0.21)是影响APN的重要因素(P<0.05).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APN、tHcy、hsCRP和HOMA-IR水平增高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APN、tHcy、hsCRP、HOMA-IR参与了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APN可能通过减少炎症因子表达,减轻胰岛素抵抗,从而防治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