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7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研究三拗汤在不同配伍煎液中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苦杏仁苷和甘草酸的动态规律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三拗汤煎液中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苦杏仁苷和甘草酸的转移率,选用Kromasil 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以流动相甲醇-0.1%磷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1,柱温30℃,进样量10 μL。其中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和苦杏仁苷在208 nm波长下检测,甘草酸铵在250 nm波长下检测。结果:麻黄碱转移率在合煎液中大于分煎液,伪麻黄碱转移率在麻黄与苦杏仁配伍中最高,苦杏仁苷转移率在麻黄与苦杏仁配伍中最高,甘草酸转移率在合煎液中大于分煎液。结论:中药复方在煎煮过程中存在动态规律变化,应根据其变化有针对性提高药物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52.
目的 研究鹿瓜多肽治疗家兔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机制.方法 用小牛软骨Ⅱ型胶原+弗氏完全佐剂0.1mL于家兔左膝关节腔内多点注射的方法制备RA模型,模型动物分为模型组及低、高剂量鹿瓜多肽(1 mg/d、2 mg/d)治疗组(A、B组),分别计算治疗后1d、7d、14 d、21d足肿胀度,测定关节积液中透明质酸(HA)、白细胞介素-1p(IL-1p),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及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鹿瓜多肽低、高剂量组14 d、21d时动物足肿胀度、MMP-3、IL-1β含量明显降低,BMP、HA含量明显升高(P<0.05),低、高剂量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鹿瓜多肽可提高家兔关节腔HA合成及BMP分泌,抑制MMP-3及IL-1β对关节滑膜的浸蚀而达到治疗RA的目的.  相似文献   
53.
古代经典名方产品研发是目前中医药行业的研究热点,根据古代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物质基准及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的申报资料要求,从药材、饮片、物质基准、制剂等层次,阐述影响经典名方质量的关键因素和影响质量量值传递的关键技术,以解决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批间质量差异大的难题.  相似文献   
54.
过敏性紫癜(HSP)是一种儿童系统性血管炎,累及皮肤、胃肠道,伴关节炎或关节痛,甚至出现免疫功能紊乱而累及肾小球,继发紫癜性肾炎(HSPN)。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8(IL-8)参与HSPN的病理过程。本文通过测定IL-8在HSPN患儿血清中的水平变化,旨在探讨该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55.
易化技术配合头针治疗脑卒中偏瘫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运用现代康复医学的易化技术治疗脑卒中偏瘫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我们在此基础上加用头针配合治疗 ,效果更为显著。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8年 6月至 2 0 0 0年 6月在本院神经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 12 0例 ,男 6 6例 ,女5 4例 ;年龄 37~ 78岁 ,平均 6 5± 12岁 ;发病后就诊时间 1~ 36d ,平均 8.5± 7d ;脑出血 5 6例 ,脑梗死 5 0例 ,混合型 14例 ;首次发病 10 1例 ,多次发病 19例 ;大脑半球病变 70例 (单侧 5 6例 ,双侧14例 ) ,单侧脑干病变 34例 ,单侧小脑病变 16例 ;12 0例中伴有昏迷 11例 ,嗜睡 13例 ,痴呆 6例 ,失语 17例 ;全…  相似文献   
56.
目的: 优选银桑降糖颗粒中桑叶的提取工艺,为该制剂的研发提供参考. 方法: 以芦丁提取量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及用量、提取时间对桑叶醇提取工艺的影响;以1-脱氧野尻霉素(DNJ)相对提取率为指标,通过L9(33)正交试验考察加水量及煎煮时间对桑叶水煎煮工艺的影响.采用HPLC测定芦丁含量,检测波长358 nm,流动相甲醇(A)-0.5%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0~5 min,30%A;5~10 min,30%~35% A;10~15 min,35%~40%A;15~18 min,40%~50%A);利用芴甲氧羰酰氯柱前衍生HPLC-UV测定DNJ含量. 结果: 最佳醇提工艺为加20倍量60%乙醇提取1次,提取时间1.5 h;芦丁提取量1.22 mg·g-1.最佳水煎煮工艺为分别加30,25倍量水煎煮2次,煎煮时间依次为1.0,0.5 h;DNJ相对提取率88.06%. 结论: 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兼顾桑叶中黄酮类、生物碱类成分的提取.  相似文献   
57.
目的 建立RP-HPLC测定水蛭药材中3种蝶啶类活性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Kromsail C18色谱柱,以甲醇:0.05%三氟乙酸水(20:8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54 nm,流速为1.0mL/min,柱温30℃.结果 在以上色谱条件下3种成分可以完全分离.水蛭甲素:Y=12.181 4X+0.075 3,r...  相似文献   
58.
目的 研究丹参滴注液中酚酸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大孔树脂色谱及ODS反相制备色谱等分离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现代波普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丹参滴注液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学成分,分别鉴定为为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H、丹酚酸I,丹酚酸D、丹酚酸E、迷迭香酸、丹酚酸A、丹酚酸B.结论 首次深入、系统研究丹参滴注液水溶性化学成分,为丹参滴注液的生产控制及质量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9.
目的 研究丹参滴注液是否具有肝毒性,为药品的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人张氏肝细胞加样培养,然后收集24、36、48 h细胞上清液,分别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检测,将所得的各种酶活力与中国药典规定的酶活力范围进行比较,若在范围之内表示无毒性或毒性较小;若超过范围,则表示毒性较大.结果 3种细胞株的ALT、AST、LDH检测结果均在中国药典规定的安全范围之内.结论 临床用量50倍以内的丹参滴注液的肝毒性较小,而导致不良反应的具体因素有待后期实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0.
Ⅰ型过敏试验动物模型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速发型过敏反应发生时的敏感指标的含量变化,比较常用于中药注射剂速发型过敏反应的几种动物模型的优劣.方法:①以卵蛋白为致敏原,直接对SD大鼠、BN大鼠、豚鼠进行致敏和激发,通过观察过敏反应的症状,ELISA法测量血清中的IgE、组胺、类胰蛋白酶以及β-氨基己糖苷酶的含量变化.②SD大鼠皮下注射致敏后的动物血清进行被动皮肤过敏试验,观察大鼠皮下是否出现蓝斑以及蓝斑面积.结果:①在致敏和激发途径、注射卵蛋白的剂量、次数、间隔时间相同的情况下,SD大鼠、BN大鼠、豚鼠血清中IgE、组胺、类胰蛋白酶以及β-氨基己糖苷酶的含量与相应的生理盐水组比均具有显著性的差异.其中豚鼠血清中IgE、类胰蛋白酶以及β-氨基己糖苷酶的变化率均高于SD大鼠和BN大鼠.BN大鼠血清中的组胺变化率高于豚鼠和SD大鼠.②被动过敏试验显示:BN大鼠卵蛋白组在SD大鼠上可造成明显的蓝斑.结论:仅采用豚鼠作为评价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的动物模型尚不能完全反映注射剂是否能引起过敏反应,增加不同品种试验动物以及相关检测指标,能更加全面的评价中药注射剂的致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